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山東省鄆城縣人民醫院,山東 鄆城 274700)
?
桂枝茯苓丸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術期患者體內炎性因子的影響
王婷
(山東省鄆城縣人民醫院,山東 鄆城 274700)
[摘要]目的探討桂枝茯苓丸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中的療效及對圍術期炎性因子的影響。方法將子宮肌瘤患者84例隨機平均分為2組,對照組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觀察組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給予桂枝茯苓丸口服,觀察2組臨床療效與圍術期炎性因子變化。結果觀察組術后血清IL-1β、IL-8β、CRP、TNF-α、IFN-γ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桂枝茯苓丸能有效提高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還能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炎性因子水平,減少并發癥,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桂枝茯苓丸;圍術期;炎性因子
子宮肌瘤是婦產科常見的生殖系統腫瘤,在青中年人群中較為多發。在人體受到外界刺激時,血清中的部分因子會表現出波動,與機體受到刺激的程度相關,而機體內炎性反映人體對外界刺激程度的直接表現[1]。子宮肌瘤在臨床致病機制的研究還沒有明確的結論,治療過程中藥物方案沒有理想的效果,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腹腔鏡術式是子宮肌瘤的主要術式,是保留子宮的子宮肌瘤患者首選術式[2]。本研究通過觀察桂枝茯苓丸聯合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炎性因子的影響,探討降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不良反應的方法,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婦產科2010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4例,均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經婦科檢查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確診,主要臨床癥狀包括經期延長伴發月經過多、貧血以及痛經等。所選患者在3個月內沒有進行激素治療以及其他子宮肌瘤藥物治療。排除子宮附件存在其他惡性腫瘤或肌瘤者,子宮內膜惡性疾病者,桂枝茯苓丸禁忌證者,伴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為2組:觀察組42例,年齡22~54(29.1±5.8)歲;單發30例,多發12例;肌瘤數量1~5(3.1±1.4)個;肌瘤直徑3.9~10.8(6.4±1.4)cm;漿膜下肌瘤18例,肌壁間肌瘤18例,其他6例。對照組42例,年齡23~57(28.6±5.2)歲;單發26例,多發16例;肌瘤數量1~5(3.0±1.2)個;肌瘤直徑3.8~10.4(6.2±1.5)cm;漿膜下肌瘤18例,肌壁間肌瘤19例,其他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2組均在入院后行擇期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選擇腰硬聯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置入穿刺套管,臍部穿刺套管直徑10 mm,在臍部置入鏡頭,在確定進入腹腔后接入二氧化碳氣腹,腹腔壓力保持12~13 mmHg(1 mmHg=0.133 kPa)。右下腹穿刺套管直徑為5 mm,左下腹穿刺套管直徑為10 mm,置入舉宮器。將縮宮素稀釋后在子宮肌瘤附近的宮體位置注射,幫助子宮收縮。根據子宮肌瘤的位置與大小選擇切口方向與尺寸。單極電鉤切開肌瘤表面的包膜,深度到達瘤體,以抓鉗將肌瘤穩定后,將瘤體與包膜分離并同時進行電凝,將子宮肌瘤剝除后取出,以電凝將肌瘤腔底部止血,以剝離后創面的大小選擇縫合為單層或雙層,將肌層縫合后關閉肌瘤腔,之后將漿肌層縫合。在手術結束后留置腹腔引流管。術后以抗生素靜脈滴注,每天1次,持續7 d為1個療程。觀察組在手術治療基礎上加用桂枝茯苓丸(深圳市佳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4021361)口服,每次3粒,每天3次,持續治療7 d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2組在術前與術后7 d抽取空腹靜脈血,測定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IL)-1β、IL-8β、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干擾素(IFN-γ)水平。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2組手術治療前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8β、CRP、TNF-α、IFN-γ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術后7 d觀察組相比對照組明顯降低(P均<0.05)。見表1。
2.2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0;對照組出現2例惡心嘔吐,2例肛門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1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2.368 4,P<0.05)。
3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隨著女性婚育年齡的推遲,未育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患者逐漸增多;隨著女性對生殖內分泌健康狀態的日益重視,更多的婦女希望保留子宮的完整性,要求行子宮肌瘤剝除術[3]。由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出血多、瘤腔縫合困難,故將其歸為腹腔鏡Ⅳ類手術[4]。隨著腹腔鏡手術的普及和操作技巧的普遍提高,受腹腔鏡手術微創優勢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婦科內鏡學家嘗試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剝除術,使該術式逐步發展成熟。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性與高安全性的優點,在實現治療目標的基礎上,能夠有效避免圍術期不良反應的發生,而術后創面較小,也對術后機體康復有更好的促進作用[5]。

