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66-01
強調個性發展,注重個性教育是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學生的習作過程是學生個性學習和創造活動的過程,是極具個性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從語文學科學習的特點看,習作是學生最直接的個性化創造實踐活動。從教育發展的觀點看,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健康的個性,尊重作文的本質特征,采取個性化習作訓練的教學策略,是作文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由之路。
我們要把作文教學放在一個大的語文學習的環境中,即要有大語文的教育觀。為此我們必須廣辟訓練的途徑,豐富訓練的形式,才能拓展學生個性發揮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一、采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喜好,讓學生有權選擇自己“樂于采用的訓練形式”。 小學階段的習作訓練主要有兩大類:紀實和想象。我主要嘗試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學寫人物傳記
我曾經要求學生練習寫家里所有的成員,班級的老師和同學。以傳記的形式記敘所寫的人物,在寫每個人的時候,都要根據自己的了解給每個人概括出一個鮮明突出的特點。結果,學生的習作讓我大加感慨:學生的思維是那樣的豐富多彩!學生的創造力是如此的無止境。
2.寫想象作文
小學生作文,雖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在想象作文訓練上, 我曾做過這樣一些嘗試。
①睹物想象——依據直觀性、具體性的事物進行的想象習作訓練。如:面對一個小小的地球儀,面對學校的規劃圖,看著厚厚的大雪,看著一張獲獎證書等展開自己的想象,并寫成一篇作文。
②聽錄音想象——依據一段優美的音樂進行的想象習作訓練。如:聽鳥鳴,想象茂密森林的美麗景象;聞水聲,想象泉水丁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洶涌澎湃的大海;聽馬達聲、車鳴聲、人流聲、想象寬闊的馬路、熱鬧的街市……
③假設想象——依據一個假設的事物或情節進行的想象習作訓練。如,練習寫《假如我是校長,我將……》 《假如我是市長……》《假如我是一名教師》《假如我是一名醫生》等。
④續寫想象——依據一個前提條件或情節,順著這一思路進行的想象練習。如:續寫《窮人》,續寫《月光曲》一文等。
⑤看圖畫想象——與看圖作文所不同的是,圖畫作文的圖不是教師給定的,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幻想,先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表象,然后用筆畫出來,最后根據自己畫出的圖畫,寫成一篇文章。這種作文練習的過程,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學生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畫,自由地寫。
3.學寫科幻故事
兒童的特有心理和興趣決定了他們對科幻故事情有獨鐘。從小就喜歡聽、看科幻故事,到了自己能夠寫出文章之時,早已童心萌動。所以,在作文教學中針對科幻故事做必要的指點。
4.學寫童話、寓言故事
童話、寓言的特點決定了其創作時應具有的豐富的想象力,無限的幻想力以及獨具個性的創造力。讓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無疑是學生個性展示的博覽會,是學生盡情發揮的舞臺。
5.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訓練已經是眾所周知的有效的訓練途徑。特別是日記中的個人的秘密,心底的話語,無不是學生個性的極好凸現。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寫日記,更主要的是給學生以不斷的經常的持之以恒的指導、幫助、鼓勵和鞭策,促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習慣得以鞏固。
二、開辟多渠道的訓練途徑
1.網上作文——高科技環境下的習作訓練
隨著教學網、校園網等網絡的開通,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的方式與途徑也日趨廣泛。作為交流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作文與信息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網上作文應運而生。網上作文,因其對時間、地點、交流對象等要求的不確定性,習作時環境、心理較為寬松,表達的內容也很自由,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情感進行習作。
2.社會調查——研究性學習指導下的習作訓練
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喜好,確定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實地調查,了解情況,掌握數據,在經過認真研究、分析、處理信息后,學寫調查報告。這樣的實用性習作訓練,不僅讓學生了解了社會,而且培養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獨立處理信息的能力,也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舞臺和空間。
此外,專題采訪、編寫課本劇、通訊報道等都是非常好的訓練途徑。
三、創新學生習作評價機制
1.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
要改變以前作文教學小學生作,教師評價的單一模式。可采取以下方式:
①張揚個性,學生自評。在作文評價中,應放手讓小學生自評。在評價中,讓小學生發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激勵和超越。這是小學生作文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平臺。
②暢所欲言,學生互評。嘗試讓小學生互評,可以做到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提高寫作水平。在這樣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小學生作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都會被充分調動起來。
③激活思維,老師精批。教師精批,不僅能激活小學生的思維,更能夠增強作文教學的有效度。這一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激發小學生的主體意識。要力爭批得精妙,批得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批得能讓小學生茅塞頓開。
④促進溝通,家長參評。
2.運用多樣化的評價呈現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對小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用等第或分數表示。其實,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采用其它的多種多樣的激勵形式。
⑴符號評價。即通過一些特定的符號,來激勵小學生。如畫上“大拇指”,描上“五角星”,蓋上“紅旗”章,送上“小笑臉”等表示。
(2)語言評價。即用語言進行描述性的評價,分為口頭評價和文字評價兩種。口頭評價,主要是指通過個別交談,當眾肯定,具有鼓舞和促進作用。
學生個性的張揚在作文教學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應從點滴抓起,多鼓勵,少批評,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應予以肯定和引導,讓其個性的火花成燎原之勢。教師在小學生的個性化作文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引導小學生關心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個體成長的實際,以我筆抒我心,寫出真正具有個性的文章,以此作為創新教育的突破口,進而促進小學生健康個性的發展,提高小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濟遠.新課程小學作文導寫藝術[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2]周一貫.個性寫真:作文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J].小學語文教師,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