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菁
【摘要】在高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中,教師通過“抗日戰爭”的例子,為學生闡述了相關課堂內容,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以當前主人翁的姿態審視那段歷史,樹立勇于承擔歷史責任的意識,對中國民族不屈不撓的抗戰產生敬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深惡痛絕,銘記歷史,舞蹈覆轍,以實現高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的目的。
【關鍵詞】抗日戰爭;高中歷史;資源;開發
![]()
轉變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點,在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下,改革才是切實有效的教育實踐;而課程資源為上述兩種方式的轉變提供了重要途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課程資源的支撐很重要,才能以課程理念為指導[1]。在新課程改革深入下,素質教育也緊隨而來。當前在時代價值指引下,教學的科學性被提了出來,滿足了新課程改革對理想追求的要求。文章接下來以“抗日戰爭”為例,淺談時代背景下,高中歷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教師在開展“抗日戰爭”這節課時,要讓學生獲得三個方面的知識內容“國際和民族的利益是至高無上的;指引學生正確看待戰爭,形成積極的戰爭責任感;抗日戰爭鼓舞了民族士氣,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推動我國現代化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結合高中歷史教材,分析了甲午中日戰爭、七七盧溝橋事變等,文章接下來談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強化問題認識,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一)日本侵略東北事實
新興的南京國民政府也是積貧積弱,成立后不久,迫于日本的淫威,不得不忍氣吞聲和日本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倘若南京國民政府對日本提出的要求稍有不滿,日本就蠻橫地提出要訴諸武力。正是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日本一步步開始了侵略中國的丑陋行徑,并在侵略戰爭的第一步將我國東北囊入其中。制造戰爭條件,霸占了東北,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件。九一八之后,大量的日本關東軍進駐東北,頓時,形式逼人,似有侵略北平之事態。而此時的國共兩黨忙于民族內斗,對突如其來的外來侵略措手不及,結果可想而知,盧溝橋事件的爆發標志著全面抗日戰爭正式開始,一場抵御外侮侵略的全民族戰爭全面爆發。
(二)問題引導,開發課程資源
2.1 問題一、日本發動全面侵華的原因
有效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主動開發新的課程資源,為課程改革的深化及提升教學效益提供重要保障[2]。在高中歷史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使培養的學生滿足價值觀的需求。對教學思路有自己全面的認識:在高中歷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上,高中歷史課程以《馬關條約》為指導,指引學生更好地結合《馬關條約》的內容,使學生明白《甲午中日戰爭》的本質原因,教師通過幻燈片播放的形式將東北地圖呈現在多媒體中,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東北在我國重要的戰略地位,蘊含的豐富資源,從而得出,東北是日法西斯發動全面侵華的第一步,并依此作為跳板,實施對整個中國的侵略,日本為了侵吞東北,便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教師將這些內容詳細講解給學生,使學生了解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本質。
2.2問題二、中國堅持抗戰的緣由
無論是茍延殘喘的清政府,還是新興的南京政府都許諾給日本在華一些政治和經濟特權。事實上,條約的制定只是表面形式的規定,并沒有什么實質效益,中國政府并不愿意去履行這些承諾。在高中歷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上,教師以幻燈片播放的形式將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對日本的態度清晰地表現出來。教師還正確引導學生正確看到那段歷史中的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呈現了歷史的本來面貌。
2.3中國抗戰勝利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給當時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中國在與列強的交戰中受盡了苦頭,每次被打敗,都卑躬屈膝地求和。然而,這次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人們首次取得了反抗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高中歷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上,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歷史教材,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在反抗法西斯斗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心。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取得了勝利,爭取了民族獨立,有助于我國的工業發展。
二、以史為鑒,加大歷史資源應用
在高中歷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上,課堂教學通過口述歷史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獲得歷史資料的途經。歷史資料多是通過前人不斷搜集整理得來的。這些人有學生、記者和學者等,他們通過文字記錄或者是錄像輸入的形式將這些知識內容保留下來。和傳統歷史授課相比,口述式的歷史授課為學生展現的是鮮活的歷史場景,學生學習起來也容易接受,并認可這種歷史事實。
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抗日戰爭,最終將日本侵略者趕出過門。我國近代歷史是一步屈辱史,在八年的抗日侵略中,以中國中國人民為主戰線的東方抗日戰場,為我們呈現了反抗法西斯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日本經過民治維新后,以一種窺視的目光審視國際社會,卻發現這種這個看似龐大的國家是如此的弱小,這更加劇了其殖民擴張的步伐。日本在接受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也將殖民思想融入民族意識形態中,著力推行侵略擴張的道路。事實上,日本只有選擇侵略擴張的道路嗎:當前不斷崛起中的中國,應該如何找尋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這次高中新課改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普通高中素質教育全面發展[3]。在高中歷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上,高中歷史課程資源以有效的價值為導向,調動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指引學生融入問題的探究中,分析并解決出現的問題,形成積極的學習熱情,主動投入到深層次的體驗中,推動學生的能動性發展。
結語
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看似簡單的問題,事實上卻涉及了教學的各種層面,如,利用新的歷史觀點看待問題,正確理解并把握課程標準等。探究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的“抗日戰爭”,能使我們窺見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大致過程。文章希望自己的探討能對抗日戰爭方面的教學起到推動作用,為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提供借鑒性幫助,也希望讓廣大高中學生對抗日戰爭有一個全面正確地認識,從這個基礎上,正確看待歷史問題,不忘國家曾經遭受的苦難,以此為鑒,不斷努力,為構建富強、民主、和諧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沈建軍.小議高中歷史生本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J].基礎教育研究,2012,(12):30-31.
[2]王芳.高中歷史校內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2,(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