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新
【摘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作為重要的公共基層設施,不僅關系到旱澇災害的有效控制等問題,同時也影響到農業生產和糧食作物的有效農業供水,對整個社會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但目前我國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現狀存在著嚴重的陳舊老化,維修養護不到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或災害的情形,因而應當充分的認識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和養護的重要性,應認真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對策,保障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高效正常運作,從而促進農田水利工程及防汛防旱等工程的有序進行。本文將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的現狀問題及措施出發予以闡述。
【關鍵詞】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存在問題;管理辦法
農業經濟是國家之根本,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最基礎的必要條件,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用水量處于不斷增長態勢,由于新疆地區屬于改旱缺水比較嚴重的地區,加上氣候和地質環境的原因,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安全運行也提高了要求,本地區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現狀存在著嚴重的陳舊老化,維修養護不到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或災害的情形,因而應當充分的認識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和養護的重要性,本文將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的現狀問題及措施出發予以闡述。
1、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解決耕地灌溉和農村人畜用水而修建的田間灌排工程,中小型灌區抗旱水源工程,對于農業生產和農村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目前奇臺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建設和管理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制約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1)奇臺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基本情況
奇臺縣是全國農業大縣,可利用土地2171.45萬畝,宜農地194.84萬畝,宜林地55.5萬畝,宜牧地1508.6萬畝,其他土地355.8萬畝。2014年,全縣耕地面積達到199.52萬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75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麥、豌豆、蠶豆、花蕓豆、甜菜、油葵、油菜、胡麻、紅花等。總產量81.33萬t。
截止2014年,全縣共建成中小型蓄水工程29座,總庫容5579萬m3,控制灌溉面積46.76萬畝。其中:中型水庫3座,總庫容3854萬m3;小型水庫7座,總庫容1534萬m3;小塘壩19座,總庫容190萬m3。
干、支、斗、農四級防滲渠道總長3035.56km,其中干渠防滲率100%,防滲長度121.42km;支渠防滲率100%,防滲長度622km;斗渠總長987.26km,防滲率82.8%,防滲長度817.45km;農渠長度1304.88km;累計建成渠系配套建筑物15214座,引、輸水系統基本配套完善。經過多年運行,部分渠段已不同程度的損毀,完好率不足40%。
截止2014年,全縣建成高標準節水灌溉面積114萬畝。其中:地表水灌溉面積17.95萬畝,地下水灌溉面積96.05萬畝。擁有配套機電井2696眼。
(2)奇臺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現狀
奇臺縣中小型灌區共6個,各灌區內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普遍偏低,供水管理單位虧本運行,由于管護資金缺乏,經過多年運行,各灌區渠道均處于帶病運行狀態,主要表現為:
①渠道淤積嚴重,無法通過設計流量的水量,導致渠道輸水功能降低;
②節制分水閘上、下游淤積嚴重,閘門變形、閘墩及扭面段裂縫、塌陷、漏水等現象多發,工作橋破損。
2、奇臺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主體及管理模式
(1)奇臺縣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農民用水協會+村委會+用戶。奇臺縣目前已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總會7個(鄉鎮級協會),村級用水小組(村級協會)35個,斗渠及斗渠以下的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管理及用水管理,推行農民用水協會進行管理。奇臺縣水管站負責干渠及支渠運行維護,自支渠出口以下的末級渠系維護由農民用水協會負責。
(2)奇臺縣田間高效節水工程集中管理模式:農民用水協會+村委會+用戶。該管理模式適合地表水小塘壩工程,灌區面積相對較大的工程。全縣小塘壩工程共19座,均有農民集資加政府補助性補貼修建完成,農民用水協會及村組對其進行管理和運行。
農民用水者協會通過“一事一議”民主決策,統一小型田間水利設施的管理,管理費用由農民用水者協會向會員統一收取,統一發放給管理人員。
(3)小型田間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①管理體系不完善,農民參與意識不夠
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扶持力度也逐年增加,奇臺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護主體為農民用水協會及村組,農民個體經濟意識逐漸提高,集體觀念逐漸淡薄,許多地方出現“等、靠、要”的現象。
②管護資金不到位
通過測算,奇臺縣全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總計5572.55萬元。雖地方政府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也有所投資,但地方財政經費緊張,投入資金有限。各個灌區的農民用水協會通過向用水戶收取末級渠系維護費來投入一部分資金,但需要維修養護的工程較多,所投入的資金有限,仍無法滿足需要。
3、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辦法
(1)完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機制
近年來奇臺縣積極推薦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明細工程產權,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結合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要求,落實小型水利工程產權。落實工程管護主體和責任。設置“三級”管理機構,落實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多渠道籌集工程管護經費,建立穩定的管護經費保障機制。
(2)加強農民的參與及管理意識
為了更好的進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工作,農民的管理和參與是至關重要的,必須確保由農民用水協會和村組成立的管理隊伍提高專業管理水平,通過宣傳與教育等方式,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的重要性和效益型傳播給廣大農民,從根本上改變他們原有的滯后思想觀念和管理意識,引導他們自身的積極參與。
(3)加大投資力度,保障維修養護經費的落實
①從2016年開始中央針對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進行資金上的扶持,奇臺縣水利局積極申報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項目,爭取2016年項目資金落實到位。
②末級渠系維護費用由農民用水協會直接向農戶收取,由各鄉鎮農經專戶儲存,主要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計量設施補助及管護人員誤工補貼三部分組成,費用專款專用,加大收繳歷年陳欠末級渠系維護費,確保維修資金當年維修當年到位。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正常運行,必須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建立健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機制,提高農民參與意識和專業化管理,強化維修養護經費的籌集和管理,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