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
摘 要:造林方法的應用可以促進我國的林業產業的發展,增強其市場競爭力,選擇正確的造林方法和方式,進行樹種的優質栽培。我國林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的國際民生,提高我國的生活水平,可以保證充足和優質的林業資源,增加森林覆蓋面,實現森林資源的補充。在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林業產業是其中主要的內容之一,它不僅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對生態環境建設有著一定的幫助。為了保證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保證林業潺潺的市場供應,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增強林業產品的競爭力,培育優良的森林資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簡單介紹幾種林木培育方法。
關鍵詞:林業資源;造林方法;培育與管理
林業生態資源保護與生態造林技術是林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環境治理方面具有特殊地位,但隨著森林大面積減少,林業資源保護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式,所以,各單位要加大林業資源的栽培與培育,保護生態、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但是,從當前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我國營林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在林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就對我國林業產業的經濟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為此,在目前我國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就將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使其森林資源可以可持續的發展。下面我們就對我國當前林業資源發展的現狀和林業造林方法和內容進行介紹。
1 林業資源現狀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綠色覆蓋面積也已經達到了全國總面積的20%,可見我國的森林資源是十分豐富的。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亂砍濫伐的現象十分的嚴重,這不僅大幅度的減少了我國森林資源的占有面積,還對全球的生態平衡系統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使其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的發生。近年來,人們在林業資源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的認識帶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開始將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應用到林業資源發展建設的過程當中,采用資源利用和生態平衡相互結合的方法,來保障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1林木資源發展空間大。從當前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的情況來看,隨著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我國的森林資源也處于一個快速增長的趨勢,這就給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而由于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森林資源是人們生存和社會發展的主要能源之一,因此為了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我們在對林業資源進行開發管理的過程中,就要對林產品和森林資源的質量進行嚴格的要求。
1.2做好林業養護工作。做好林業養護工作,才能為林業經濟的復合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為了把養護做好、做扎實、做深入,應該圍繞兩個方面開展研究。一是科學調整林業結構。改變以往林產品結構單一,競爭力缺乏的狀況,努力開拓林業新產品。通過科學研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有重點地培育經濟性樹種,通過對自然生長樹種的選育、引種、馴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探索樹種新的功用。從生態經濟效益出發,考慮多樹種綜合配置的種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種群的互生關系,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林業的生態效益。在增加種植面積時,要充分掌握市場信息,有針對性地種植一些有市場潛力的新品種,避免盲目發展。二是注重林業生態效益。當前的林業發展中,人們越來越注重林業經濟的綜合效益,因為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緊密相聯,密不可分。
1.3國內市場需求旺盛。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的提高,這也有效的促進了我國林業市場的經濟效益。近年來,人們已經將林業產品應用到各個領域當中,比如建筑業、室內裝飾以及家具等,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不僅為我國林業資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還有效的促進我國林類產品的發展。
1.4森林資源存量小、質量低。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其特點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質量下降、結構不合理,經理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量不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很難履行森林向人們提供生態環保和供應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將導致木材供不應求、優質木材短缺、價格上揚等一系列問題,影響對林產工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林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1.5人造板工業落后 。我國木材加工業.特別是人造板制造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設備落后、技術力量不足、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的問題。加上生產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價格偏高和原料生產浪費嚴蕈等原闐,造成我國人造板事業與世界水平的明顯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競爭條件,整體水平屬于低效型結構的情況下,很難在加入WTO組織,保持我國人造板工業的穩定。
2 造林方法
2.1播種造林法。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縣,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付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2.2植苗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墳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總之,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綠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3 造林要點
3.1整地。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桿,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琿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減小,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3.2播種方法。播種方法:撒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種后不覆土,種子在裸露條件下發芽,工效高,成本低,作業粗放,種子易被植物截留,風吹或水流沖走,鳥獸吃掉,發芽的幼苗根系很難穿透地被層。適用條件:勞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區,皆伐跡地,火燒跡地,急需綠化的地方,中小粒樹種。
總之,在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林業造林方法在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有效的提高了幼林的成活率,還有利于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使其幼林在生長的過程中,有著極強的生命力,使其林業產品的質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黃長軍. 如何提高工程造林的成活率[J]. 科技與企業, 2011, (07)
[2]蘇劍才.淺談林業資源與林業造林方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9).
[3]程德芹.林業造林技術方法綜述[J].科技致富向導,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