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云
【摘要】文章對現階段國內外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驅動機制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綜述,總結當前研究的不足,以期為兩者更好的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體育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驅動機制
![]()
旅游業作為一種綜合性產業,具有高度的產業關聯性,這種特性決定了其具有較強的產業融合傾向,因此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融合有其發展的內在必然性。在這一潮流的推動下,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的互動融合發展也逐漸納入研究者的視野。因此,本文對國內外傳統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驅動機制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梳理,以期為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一、國外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驅動機制研究進展
目前國外對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明確的關于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相關文獻,也缺乏兩者融合發展的驅動機制研究。此外,在認真查閱相關文獻后發現,國外學術領域尚未明確提出“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這一概念。雖然國外對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缺乏系統的研究成果,但相關的基礎性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主要從遺產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角度進行探討,其領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關于傳統體育的保護與傳承研究。國外學者對傳統體育的保護與傳承研究主要是針對某一具體的傳統體育項目,如Mackintosh等(2014)對375名受訪者進行調查,反思乒乓球這一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并積極探索傳統體育活動發展的新方法和新方向[1]。此外,還從博物館、旅游開發等角度探討傳統體育的保護與傳承。如David(2008)認為通過建立以村落為依托的體育文化遺產博物館,并以此開展旅游活動,有助于實現遺產保護與開發的雙贏;Ramshaw(2010)以加拿大奧林匹克公園博物館為例,通過將訓練場地與旅游景點相結合,加速了體育遺產的輸出,并促進了體育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和體育遺產旅游的發展[2]。
(2)關于傳統體育旅游開發研究。這類研究主要從旅游開發的角度探尋如何對傳統體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以充分發揮體育文化資源的價值。如Jason Wood(2005)探討了英國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如何發揮體育遺產的旅游價值,以進一步促進傳統體育項目的旅游開發。Ramshaw(2014)以比利時佛蘭德斯地區的自行車比賽為例,對該項傳統體育旅游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其旅游發展的途徑[3]。此類研究主要是在衡量體育遺產的價值、遺產與體育旅游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從旅游開發的角度,尋求體育遺產與旅游的結合,其出發點還是對體育遺產的保護,是一種對體育遺產與旅游融合的早期探索。
(3)關于傳統體育旅游開發影響研究。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游客和當地社區居民的調查,如Petrick等(2001)對美國東南部的高爾夫球這一傳統體育項目的旅游者進行調查,對游客的滿意度、感知價值、忠誠和重游意愿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Carina1.K(2012)發現在體育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過程中,社區居民對遺產保護的態度與他們參與旅游開發的程度呈正相關關系。在開發過程中如何體現體育文化遺產的本真性,進而實現旅游開發與保護傳承的互動發展,是近年來國外學者關注的焦點。
此外,國外在旅游發展的驅動機制研究方面,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外學者在旅游開發中就已經開始關注社區、政府、文化、金融、自然等因素對旅游系統功能的影響。Hannes等(1999)認為信息和通信技術可能是旅游產業內部變化最強大的驅動力,通信技術和旅游產業之間的關系密切。
二、國內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驅動機制研究進展
傳統體育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護與傳承需要旅游的帶動,而民族旅游的發展也離不開對傳統體育文化的挖掘,二者的融合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國內學者將產業融合相關理論引入到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的研究中來,并成為國內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其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斷完善。在國內學術期刊網(CNKI)以“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的驅動機制”為主題詞進行檢索,發現研究成果很少,且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如陳煒等(2013)認為桂滇黔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融合的動力因素包括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雙重效益壓力、產業技術創新的推動力、市場需求的拉動力以及產業政策的支撐力[4]。但是,關于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基礎性研究成果較多,主要集中在兩者融合發展的思路及對策研究這一方面。如劉少英等(2009)從轉變觀念、政府和規范市場三個方面提出了西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建議[5];蔡東等(2014)從依托特色旅游景點開發民俗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旅游、培訓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制定民族體育與旅游“聯姻”的政策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湘西民俗體育文化資源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對策[6]。由此可見,研究成果主要針對某一案例地,提出應用型的建議。
此外,彭華(1999)根據現代旅游供求關系,構建了旅游發展的動力系統,主要由需求、引力、支持和中介四個子系統構成,并建立不同類型區的旅游發展動力模型[7],這是我國對旅游發展驅動機制最早的研究。近年來我國學者還對鄉村旅游、工業旅游、旅游節慶、高校旅游等多種類型的驅動機制進行研究,并從需求、供給、支持、中介四個方面或者內、外在驅動因素兩個方面構建其發展的驅動機制模型。此外,國內學者對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驅動機制研究的成果較多。如楊嬌(2008)從供給、需求、支持、政府和環境五個動力系統出發探討了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董桂玲(2009)構建了由引力、推力和支持力三大子系統組成的動漫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驅動機制[8];劉曉明(2014)從產業高度的關聯、旅游認識的轉變、消費需求的提高、宏觀環境的變化四個方面探討了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驅動因素等。由此可見,當前國內學者在旅游產業融合驅動機制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產業之間,而對于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驅動機制方面的研究較為少見。
三、研究述評
縱觀國內外學者對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后續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但關于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驅動機制研究成果還較少,缺乏系統性。通過詳細剖析,現有研究成果還存在諸多不足:(1)在研究方法方面:多為定性研究分析,定量研究較少;(2)在研究思路方面: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分析傳統體育文化及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進而提出兩者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另外,大多數研究還只是集中在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如何轉化為旅游資源,對其進行旅游開發,而這只是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的一個方面和外在的形式,并非真正的融合;(3)在研究內容方面:現有的成果在內容上多偏重于應用型的策略研究,而對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驅動因素、動力機制和模型等理論型研究較少。
參考文獻:
[1]Mackintosh Chris,Cookson Graham,Griggs Gerald.Reflection on the PING! Table tennis initiative Lessons and new directions for sports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2014,27(2):128-139.
[2]Gregory Ramshaw.Living Heritage and the Sports Museum:Athletes,Legacy and the Olympic Hall of?Fame and Museum,Canada Olympic Park[J].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2010,15(1):45- 70.
[3]Ramshaw Gregory,Bottelberghe Tim.Pedaling through the past:sport heritage,tourism development,and the tour of Flanders[J].Tourism Review International,2014,18(1):23-36.
[4]陳煒,鐘學進,張露露.基于產業融合的桂滇黔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構建[J].河池學院學報,2013,33(6):104-109.
[5]劉少英,趙志強.西部民族體育文化與民族地區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28(1):120-122.
[6]蔡東,曾直.湘西民俗體育文化資源與旅游融合發展對策[J].科技視界,2014,(9):60-61.
[7]彭華.旅游發展驅動機制及動力機制模型探析[J].旅游學刊,1999,(6):39-44.
[8]董桂玲.動漫業和旅游業產業融合的動力機制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32):40-68.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西社科基金項目: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研究(13FTY0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