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國 姚本先
(1.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科研處, 安徽 蕪湖 241003;2.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
?
地方高職院校專業服務首位產業發展的實證分析
——以蕪湖市為例
吳慶國1姚本先2
(1.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科研處, 安徽 蕪湖 241003;2.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
摘要:提升高職院校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是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是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文章基于蕪湖市首位產業發展背景,通過對區域內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設置的實證研究,分析地方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服務產業發展的現狀、特征及存在問題,并從創新機制、優化專業及人才培養三個方面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首位產業; 專業設置;實證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及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功能,而專業設置是職業教育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的主要體現,是職業院校與社會互動的接口。*董英輝等:《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適應性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職業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辦學規模取得了跨越式發展,職業院校通過內涵建設,促進了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的有效銜接,培養了大量的市場緊俏、產業急缺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辦學成果。
一、研究設計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職業教育還不能夠完全體現“服務需求”的辦學導向,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地方產業對接尚存在“真空”現象。筆者結合蕪湖市推進首位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以區域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為實證研究的自變量,通過調查,分析地方高職院校專業服務產業發展的現狀特征。
(一)資料來源與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主要來自區域內四所公辦高職高專院校招生網站,研究時間跨度為三個學年度(2013-2015),這與蕪湖市“十二五”期間發展首位產業重點建設時期相一致,調查資料包括蕪湖市首位產業發展規劃、高職院校招生專業、招生計劃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內容。
本次調查主要運用了文獻、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通過三個年度的招生簡章進一步掌握當前區域內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及專業增減動態變化;訪談和問卷調查便于更詳細了解近三年高職院校專業服務產業現狀特征及存在的問題。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1.首位產業。首位產業是區域產業體系中最具主導性和競爭力,同時在區域經濟中又具有很大貢獻度的產業,兼具主導產業與支柱產業的特征。*王安平等:《區域產業體系中首位產業的內涵及確定》,《城市問題》2013年第8期。蕪湖市根據《安徽省關于加快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自2012年以來,把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作為首位產業發展重點領域(見圖1),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對象。

圖1 蕪湖市首位產業發展體系示意圖
2.專業設置。專業設置是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載體,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本。本文專業設置的實證研究內容指區域內高職高專院校的招生專業名稱、招生計劃及培養目標,而在調查數據處理方面,專業分類主要依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專業目錄》中的專業大類進行了分類說明。
3.耦合發展。耦合一般指兩個或以上的體系或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的現象。*齊振宏等:《基于循環經濟的生態產業鏈共生耦合研究理論評述》,《生態經濟(學術版)》2009年第2期。本文主要體現蕪湖市首位產業與高職高專院校專業發展的耦合,通過二者的相互影響及緊密配合,綜合反映地方高職院校專業服務產業發展的水平與程度。
二、現狀分析
(一)首位產業發展現狀
在“十一五”期間蕪湖市汽車及裝備制造產值達到1,413億元,年平均增長36.7%,2011年,億元以上的汽車及裝備制造業企業數量達到244家,占全市規模以上總產值的50.3%,因此,汽車及裝備制造業企業的集聚壯大為蕪湖市首位產業的培育奠定了基礎。
當前,蕪湖市把汽車及裝備制造業作為首位產業,圍繞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農業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基礎裝備及關鍵基礎件、物流設備及工程機械、航空及配套設備、船舶及配套設備八大重點領域(見圖1),加強人才建設,為首位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并大力推進以“汽車及裝備制造業”為主的首位產業規模化發展,以實現2015年首位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2020年突破萬億元規模化的產業發展目標。
(二)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現狀
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設置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服務,保持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同步,直接體現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目標。筆者針對蕪湖市四所公辦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調研,主要研究2013-2015三個年度的招生簡章,通過對招生專業、招生計劃以及專業大類分布的實證分析,呈現蕪湖市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特征。
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度四所高職高專院校共設置專業145個,當年計劃招生人數累計17,158人,根據對各院校招生專業的調研,在專業設置重復率上,100%重復率設置專業為零,75%重復率的專業個數6個,50%重復率的專業個數為25個,專業設置未重復的專業114個。2014年度四所高職高專院校共設置專業144個,當年計劃招生人數累計18,233人,根據對各院校招生專業的調研,在專業設置重復率上,100%重復率設置專業為零,75%重復率的專業個數8個,50%重復率的專業個數為25個,專業設置未重復的專業111個,與上年度相比停招4個專業,新設置6個專業。2015年度四所高職高專院校共設置專業148個,當年計劃招生人數累計17,262人,根據對各院校招生專業的調研,在專業設置重復率上,100%重復率設置專業仍為零,75%重復率的專業7個,50%重復率的專業個數為26個,專業設置未重復的專業115個,與上年度相比停招9個專業,新設置13個專業。從上述統計數據分析,四所高職高專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趨同性較小,自身辦學特色較為顯著。
按照2005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分類標準,以高職高專專業大類進行統計分析,蕪湖市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設置共涉及到36個專業大類,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大類開設13個專業,而電子信息、汽車和材料大類,分別開設6個、5個和4個專業,具體分析見表1。

