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藝
摘要:群眾文化建設中,音樂創作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藝術樣式,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一方面可以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是維持我國音樂生態豐富多元的重要途徑之一。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在內容及形式上趨于多樣。本文基于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分析其承載的藝術內涵,就如何提高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水平給出自己的意見及見解。
關鍵詞:群眾文化 音樂創作 方法 見解
在文化藝術大繁榮的新時期,群眾文化音樂創作迎來了發展利好,各地基于群眾文化發展需求而設立的文化活動場所為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提供了條件和平臺。群眾文化中,開展音樂創作的意義及作用不言自明,其能夠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提高基層群眾整體文化素養。
一、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基本概述
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在發展形成及演變的歷史上極為悠久,可追溯到我國原始人類時期,其形成及起源的主要原因是借助于音樂吟唱及舞蹈等形式,傳遞出人們征服自然及享受自然的內心情感。隨著時代的更迭變遷,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得以沿襲并發揚,逐漸變為我國群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從特點上看,由于其帶有強烈的群眾屬性及民眾色彩,在創作內容及創作范圍上幾乎無所不包,涵蓋了各個民族及各個地區的人們群眾的日常生活及區域文化,多樣性、生態性是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兩個突出特征。而在音樂情感表達及寄托上,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又融入了基層民眾的美好訴求及愿望,總體上看,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呈現出根植群眾,源于生活,樂觀昂揚的藝術特點及創作規律。
例如,藏族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是我國別具韻味的群眾文化音樂形式之一,其在創作特點主要是運用“山歌”“小調”“歌莊”等形式,在載歌載舞中表達藏區群眾的祝福、頌揚等情感,除此之外,由于藏區的歷史條件及宗教背景等原因,在其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鞭撻及揭露各種封建現象,追求愛情及民主的民間音樂也在特定階段中廣為流傳。例如,歌曲《相會》,其中所采用的演唱技法主要是“振谷”,而“振谷”這一演唱技巧就是源于西藏民間音樂及群眾文化音樂實踐。而作為歌曲的《正月十五那一天》,其藝術風格上帶有跳躍歡快、明快悠揚及婉轉高亢的特點,在對這首西藏民間音樂進行初次試聽時,即使無法第一時間獲知其中所用的“堆諧”及“覺諧”等形式技法,聽眾也可從這首藏族民歌的藝術特點中得出這是一首帶有濃烈西藏群眾文化音樂色彩的歌曲這一結論,其背后的原因正是由于群眾文化音樂自上而下都滲透出“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這一藝術創作規律。又如《北京的金山上》,據說其原曲是一支古老的酒歌,一般用于宗教的儀式。新編歌詞以后的《北京的金山上》在中國大地的每個角落唱響,一首短小明快的歌曲竟然有著如此強大而久遠的生命力,讓人不勝感慨。
二、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面臨的問題及挑戰
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從本質屬性上看是屬于一種藝術創作實踐,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制于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影響,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會面臨一些問題及挑戰。具體地說,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歸納總結:首先,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自由度高,這也造成了群眾文化音樂在質量及風格上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的背后反襯出的是群眾文化基本素質及音樂素養積淀深淺不一。其次,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在藝術性及專業性上呈現出下降態勢。在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其藝術靈感之源是群眾日常生活,這一方面為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提供了根基及營養,但另一方面憑借僅有生活的體驗還無法使音樂臻于完善,還需要大量的藝術加工,但在這一方面,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先天帶有一定的弱勢。例如,藏族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在近些年的創作實踐中,呈現出風格雷同的趨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在藝術修飾及創作深度上打磨不夠。
三、提高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水平的方法見解
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作為我國基層群眾文化精神活動的重要內容,要充分發揮其藝術感染力,并由此及彼帶動我國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整體水平的提升,應注重總結相關的提高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水平的方法及策略。下面筆者就如何改善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的問題給出自身的一些見解。
(一)以生活化為創作素材來源,以時代化為創作發展方向
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之所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從其形成及發展歷程上看,緊密結合生活情境及素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各個時期的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實踐中可以看到,藝術魅力及藝術價值巨大的群眾文化音樂內容及類型,無不以生活化為依托,因此,將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素材來源對準群眾日常生活,才能深刻挖掘出群眾文化音樂的藝術內涵。此外,在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在對生活化素材進行提取及創作的過程中,還應緊貼時代發展趨勢,讓群眾文化音樂內容與時代發展方向相貼合,反映出新時代人們群眾的內心情感及訴求,增強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活力。在對生活化與時代化關系的處理上,群眾文化音樂創作要對以下創作要點先行加以明確:1.現階段,群眾文化的關注焦點及情感意愿是什么。2.音樂歌曲應傳達或凸顯出時代的哪方面特點。3.具體的音樂表達方式及技巧是什么。通過對以上要點的梳理及總結,可以針對性地提高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水準。例如,在藏族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根據時代的發展變遷,其內容及藝術形式都有所變化,如歌頌新中國的《北京的金山上》,表達藏族群眾現代化建設自豪感的《唱不完心中美意》等,都是兼顧了生活化和時代化色彩的群眾文化音樂精品。
(二)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應突出作品的個性,做到共性和個性的融會貫通
如前所述,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受制于創作群體及創作觀念的制約,在作品形式及藝術風格上出現了較多的模仿及雷同特征,阻礙了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創新發展。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在創作背景及創作土壤上既具有一定的共性,如都源于群眾日常生活及實踐,又帶有極強的個性,這也是音樂創作的本質屬性和特點之一。在處理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共性及個性關系上,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所依賴的生活化土壤中培養提煉新靈感,突破原有的藝術創作限制及瓶頸。其次,大膽運用本民族的音樂形式及音樂風格,在繼承的基礎上著力創新,提升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魅力。第三,在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技法的使用上,要加以縝密思考,選取最成熟最具特色的技法表達方式。例如,西藏民樂《飛旋踏春》,在創作中通過對曲目精華的提煉,將民族群眾文化特點個性融入到現代舞美設計及現代音樂的襯托下,成為既保有本民族群眾文化底蘊,又兼顧現代歌曲神韻的音樂杰作。
四、結語
總之,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中意義重大,作用顯著。在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實踐中,一方面要重視數量與質量,另一方面為避免群眾文化創作陷入誤區,應注重在創作形式、創作思想、創作內容上加以創新發展,使群眾文化音樂成為助推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文婷.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淺談[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0).
[2]張濤.淺析現代音樂與群眾文化的關系[J].大眾文藝,2012,(12).
[3]於娟.怡情、悅心、啟智——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音樂美育功能[J].音樂時空,2014,(04).
[4]宋琳.略探藏族音樂的文化底蘊[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