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
【摘要】英語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對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有效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由于小學英語教學階段的語言知識相對簡單,處于一種原始的積累和鞏固上,所以我們不妨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從他們的習慣,方法,興趣,語感等入手,運用多種形式與手段,探索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與策略,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研究背景
在小學階段接觸的比較多的閱讀材料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聽說輕閱讀的比較多。針對小學英語教學階段的語言知識相對簡單,基本處在一種原始的積累和鞏固上,且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不濃,閱讀能力發展緩慢等狀況,我認為我們不妨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從他們的興趣、語感、方法、習慣等入手,運用多種形式與手段,探索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二、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1.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選擇一些趣味的、幽默的、符合學生英語實際水平和年齡特征的材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考慮到小學生有著好新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的思維特點,在開展閱讀教學中,我利用各種媒體手段,通過聲、色、畫等多種感官的刺激,讓學生通過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他們主動閱讀愿望。
2.加強閱讀過程指導,發展學生閱讀技能
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起到積極的、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中,通常應該引導學生分三步走:
(一)閱讀前——想象說話,主題質疑
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象說話。大量的課文插圖,它們是一種潛在的文化背景知識,也是對課文內容的一種概括,是一篇文章主題意義的直觀表現。
(二)閱讀中——激發思維,活學教材
猜測詞義:“猜”類活動主要特點是學生與所猜的內容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利用這種活動方式,導入并學習重、難點詞匯,深受學生的喜愛。要求學生利用上下文的含義、句子的語境或句法結構來猜測詞義。
①質疑——導讀: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激發學生的思維,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幫助了學生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②任務——精讀:強烈的目標意識是閱讀成功的關鍵。為此,閱讀任務的設計必不可缺。但是,設計的任務必須要適度。精讀課文是一節課中最關鍵環節,不僅要讀通課文,還要讀懂課文;不僅要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還要對語言、句式、篇章結構進行系統的學習。
③表演——活讀:在精讀課文后,為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組進行以表演+朗讀的方式,再次深入課文。通過表演來直觀表現課文的內容,把課文讀活,提高了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閱讀后——即時檢測,注重實效
書寫檢測:寫是將自己的思想轉變成語言符號的過程。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不僅僅停留在口頭,把答案寫下來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語法規范訓練。也可以通過要求學生根據所閱讀的范文仿寫短文的方式。
3.豐富閱讀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一)與聽力訓練結合
在課內教學任務完成后,精選若干篇與本單元語法相近,話題相仿,詞匯難度相當的短文進行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訓練。具體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先聽錄音然后回答問題;另一種是先閱讀短文,然后由教師口頭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二)與口語訓練結合
這種訓練方式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復述所讀內容,或者根據文章內容自編對話,然后在學生之間開展對話練習。
(三)與書寫訓練結合
這種訓練分兩類,一類是根據短文回答問題;另一類是模仿話題寫類似的小短文。根據短文回答問題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語法規范的訓練。模仿話題寫短文,要求學生先理解提供的范文,然后根據一定的語法規則和語言習慣進行再創造。
4.建設潛在閱讀課程,創設濃厚閱讀氛圍
“潛在課程”是指“通過整個學校的環境、風氣所施加給學生的影響,起到教育作用”的課程,其特點是利用周圍環境中各種教育因素去影響學生。
三、總結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除了要做好以上幾方面,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速度等。
【參考文獻】
[1]《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黃和斌等著.《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譯林出版社
[3]李錦繡.《淺議小學英語高年級閱讀教學》.《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年第12期
[4]仇非《淺談英語教學閱讀的策略》《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主辦,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