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紅
新課程倡導三大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形式上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征,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互助精神,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切實降低低分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縣在2009年實施了“三三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對課堂教學流程進行了規范,但不少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還是缺少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的環節。在這種情況下,我縣在2012年2月開展了《在“三三三”課堂教學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的研究,“三三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結構的三個階段——自學階段、導學階段、測評階段;操作程序的“三標三學”——示標、自學、導學、互學、測標、補標。
一、合理建立小組
1. 分組原則。①同組異質: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分組,這樣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同時活動進度相對統一。考慮因素包括:成績優劣、能力強弱、性格差異、走讀與否、性別及班級干部分配等。②異組同質:保持組際之間的均衡性,有利于組際間的交流和競爭,有利于對各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2. 分組方法。以性別、性格、學科優勢互補與科任教師進行協調等為依據進行分組。學習小組人數一般為偶數,以2人為基本互助單位(互補、互助),根據班額大小,分成若干小組。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問題由組長布置分工、安排學習,小問題由2人組交流,難的問題全組討論解決,組內每個學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參與機會,有利于小組成員的共同發展。一般把學生分成每組4~8人,并給每個小組取個勵志的組名和定出小組長,明確每位組員具體的職責、任務。
二、建立教學管理制度
1. 制訂“小組合作學習”科任教師工作要求。
(1)前期的培訓和宣傳。各科任教師針對本學科特點和要求,對學生進行上課禮儀和上課紀律教育;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培養學生傾聽、討論的良好習慣。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學會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問題,形成良好的小組學習習慣。
(2)明確合作學習的規則和要求。根據本學科的特點,明確告訴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的規則,明確在“小組合作學習”課堂的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形成有效的課堂管理。
(3)對小組長進行培訓。各科任教師根據本學科的要求,對小組長和科代表進行培訓:如作業的收發、活動的安排、如何組織討論、如何進行作業檢查、任務完成檢查等。
(4)教學內容的整合。備課小組集體備課時根據“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進行教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
(5)前置作業的安排。盡量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前置作業是“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環,學生先學,帶著問題來上課,在課堂上更能集中注意力,思維更活躍,學習效率更高。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只要學生能夠通過自學掌握的知識教師就不要講,先讓學生自學。學生不能自學的通過合作小組來解決,合作小組不能解決的教師才點撥。通過先學來定教,更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和難點,從而使得教學更具針對性。
(6)課堂交流與展示的操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教師應對學生做出交流討論策略的指導。教師要努力創造積極向上的氣氛,調動學生主動參與。
(7)實施課堂評價形成有效激勵。評價可分有形評價和無形評價,有形評價如通過對各小組前置作業及作業的完成情況、小組發言情況、上臺的展示、測驗的進步情況等,填寫《合作學習小組課堂表現評價表》,進行加分。每階段進行獎勵。無形評價可以是口頭表揚,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心。
(8)“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具體流程是:學習目標的展示——學生根據自學提綱進行自主學習(或課前預習)——小組合作學習——匯報交流——教師點撥——練習(檢測)與反饋。
每節課依據教學任務和知識點分為若干個自學指導,每個自學指導就是一個小循環,包括課前預習(或學生自學)、小組互查互助、學生代表匯報、教師點撥等。
在自學和互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由組內的成員來督促,并幫助其解決疑難問題;提倡小組合作學習,但不能代替學生的個體學習,要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基本學習過程,不能享受別人現成的學習成果,也不能成為學習過程的看客。
學生自學后由小組代表匯報,教師不急于講解,根據學生自學、互學的情況進行評價和點撥。
下課前要有達標測試,教師當眾批改樣卷或出示標準答案,或由學生交換批改,當堂反饋,如果出現共性問題,要及時解決。
三、建立學生綜合評價制度
以往的教學評價只注重考試的分數,看一個學校、一個班、一個教師培養了多少本科生,向高校輸送了多少人才,忽視了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影響了學生的上進心和全面發展,評價手段單一。為提高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可操作性,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在小組之間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體驗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制訂如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案。
1. 科任教師填寫“合作學習小組課堂表現評價表”。 此表由科任教師每節課填寫登記,由班主任或班干部每周匯總一次。
2. 各班每周對各小組的綜合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由班干部統計各個小組的最后得分,每周班會公布,小組排名前三名獲小組獎牌一個,最后一名獲黃牌警告。增強小組和學生的榮譽感,增添前進的動力。
說明:此表中的“課堂表現”即“表一”中的合計得分;“作業”由科代表或科任教師提供數據;“行為規范”包含班級管理項目的得分統計(如遲到、儀容儀表等);“各科測試”由科任或級組提供,以小組總分合計計算。
3. 填寫成長周記。每個小組設立一本成長周記,要求每個組員每周在上面寫兩句話,一句對自己(可以是自我批評或者是自我激勵),一句對組員(必須是贊賞、感謝或期望)。讓學生每天學著去欣賞別人,同時也從別人的眼里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長期下去,自然就少了一份怨氣,多了幾分謙遜。
4. 評價方式。在各個學習小組之間開展競爭活動,以此來提高小組內成員的凝聚力,每周匯總各項檢查結果,各班每周評出三個合作學習優秀小組,五名課堂積極參與之星,班級公布表揚。每學期學校分2~3次對先進小組和小組長進行獎勵,評獎項目有:評選學習優勝組;評選學習進步組;爭創特色合作小組(課堂最佳表現獎、能說會道獎、活動最佳表現獎等); 評選“優秀小組長”“最佳發言人”“進步之星”等個人獎。
四、各學校、各科根據各自實情建立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如龍門縣龍城一中制訂了如下教學操作流程。
1. 出示目標環節:教師情境導入,出示學習目標(1~2分鐘)。
2. 自主學習環節:學生根據教師預設的自學提綱,自主學習(或完成教師布置的前置作業)初步理解本節課主要知識點(10~15分鐘)。
3. 研討交流環節: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成果,互相答疑,在“兵教兵”過程中,初步掌握重要知識點和重要考點,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惑(5~10分鐘)。
4. 發言展示環節: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匯報本組成員的學習成果。教師引導其他學生評價、補充(5~10分鐘)。
5. 教師點撥環節:教師針對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不到位的地方或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5~10分鐘)。
6. 訓練小測反饋環節:教師針對該節課預設的目標,設計數量適中的訓練題,引導學生當堂完成,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互評互改,及時反饋,以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5~10分鐘)。
五、利用小組合作方式創新評課活動
傳統的評課形式都是以學校領導或專家點評為主,其余聽課者都是被動地聽,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見解的機會很少,評課氛圍沉悶,因而根本不能真正調動教師參與到評課活動中去。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有效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從而有力提高課堂效率。將這種“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應用到龍門縣教師的評課活動中,實行“小組合作”評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研效果,因為“小組合作”評課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調動教師主動參與教研的意識,有利于營造和諧熱烈的教研氛圍。
[注:本文是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三三三課堂教學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2012YQJK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