覃敉
【摘 要】近年來,高職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高職院校為我國各行各業培養了各種類型的人才。但是高職院校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忽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本文對此展開分析,希望所得結果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 職業素養教育 體系構建
一、引言
和國外一些國家相比,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時間并不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所以也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對于如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內涵和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從而構建起和諧發展的培養體系,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實施策略。而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簡單的進行論述。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一個很具有專業意味的詞匯,主要是指人類在社會活動當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同樣也是某種職業內部所需要遵守的一種規范或要求。從宏觀角度上來分析,職業素養主要是一個個體在其職業生涯當中,從其生理和心理條件出發而發展出來的一種為人處事的綜合品質,這種品質涵蓋了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行為等各個方面。總之,就是個體行為的綜合形成了這個人的職業素養。而簡單概括就是,一個勞動者對于社會職業的了解、認知和適應能力綜合形成的素養就是職業素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職業素養是一種內涵,更是一種行為的外在體現。無論哪一種職業,都具有其自身鮮明的職業特點,這也就決定了從事這個職業需要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無論哪一種職業,都對從事該職業的人有某種要求,這種要求不僅限于該個體從事這種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同時也包括為了獲取這些技能和素質所必須具備的潛能。一個個體在其職業工作當中的綜合表現能夠將其個體職業素養的基本情況表現出來。
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途徑的體系構建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系統化構建
對高職院校自身的性質進行細致充分的評價和論證,明確高職院校所面向的方向,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做出定位。首先,進行高職院校職業素養的頂層設計,可以分別從實施的路徑、載體、運行機制、評價反饋等不同方面來構建系統,以便于更好地實施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體系。緊接著,對高職院校的年級進行劃分和統籌,根據年級的不同、專業特點的不同、學生個性的區別等多個不同點為學生量身制定有效的引導體系和素質教育模式。這個體系要遵照分階段、分類別和層次化清晰的原則,然后層層遞進,從培養具備基本職業素質的大學生到培養具備全面發展的預備職業人,再到培養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職業人,以此來對人才培養的過程進行界定和劃分,充分明確各個年級應側重于哪些方面素質的培養。筆者認為,一年級應該著重鞏固和深化學生的專業思想,對其進行必要的職業引導,促進其基本職業素養的形成;二年級應該重視對學生職業專業能力的培養;鞏固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三年級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以便于學生能更好地適應職場的氛圍。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模塊化構建
按照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定位,統籌各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將其依次劃分為基礎素能、核心素能、素能拓展等三個模塊,然后再對這三個模塊進行細致的劃分,比如將素能拓展模塊分為基礎素質模塊、職業素質模塊和創業素質模塊,最后根據學生專業的需要開展不同的課程和活動。而基礎素養模塊需要主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與此同時,將公共藝術教育活動中心和校園文化活動價值納入其中,促進基礎素質模塊的中心平臺建設,還要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文體活動。要著重對職業素養模塊進行合理的打造,職業素養模塊涉及學生將來就業或創業過程中必須具備的素質,同時也涉及相關心理素質的培養。要將職業道德體系和職業能力訓練納入到教育當中來,為學生搭建有效的素質拓展平臺。在此基礎上綜合開展和學生專業素質相關的訓練,比如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舉辦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建設大賽、營造創業校園文化等。
四、結語
本研究主要就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途徑的體系構建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探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工作,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健.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3(34):28-30.
[2]陳良勇.運用質量管理體系方法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9(23):47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