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容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其突出的直觀性、易操作性和生動性,對學生的感知、理解、記憶和鞏固進行多感官的調動,它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適應了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并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對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也有很好的推進作用。
一、信息技術手段促進了師生角色的轉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成了教師的首任
教師由過去的管理者、主導者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參與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體會師生共同成長的快樂。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臺上,如何讓學生學好知識并能學會去運用知識,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是關鍵。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教師對學生的充分信任、鼓勵,會使他們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使學生在充滿情趣與快樂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精心設計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組織,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激發(fā)了探究興趣。如高一下學期《信息技術·算法與程序設計》要求學生使用Visual Basic語言編寫程序以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小球作平拋運動軌跡”為例,我先向學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對象窗口界面,并讓學生觀察小球在不同的初速度下不同的運動軌跡。學生一下就提出了問題“怎么做到的呢”。然后我運行多媒體電子教室系統(tǒng),啟動Visual Basic,打開新窗口,先講解每個工具按鈕如何使用,并告知學生如何在“屬性”里更改其名稱,還可以在BackColor屬性中設置窗體的背景色。人機界面做好后,雙擊CommandButton進入Form_Click編寫程序。程序寫好后運行。這樣逐步指導學生完成后,他們都為自己能編寫程序解決實際問題而高興不已。慢慢地,我加大了練習力度,讓學生小組合作,以完成難度更大的問題編程,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做到。這樣先給學生以激趣,再循著學生的興趣去講解,不但能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驟,還能讓學生對已學的相關知識加以鞏固,樂教樂學,收效很不錯。
二、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轉變教學策略,構建現(xiàn)代學習方式,注重與其他各學科的整合
開發(fā)、利用現(xiàn)代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平臺。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化難為易。學生學會一個知識,一般都要經歷“感知─理解─積累─運用”這樣的一個過程。如,講Windows操作基礎時,對于文件夾的創(chuàng)建,其操作步驟為:進入指定位置;文件—新建文件夾;轉換輸入法;把鼠標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重命名”;輸入文件夾的名字;確定。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絡教學系統(tǒng)一步一步進行演示。這種教學法能夠很直觀地讓學生從教師的示范操作中學到操作方法,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傳統(tǒng)教學的一大問題是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過于強調死記硬背與機械訓練。故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分析、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強調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學會學習。在信息條件下,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獲得大量的相關信息,他們的知識廣了,視野寬了,疑問也多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正確對待,及時轉變觀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豐富資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提出教學要求和問題,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去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然后進行討論、總結、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三、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轉變,重情景、重過程、重引導、重體驗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如多媒體顯示技術及應用軟件輔助教學等,這些更多地改善了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抓住教材中蘊含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富有變化、能激發(fā)新奇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探索園地,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變革。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指法訓練是一項枯燥、機械的教學內容,但作為一項終身技能又是必須要掌握的。如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呢?玩中學、練中學是不錯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實物來認識鍵盤,并利用“金山打字”教程來給學生講解鍵位及指法要求,讓不同的手指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用對應的指法去找相對應的鍵位。初始階段,不要求速度,只要求準度,并利用教程中的指法練習、字母練習、拼音練習、小游戲來強化記憶,枯燥的練習立馬變得生動有趣了。
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改革增添了新的教學手段,它可以創(chuàng)設遠比傳統(tǒng)教學更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學情境,能設計讓學生動手做的操作實驗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探究,由于其視聽結合、手腦并用的特點及其內在感染力,所以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以此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更能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胡偉強.信息技術與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整合策略分析[J].電子制作,2015(0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