表1 2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子宮肌瘤屬于祖國醫學中“癥瘕”范疇,主要因血瘀、氣滯、寒凝所致,《婦科玉尺》中記載“婦人積聚之病雖屬多端,而究其實,皆血之所為”[6]。桂枝茯苓丸的主要成分為茯苓、桂枝、桃仁、牡丹皮、白芍。方中桂枝為君藥,取其通陽溫經的功效;牡丹皮活血散瘀,白芍化瘀去除癥瘕,桃仁破血消癥,均有養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共為臣藥;茯苓能夠健脾益氣,聯合桂枝更能夠通陽開結,作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祛瘀活血、緩消癥塊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桂枝有明顯鎮痛作用,能夠誘導腫瘤壞死因子的生成,還可以提高其活性,從而加速腫瘤細胞的凋亡以及壞死[7];茯苓對水腫尿少、便溏泄瀉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牡丹皮則能夠抗菌消炎、抗凝,還可以增強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控制子宮頸癌的發展,保證起到抗炎效果的過程中減少對正常體液免疫的影響,在閉經血滯、痛經臨床治療中具有明顯的效果[8-9]。芍藥具有鎮痛、解痙、疏通經絡的效果。研究發現,桂枝茯苓丸能夠有效對抗慢性增生性炎癥,降低纖維結締組織生成的速度[10],能夠有效降低機體雌激素以及孕酮的含量[11]。
炎性反應是機體應激反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IL-1是人體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分泌的多肽,間接加速IL-2、IL-4、IL-6的分泌,同時還能促進淋巴細胞的分化,參與炎癥、免疫與發熱反應,是主要的炎性細胞因子,能夠對機體組織產生破壞作用,引發多種病理損傷[12]。IL-6則是免疫調節因子的一種,能夠加速T、B細胞的分裂與生長,是機體組織受到損傷的敏感標志物,血清水平的升高與外界刺激直接相關[13]。而IL-6能夠加快淋巴細胞的分裂生長,還能夠促進肝細胞中急性蛋白的合成。CRP是急性期反應蛋白的一種,正常情況下血清中含量較低,而在機體受到創傷后表現為炎癥反應的時候,血清CRP水平會迅速升高,能夠直接敏感反映出機體損傷的程度[14]。IL-8是多功能因子,對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等均有明顯的激活作用,術后體內巨噬細胞的抗炎作用減弱,能夠導致IL-8等炎癥因子的水平升高,破壞人體正常的機體組織,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的發生。TNF-α的生物學活性特別復雜,涉及免疫調控、感染與炎癥反應,腫瘤細胞生長的抑制,對造血、心、肝、腎、肌肉等系統功能的影響,以及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等,與敗血癥、惡病質、心功能衰竭都有密切關系[15]。由于缺乏疾病特異性,不能用于疾病的診斷和鑒別,但可作為病情、治療效果以及預后的評估指標。γ干擾素又稱免疫干擾素,是由活化的T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產生,除抗病毒作用外,它更重要的是起免疫調節作用,能誘導MHCI類和MHCⅡ類抗原在很多細胞表達;增強巨噬細胞對細胞內病原體的殺傷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桂枝茯苓丸能夠有效降低血清IL-1β、IL-8β、CRP、TNF-α、IFN-γ水平,減少圍術期的機體炎癥因子,相比單純手術治療的患者更為穩定;觀察組無明顯并發癥發生,而對照組出現2例肛門出血以及2例惡心嘔吐,提示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應用桂枝茯苓丸對于改善患者機體狀況、緩解應激反應有明顯的效果。
綜上所述,茯苓桂枝丸能夠穩定腹腔鏡微創手術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減輕機體對手術的應激反應,加速機體的修復過程。
[參考文獻]
[1]容彩蘭,唐春艷. 腹腔鏡下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術后炎性應激反應的對比研究[J]. 中國醫學裝備,2014,11(11):111-114
[2]宋光輝,張松英,李百加,等.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結局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5):2816-2819
[3]張艷珍.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137例分析[J]. 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0):1795-1796
[4]Ambat S,Mittal S,Srivastava DN,et al.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versus laparoscopic occlusion of uterine vessels for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J]. Int J Gynecol Obstet,2009,105(2):162-165
[5]王愛芬,李蔚心,張麗娜,等. 懸吊式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與小切口子宮肌瘤剝除術的臨床分析[J].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1,21(3):466-467;505
[6]王鵬輝. 癥瘕的病因病機與辨證施治[J]. 中國醫藥指南,2011,9(32):171-172
[7]王琪,王亞賢,官杰,等. 桂枝茯苓丸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研究[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7,23(9):811-814
[8]李秉樞,付瓊,程艷香,等. 丹皮酚協同順鉑抗人宮頸鱗癌SiHa細胞及其機制[J]. 腫瘤學雜志,2010,16(11):845-848
[9]黎明. 牡丹皮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 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7):222-223
[10] 趙俊慧,朱穎. 桂枝茯苓丸臨床應用體會[J]. 河南中醫,2013,33(12):2071-2072
[11] 丁淑珍,馬斐飛. 桂枝茯苓丸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模型大鼠激素水平的影響[J]. 浙江中醫雜志,2013,48(6):408-409
[12] 吳偉燕,汪惠芳,呂蓓,等. 桂枝茯苓膠囊聯合抗生素對慢性盆腔炎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2及復發率的影響[J].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1):65-68
[13] 吳修紅,何錄文,樸成玉,等. 桂枝茯苓丸對子宮內膜異位大鼠血清IL-2及IL-8的影響[J]. 中藥材,2014,37(6):1036-1039
[14] 王淑. 桂枝茯苓丸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對hs-CRP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刊,2013,15(12):2030-2031
[15] 張華,王紀元,王悅冰,等. TNF-α、MMP-2及NF-κB在人子宮肌瘤組織中的表達研究[J].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3,19(3):209-212
[收稿日期]2015-03-30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08-0848-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