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富
摘 要: 開展中學地理案例教學,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通過選編、分類、運用中學地理案例開展有效課堂的教學實踐,能夠發揮出更大的教學價值。地理案例教學法,就是在一定的教學目標指導下,選擇相應的地理教學案例從事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突出特點是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并強調師生對所提供的案例素材共同進行深入的探討或者寫出有關的詳細的研究報告,從而達到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關鍵詞:中學地理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38-01
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某個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被案例情景所吸引并產生了興趣后,教師再組織學生思考討論或者研討來進行學習、解答疑難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課堂中,既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獨立的思考、分析、比較,研究各類型的問題,進而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規律,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自己的思路,從而豐富自己的頭腦。
一、實施案例教學的效應
1.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切合教育心理學要求
人類的認知規律就是有已知到未知,有熟悉到陌生,有現象到本質,案例教學法正好切合了人類的這一認知的規律。符合了知識是學生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教會的。
2.激勵學生提高自覺性、能自己獨立思考
在案例教學中,不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討論,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課堂會使干癟的知識就變得象魚兒一樣的鮮活。在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內容就是讓每位學生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可以是爭論,以達成大家一致的意見和見解。
3.引導學生從“以知識為重” 過渡為“以能力為重”
現在的教師、相關學者都普遍認識到:知識和能力是不對等的。學習的根本出發點是要重視生活實踐、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更是要重視學習效率的。案例教學正是為此而生,為此而發展。
4.重視互動交流
案例教學中學生是在主動、自主的情境下進行的。對于學生的答案,教師可以及時給以引導、指點和修正,這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這種雙向的教學形式下,教師更不斷完善自我,加強學習,不斷地探索,做學習型、反思型的教師,要具備和形成一定的駕馭課堂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案例教學在中學地理課堂中優勢
案例教學是用案例作為基本的教學材料,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案例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腦、手、眼、口、耳同時得到了訓練,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開拓了學生的思維,這才是有效的教學,才會學以致用,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案例教學中的案例信息,可以放眼與全人類、全世界進行搜集和獲得。現在信息渠道暢通無阻,學生隨時都能接觸到大量的社會實際現象,通過案例教學能實現從理論轉化為實踐。對于學生了解認識社會現象、熟悉社會生活中的相關知識和現象,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的意義
案例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提供了給學生探究討論的豐富的素材資料,學生則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信息,進行自主的閱讀,通過閱讀獲取必要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運用學生自己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綜合能力等對案例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和再加工,從中得出地理本質和具有規律性的理性知識。
1.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案例教學的主動參與以及教師以生動的、容易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案例作為教學的起點,整個的過程由學生自主的根據案例的信息獲取知識和能力。特別是探究性的教學案例,非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的,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學習潛質。案例生動、形象、逼真,使學生記憶久遠,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了。
2.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演練,在“做中學,學中做”,這種既動腦,又動手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于此同時,案例教學也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完全不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能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一定程度上說:能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往往比能夠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說更有意義,因為現實的生活是多種多樣的,復雜多變的,每一件事情發生的條件、背景、過程、結果都不相同,這就需要我們的學生能夠從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不僅要找出和其他案例的共性的東西,更要學會從案例中找出與眾不同的點來加以分析,從而得出的結論是多種多樣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開放的思維會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看問題,這樣對于地理思維的提高和創新有著積極的意義。”
3.對于學生合作及溝通的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案例教學,從案例的搜集、編寫和整理、再到課堂的教學的互動討論,都離不開師生的協作、交流、溝通與合作。例如:在講到城市空間結構時,對于“古文物”的處理問題,到底拆與不拆時,教師只提供一些背景的資料,沒有傾向性,然后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辯論。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競爭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合作和競爭中,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如,5.12汶川地震發生之后,學校組織學生觀看了地震的資料片,很多學生是感動的流著淚看了資料片。教師就結合現實的情景讓學生思考討論如何面對地震自然災害、如何避險,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小結。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由實踐到理論的一種學習的過程,符合人類的正常的認知規律,可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實用性。
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知識服務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案例教學正是從一個個在現實生活中已經發生的或者將要發生的以及可能發生的事件入手,從這些現象性的東西入手,通過分析、討論、判斷、綜合、推導,得出地理本質和規律性的知識,再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與之類似的地理問題。所以,案例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歸納、總結、以及動手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陳澄,主編.地理新課程教學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