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
摘 要:在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有一個重要的管理部分就是對古籍文獻進行有效的保護,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里,高校圖書館的古籍保護工作始終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是作為傳承時代的經典,古籍保護無論是對學術研究還是對今后的高校教學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對這一問題展開了具體的論述,探究如何對古籍文獻進行有效的保護,采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更好的服務于圖書館古籍文獻的保護,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將具體的保護措施具體落實。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方法;重要性
隨著我國高校圖書館建設規模的不斷壯大,古籍文獻的數量在圖書館中也越來越多,并且其重要性也逐漸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視。在新時期發展的進程中,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可以將保護工作變得更加高效。本文重點探討了在高校圖書館中如何對古籍文獻進行有效的保護,以便在實際的科研以及教學工作中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利用途徑。同時,加強對高校圖書館中古籍文獻的保護也是目前工作的重點環節。
1 古籍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
古籍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傳承文明的重要形式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高校圖書館是開展教學科研的重要場所,同時也保留有大量的古籍文獻資源以供教師進行教學工作或者開展學術研究,所以在高校圖書館中加強對古籍文獻的保護顯得尤其重要,只有重視起這方面的管理,才能將我國傳統并且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同時也能為提高科研水平提供重要的幫助。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中的古籍文獻保存得并不理想,面臨著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加以重視,并且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強對古籍文獻的保護。
2 古籍文獻的保護措施
2.1 做好“四防”工作
首先,加強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應該做到防火、防盜、防蛀、防塵這“四防”。火災對于古籍文獻的威脅是極大的,一旦發生火災,古籍文獻就會毀于一旦,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在日常保護工作中,應該注意電器以及電路故障引發的火災現象,注意在書庫內不要使用大功率電器,以避免電路出現嚴重的損耗。同時還要安裝自動滅火的裝置,這樣一旦發生火災時,也能做到將損失降到最低。除了防火工作外,因為古籍文獻自身所擁有的價值較高,因此就會引來一些不法分子進行偷盜,所以應該在圖書館中安裝一個防盜系統,并且加強圖書館內部的巡邏,將每一份圖書館藏品都要建立起相應的圖片檔案,對古籍文獻進行有效的整理,做到摸清家底,防患于未然。另外,因為古籍文獻的歷史悠久,存放時間較長,蟲害也是古籍的敵人,所以對其采取防蟲措施十分必要。定期放置驅蟲草藥,如蕓香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蟲害,但是這也并不是根本性的方法,在日常管理與保護的工作中,還是應該在陰涼避強光的情況下多通風,在第一時間發現蟲害的先兆,做到有效的預防。通常還可以采用藥物防蟲法、抽真空殺蟲機以及冷凍防蟲法。古籍文獻都會存放在圖書館的特定書庫中,在長時間保存的環境中,難以避免的會受到灰塵影響,因此在具體防塵處理的過程中,應該專門換上工作服裝,鞋,控制灰塵在書庫中四處彌散。此外,也可以對每一部古籍文獻都配有樟木夾板或樟木書盒,不僅可以起到防塵的作用,也能有效的防止古籍文獻出現破損。
2.2 古籍修復
古籍是祖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中華民族創造出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向人們展示出一個偉大民族的歷史進程,它蘊藏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獻資料。但是由于自然和非自然的原因,許多古籍在流傳過程中遭到損壞,如不及時修復,最終便成為一堆廢紙。而那些無法估價的善本書,其本身又是非常珍貴的文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明文規定“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等”都屬于國家文物“受國家保護”`由此可見,古籍修復工作又直接關系到祖國文化遺產的保存與利用。因此.每一個收藏古籍較多的圖書館,對于具有保護古籍并能延長其壽命作用的古籍修復工作都應該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古籍修復工作的重要意義。古籍修復早在古代就受到重視,明朝人周嘉胄就曾潛心研究書畫裝潢,寫有《裝潢志》一書,他認為裝潢修裱關乎書畫存亡,“竊謂裝潢者,書畫之司命也”,進而指出從事書畫裝裱的人“須具補天之手,貫虱之睛,靈慧虛和,心細如發”。古籍修復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每一個從事古籍修復工作的工作人員,都應該熱愛這項工作,接受嚴格的培訓或技藝精湛的師傅的細心傳授,在總結前人寶貴經驗的基礎上,融人現代科學技術,使其真正發揮保護古籍的作用。
2.3 運用現代手段對古籍進行保護
運用現代技術建立館藏古籍檔案,采用多媒體進行圖文掃描,并做相應的編輯處理,使之既能保持古籍的原貌,又具有信息的檢索功能。具體方法是要建立高校圖書館古籍管理系統,古籍的檔案數據包括:書名、卷數、版本、著者、別名、籍貫、生卒年、內容提要、書籍特征、書品狀況、缺損情況、修復狀況、保存情況等,然后將古籍進行拍攝,JPG格式保存。根據古籍的不同內容和類別,采用相應軟件編制成檢索目錄,包括書名、分類、卷、章節、作者等,最后合成古籍多媒體數據庫。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發展及與圖書館工作配套的應用軟件的開發,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圖書館已認識到把古籍工作納入現代化管理軌道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古籍文獻資源實現數字化,將進一步改善廣大教學和科研人員的科研環境,有利于學校師生多出教學和科研成果,最終也將大大提高古籍文獻資源的利用效率,促使古籍文獻價值的體現;同時,也是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以及數字化建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圖書館現代化建設成效的衡量標準之一。
3 結語
古籍文獻是我國高校圖書館內重要的藏書,它不僅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還具有無法言喻的價值和意義,對我國古代文化乃至現今文化發展的繼承、研究和發展有重大意義。但是,由于保護技術的欠缺和保護觀念不強,使不可再生的古籍文獻遭受損壞,對現今社會是極大的損失,因此,要做好古籍文獻的保護、儲存和修復工作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馬滴滴.淺談高校圖書館的古籍管理工作[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05)
[2]覃燕梅.我國高校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工作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7(04)
[3] 解說.關于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的思考 圖書館論壇 1997年第六期
[4]程仁桃 楊健 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的現狀與展望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