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華群
【摘要】農村飲水安全直接關系到農村生產生活質量的好壞, 因此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成為了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應制定相關政策及制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農村飲水安全能夠提高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水平,促進小康社會的建成。本文主要從目前我國農村飲水安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有效的保障農村飲用水的安全等幾方面做出簡單論述。
【關鍵詞】農村飲水;飲水工程;安全問題;解決措施
飲水安全作為我國民生的重要問題之一,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健康, 因此農村飲水安全應該引起國家及相關部門的重視。 近年,我國開始快速發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國家水利部門及衛生部等共同制定相關規定及加大飲水安全規劃投資,推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針對影響飲水安全的因素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村飲水的安全程度。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直接關乎到農民的身體健康,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真正的利民工程。
1、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存在的問題
1.1 前期準備工作不全面
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直接影響整個工程質量。在農村飲水工程建設中,由于缺乏技術人員的參與,無法根據科學的設計進行施工,從而無法保障水資源的質量與工程的正常運行。農村飲水工程利用的技術手段較為落后,無法確保水質達標,既影響農民的身體健康,又造成資源的浪費。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資金投入
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與管理制度是造成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關于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采用人均法,該政策未考慮到各地方的經濟發展差異水平。針對工程資金申報額度,中央相關部門進行核實后進行下撥管理,然而投資額度與人均標準核定額度不一致,將無法真正的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1.3 供水水質存在不安全因素
水源水質污染是農村飲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導致水源水質污染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自然水體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超標或嚴重不足;農村周邊工廠廢液廢水排放與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農村生產活動等。工業化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污染了農村水源質,其工業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農民的身體健康。由于農村居民缺乏飲水安全意識,隨意處理生活垃圾,導致污染物通過流動或滲透的方式進入到水體中,嚴重污染了水資源的水質。
1.4 其他問題
供水建設落后,農村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然而對于農村飲水的設施建設仍處于低水平階段,未引起相應的重視。供水設備的落后與缺乏導致農村飲水的不安全;針對農村飲水工程的管理不到位,缺乏監測水質意識。在部分農村供水工程中,目前仍缺乏良好的運行機制,工程管理不足、飲水工程管理人員技術水平落后等,造成供水成本的浪費;針對農村飲水安全的狀況及整個供水系統未進行全面監測與評估,導致整個飲水安全工程中缺乏針對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解決方案等。
2、改善農村飲水安全的措施
2.1 加強對飲水水源保護力度,完善水源保護制度
由于水污染是農村飲水安全的最根本問題,因此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應該做好對水資源的保護,避免污染飲用水水源。制定水源保護制度強行控制工廠排放未處理的廢液、農村居民隨意排放生活垃圾,嚴格監測飲用水水源的各種物質含量是否超標,并且可以大力種植多種樹木,通過生態修復的方法對飲用水水源進行有效的控制。
2.2 加大對飲水工程的財政投入,提高工程質量
通過深井取水對水源安全進行有效的改善,加大對農村飲水工程的財政投入,保障飲水工程質量,大力推動飲水工程的順利健康進行。為了使農村飲水工程快速建設發展,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工程的管理力度,保障飲水工程能夠安全運行。國家對供水企業進行一定額度的資助,從而確保供水企業的正常運轉,積極改善農村飲用水水質,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2.3 對飲水工程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進行結構調整
針對造成農村飲用水不安全的水源污染問題,可以通過適當的調整農村產業結構, 通過對農作物種植量與牲畜畜養量的控制,有效的降低對飲用水水源的污染程度。 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規劃、水源規模的大小以及生態環境的差異,構建不同方式的集中供水工程。 針對供水工程的建后管理, 應該建立權責分明的管理體系,合理控制水價,從而真正的確保農村飲用水的安全。
2.4 加強對飲水水質的檢測監管力度,保證飲水質量
加強對飲水工程的制度建設, 對水源進行嚴格的檢測監管,從而有效的保護水源地。通過實施水源污染控制和生態保護管理辦法,執行對工程的監管制度,避免污染性項目的實施。各地政府水利部門應該成立專業的水質檢測團隊,定期對管轄范圍內的農村水源水質進行檢測,提高群眾對水源保護的意識。
2.5 其他改善措施
通過對農民進行宣傳教育, 提高農村居民的安全飲水意識,使農民認識到安全飲水與水源地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對水源地的保護;加強對于供水工程的監管力度,針對供水工程的各項目及細節進行針對性管理,國家相應部門加強對應急體制的完善,達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飲水安全事故的目的。進一步完善對供水的網絡監測體系,確保對水源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從而保障農村飲用水質量。
參考文獻:
[1]戴向前,劉昌明,李麗娟.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探討與對策[N].地理學報,2007,9(09):45-46.
[2]汪秀麗.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探討[J].水利電力科技,2009,3(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