表1 2013-2015蕪湖市四所高職高專院校專業大類招生數據統計表
(三)專業服務首位產業的耦合度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文件中指出,職業教育要參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重點設置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要的鼓勵類相關專業,取消或減少設置淘汰類及限制類產業相關的專業。本文通過對蕪湖市高職高專院校專業建設現狀調查,并根據首位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研究近三年專業設置與首位產業的耦合程度,進一步分析地方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服務首位產業發展的現狀特征。
調研數據顯示,2013年度四所高職高專院校累計共設置招生專業145個,筆者根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和就業面向等指標進行統計,其中符合首位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的專業共64個,占當年各院校招生專業的44%,計劃招生7,049人,占該年度總招生計劃的41%。2014年度符合首位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的專業共67個,占當年總招生專業的47%,計劃招生7,881人,占該年度總招生計劃的43%,與上年相比, 服務首位產業新增專業4
個,占總新增專業的67%,當年停招4個專業均是非首位產業相關的專業。2015年度符合首位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的專業71個,占當年招生專業的50%,計劃招生人數7,456人,占該年度招生計劃的43%,與上年比較,新增服務首位產業專業10個,占總新增專業的77%,當年停招9個專業均是非首位產業相關的專業,具體見圖2。

圖2 蕪湖市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與首位產業的關聯度
結合蕪湖市首位產業發展示意圖(圖1),當前蕪湖市首位產業重點發展8個方面主導產業,涉及到19個重點領域,筆者根據這19個方面重點領域,研究近三年蕪湖市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設置及發展方向、招生計劃、人才培養目標等調查指標,進一步發現蕪湖市首位產業發展與院校專業設置的耦合度呈現較為明顯的差異。如圍繞“基礎裝備及關鍵基礎件”產業設置了22個專業,三年累計招生10,686人,而“航空及配套設備”與“船舶及配套設備”產業目前還沒設置招生專業,另外“新能源汽車”產業與所設專業的耦合度也較低,具體分析見表2。

表2 蕪湖市首位產業與相關專業的耦合統計表
三、措施建議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職業院校要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建立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地方高職院校需要結合自身優勢,緊貼市場及產業,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的實際需要,完善專業結構,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促進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功能。
(一)創新體制機制,引導高職院校集團發展
創新體制機制有助于激發高職院校辦學活力,其關鍵要素是構建高職院校與政府、行業、企業間的運行機制。例如,本文調研蕪湖市四所公辦高職院校,在辦學主體上,其中兩所院校為市屬(市政府主管),另外兩所是省屬(省教育主管部門主辦),這樣在運行機制上四所高職院校管理往往會存在缺位、越位、盲目競爭等現象。
以首位產業為例,蕪湖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首位產業,力爭到 2015 年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產值達5,000 億元級的大產業,這對區域內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面臨一定的挑戰。筆者通過前期調研,上文中實證數據進一步說明,四所高職院校主動服務首位產業發展缺少組織機制,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不能有效融合,造成高職院校專業服務首位產業耦合問題。因此,建議成立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以首位產業為支撐,以專業發展為紐帶的區域內職業教育集團,促進專業連鎖發展。專業連鎖,就是行業主辦的高職院校與綜合類高職院校以行業/產業類專業培養為基礎,開展專業連鎖式聯合培養。*吳慶國等:《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建設的思考——以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為例》,《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通過這種體制機制創新,引導高職院校專業與區域產業的深度融合,增強其服務需求能力。
(二)完善專業設置,促進專業與產業間互動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發展的橋梁及紐帶,通過專業建設,提高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緊密圍繞所在區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主體產業的層次及人才培養需要,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形成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經濟結構調整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增強區域內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與產業能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職業教育發展內生動力。
調查顯示,蕪湖市高職高專院校近三年共設置123個專業(院校之間不重復統計),其中22個專業圍繞首位產業而設置,占總專業數的18%,研究進一步發現,首位產業涉及8個支柱產業、19個重點發展領域,而其中兩大產業未設置相關專業,另六個產業中專業發展不均衡,例如“基礎裝備及關鍵基礎件”三年累計招生10,686人,占總首位產業招生人數的48%,這樣就形成了專業服務產業局限性,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不協調。因此,高職高專院校要不斷加強與市場溝通,在專業設置上填補區域產業發展的空白,及時新增產業發展需要的重點專業,根據市場需求拓展專業的發展方向,*董英輝等:《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適應性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職業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基于市場對產業發展及時停招相關專業,切實促進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三)深化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辦學重要職能之一,人才培養目標不僅決定了一種教育的性質,也決定了該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查吉德:《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新思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年第18期。當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主要任務是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而針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托產業發展特點科學設置人才培養目標,是高職人才培養的科學定位。
本文以首位產業為例,通過對調查數據研究,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僅要促進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的互動,更需要圍繞產業發展深化人才培養。首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專業建設主動與首位產業對接,與行業企業深度開展“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培養模式,實現區域內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行業、產業、企業融合發展。其次在招生計劃上,重點傾斜區域發展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首位產業,以實現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最后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不僅需要建立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的聯動機制,同時,由于專業發展的滯后性更需要在課程建設上圍繞首位產業發展及時增設相關課程,主動與產業對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責任編輯:李莉)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Service to the First Industry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Wuhu City
WU Qing-guo1,YAO Ben-xian2
(1.OfficeofScientificResearch,WuhuInstituteofTechnology,Wuhu241003,China;2.AnhuiTechnicalCollege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Wuhu241003,China)
Abstract: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services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the manifestation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level and talents-traini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status quo,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professional services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rough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ir major setup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the first industry in Wuhu City. Moreover,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major optimiz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rst industry; major setup;empirical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310(2016)-01-0135-09
作者簡介:吳慶國(1973-),男,安徽六安人,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社會學;姚本先(1963-),男,安徽肥東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
收稿日期:2015-09-21
基金項目:2012年度蕪湖市科技局科技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構建蕪湖市首位產業發展需求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研究”(編號:2012rkx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