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細
摘 要:《西方經濟學》課程是經管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它對于市場機制調節原理和運行規律的研究,對幫助學生發現經濟問題、學會經濟思維、解決經濟與管理實際問題有重要作用。該課程主要圍繞經濟學的十大原理展開,說明流行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講好導論的內容可為課程的整個課程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從講好導論的必要性入手,論述了講好導論這一課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講好導論的方法。
關鍵詞:導論;《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
《西方經濟學》作為財政經濟類專業的主干必修課,在專業教學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和重要性,該課程為物流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各經濟專業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撐,幫助學生理解市場經濟運行最一般的規則,同時啟發學生關注中國經濟問題的興趣,鼓勵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從實際出發研究理論的意識。同時該課程又是一門普遍認為難教、難學的理論課程。我們必須從教學方法上尋找突破口,而講好導論的內容為課程的整體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通過導論部分的學習對課程的主要內容加以梳理
《西方經濟學》導論部分,主要講解經濟學的含義、經濟學研究的問題以及研究對象、研究的方法等問題,還包括有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系,以及重要的經濟學思想。
(一)什么是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資源的配置和利用。經濟學是利用商品的價格來實現對社會資源的有效分配。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并將其分配給不同的人(保羅.薩繆爾森)。
(二)稀缺性、效率和選擇的含義是什么。資源的相對有限性稱為稀缺性,其不是針對資源的數量而是針對人的無限的欲望而講的有限性。效率:又稱帕累托效率,指最有效的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們愿望的需要,即以最小的代價取最大的效益。
(三)經濟社會的四個基本問題是什么。面對資源的稀缺,需要作出選擇的不僅僅是個人,而且整個社會、個人、家庭、企業、政府都會面對資源的稀缺與需要的無限而作出選擇。這些選擇問題歸結為經濟學要研究的四個基本問題:1)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產品生產出來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的需要,不同數量和品質的產品滿足不同程度的需要。因此,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就是一個確定哪些需要應當優先滿足和滿足到什么程度不同的問題。2)怎樣生產?生產產品的方式方法很多,一個國家滿足其社會成員需要的方式也有很多,需要作出恰當的選擇,以力求達到用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去滿足盡可能大的需要,或者在既定的資源消耗條件下去獲得最大化的利益。3)為誰生產?有限的資源給誰使用,為滿足誰的需要來使用,這里涉及到了產品的分配問題以及決定產品分配的資源占有問題。4)誰作出經濟決策,以什么程序作出決策?選擇問題也就是一個決策問題。誰有權來做決策,以什么方式來作出決策,這對選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決策主體、決策程序問題,就涉及到經濟組織、經濟制度或體制以及經濟機制的問題。
(四)生產可能性邊界。生產可能性邊界就是指充分利用現有的經濟資源,在充分就業條件下所能生產的最大限度的產品組合。其經濟含義:1)揭示出稀缺法則。2)任何一個經濟社會必須做出選擇,只能在一點生產,一旦決定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某一點生產,就決定了資源配置狀況。3)說明了機會成本。
(五)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含義。1)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量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該定義包含著如下幾個內容:a.研究的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b.試圖解決資源配置問題。c.以價格理論為中心。在市場經濟中,居民戶和廠商的行為均受價格的支配,價格機制像一只看不見的手,調節著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從而最終實現社會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因而微觀經濟學便以價格理論為中心而展開這種研究。由此,微觀經濟學亦被稱為市場價格學或價格理論。d.采用個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同時結合目錄簡單介紹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2)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資源的問題。該定義包含著如下幾個內容:a.研究的對象是整個經濟。b.要解決的是資源的利用問題。它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前提,研究現有資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找到充分利用的途徑,以及經濟如何增長等問題。c.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中心。它將國民收入作為最基本的總量,以國民收入的決定為中心研究資源的利用問題,分析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并圍繞著這一中心來展開其他問題的研究。d.以總量分析作為基本的研究方法。同時結合目錄簡單介紹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六)經濟學的十大原理。美國經濟學家曼昆在《經濟學原理》中將當代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多方面內容概括為十大原理:1)決策是對利益取舍的一種權衡。2)成本是為了得到的而必須放棄的。3)所謂理性人是那些思考度量界限的人。4)人是可以被激勵的。5)貿易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境況。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好途徑。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運行的結果。8)一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取決于這個國家提供產品及服務的能力。9)政府濫發貨幣,物價就會上升。10)社會經常應對的問題是在通貨膨脹和增加失業人數之間作兩難選擇。
(七)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前提:經濟人假定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前提。西方經濟學家們為了分析人的經濟行為和人的行為的調節機制,在進行經濟理論分析時都對人性或經濟行為主體的本性作出了一個假定,即: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任何一個行為主體都是自私自利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者,因此在其從事經濟活動時,都會充分地利用其自身的優勢條件去謀取這種最大化的利益。作為一個消費者,他會千方百計地以其既定的收入或預算支出去謀得最大化的效用;作為一個廠商,他會千方百計地以期既定的投入或預算支出去謀得最大化的利潤;作為一個生產要素的所有者,他就會設法去追求最大化的要素報酬。這就是“經濟人”假定。
(八)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西方經濟學在分析經濟問題時所采取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就是成本-收益分析。它的目的在于:或是在既定的投入條件下應當如何得到最大的產出;或是在既定的產出下如何去減少投入。一般來說,這是研究一切經濟問題的最終目的。除此之外,在研究經濟問題時,西方經濟學還采用了很多其他的分析的方法:實證分析方法與規范分析方法、微觀分析方法與宏觀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與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等。
二、根據《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在導論部分就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有如下問題:(1)分析過程往往比較抽象;(2)諸問題的分析涉及不同的理論流派;(3)有許多易混淆的概念。針對這些問題,在導論部分就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比較分析法等,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經濟學習興趣、同時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對經濟問題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如:
(一)案例教學法。列舉現實生活中一些案例,先現象、后理論,分析說明經濟學的相關概念。如引導學生分析經濟現象:近年我國豬肉大幅漲價的原因,豬肉價格上漲了,牛肉需求量一般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汽油漲價,對汽車的銷售有何影響?水與鉆石相比對人的生命更重要,但卻比鉆石便宜,國際油價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我國目前經濟增長乏力的原因及影響等。
(二)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啟發學生討論,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把學生的頭腦當作儲存知識的口袋。例如,引導學生思考經濟現象:為什么大家在離開教室之前很少會主動關掉教室的燈,而在離開家門之前則會主動關掉家里的燈?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影視明星、足球明星高收入的合理性,為什么央行有時會加息,有時會降息,這些政策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三、通過導論的學習使學生樹立如下幾個方面的觀念
(一)樹立“經濟人”的觀念。 “經濟人”的概念比較接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實。西方經濟學家從提出“經濟人”概念和假定(以完全競爭為條件、以效用與利潤最大化為基本特征),到提出“理性人”的假定(以充分信息為條件、以信息對稱為基本特征),再到提出有限理性的假定(以信息不對稱為條件、以機會主義行為傾向等等為基本特征),都反映出他們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行為主體的行為特質的分析并力圖讓這種分析接近現實,以便能夠科學地解釋現實的經濟現象并找到正確的政策措施。樹立“經濟人”的觀念,實際上就是樹立“人本”的觀念,研究人的本性及其需要,這實際上也就是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主線。樹立“經濟人”的觀念,在制定我們的經濟政策和有關的經濟方面的法令、法規時,就應當一方面考慮如何通過制度的創新建立起嚴格監督機制和制約機制,防止“經濟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優勢去謀取非法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通過制度的創新建立起合理的激勵機制,以保護“經濟人”的合理的利益要求或合法的權益。
(二)樹立市場和“市場中性”的觀念。平等競爭的前提條件是資源通過市場機制的調節形成自由而合理的流動,從而才能形成資源的合理或優化的配置。市場可以為資本主義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市場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
(三)樹立成本-收益(投入-產出)的觀念。要考慮經濟成本、社會成本等各種成本和收益。
(四)樹立有限干預的觀念或“大社會、小政府”的觀念。
(五)樹立誠信的觀念。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有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經濟的有序運轉。據估計,中國因信用問題造成的損失每年高達5、6千億元。
(六)樹立創新的觀念。創新這一概念最早也是由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來的,并隨著研究的深化,又出現了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創新涉及到勇氣和決心,創新前后的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和權衡,取決于觀念或理念的更新,取決于創新的手段、方法以及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環。
總之,講好導論的內容可為課程的整個課程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導論的學習,使學生從總體上把握這門課的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要點以及樹立正確的社會經濟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改進西方經濟學教學的若干思考,朱秀紅,《考試周刊》2010(3)
[2] 《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方法、效果的若干思考, 翟立強,《黑河學院學報》2011(5)
[3] 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幾個問題,方福前《中國大學教學》2005(9)
[4] 案例教學: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之方向,宋寶莉《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4)
[5] 高職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陳豫浩,《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