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樊 李影婷 徐文宸 廖若陽

一、引言
綜合保稅區是設立在內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由海關參照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執行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匯政策,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于一身。
自2006年我國第一個綜合保稅區成立,截止2016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綜合保稅區有45家。作為內陸省份的江西省,抓住機會設立綜合保稅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江西省會城市的南昌市,更迫切地需要建立綜合保稅區。本文對南昌市設立綜合保稅區的可能性進行了研究,通過建立模型,對中西部各綜合保稅區進行數據分析,與南昌市進行比較,進而得出結論。
二、影響綜合保稅區設立的因素
研究從內陸省份入手,將南昌市與已有綜合保稅區的代表性城市(河南省鄭州市、湖南省衡陽市、貴州省貴陽市)進行對比,同時與江西省首個設立的綜合保稅區的城市贛州市進行對比分析,探索出影響綜合保稅區設立的因素。
(一)對外貿易情況
以鄭州綜合保稅為例,鄭州在設立綜合保稅區的過程中,大力引進外資企業,大幅增加了進出口貿易總額,再利用這一點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設立了中部首個綜合保稅區。2013年,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累計完成進出口總值357.88億美元,同比增長27.9%,位列全國第二。
(二)經濟因素
從貴陽綜合保稅區入手,調查發現,與中部各省相比,貴州省經濟狀況欠佳。綜合保稅區的設立較大程度上依托良好的經濟發展狀況,因而雖然貴州省成功設立了貴陽綜合保稅區,但與經濟較之發達的鄭州市、衡陽市、武漢市等城市而言,保稅區面積較小。
(三)交通因素
研究表明,交通區位優勢對綜合保稅區的設立有較大的積極影響。在調查后我們發現,各綜合保稅區在交通方面均有強大優勢。鄭州市是我國重大的交通樞紐;而貴州位于西南地區連接華南的前沿,是西南“三省一市”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和陸路交通樞紐,是華中、華南與西南聯接的重要通道,境內現有五條鐵路干線。
(四)利好政策
國家政策支持是綜合保稅區設立的極大推動力。在對贛州市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贛南地區作為革命蘇區得到了國家的特別政策支持。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在贛州出口加工區的基礎上按程序申請設立贛州綜合保稅區。由此,贛州市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個綜合保稅區。
(五)政府積極性
衡陽綜合保稅區的設立離不開政府和各部門的積極性。為申報綜合保稅區,衡陽市委、市政府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做了不懈努力,成立了高規格的申報領導小組聽取申報工作情況匯報,并作出重要指示,多次親自帶隊與中央及湖南省相關部門協調工作。可見,政府積極性是成功申報綜合保稅區的一大促因。
三、數據選取與模型分析
據上述分析,我們選取了影響因素中的三個作用力較大的因素作為模型建立的基本要素,分別是對外貿易情況、經濟因素以及交通因素,同時為了輔助分析,引入了人口密度及教育水平兩個變量。為避免省會的人口不一致對結果造成巨大影響,這里選取數據采用均為人均水平,為使數據具有代表性,所選數據采用近七年的數據平均。
綜合來看,南昌市的基本條件好于貴陽市,與鄭州市、合肥市接近,因此,南昌也具備申請保稅區的基本因素。從單獨因素來看,南昌進出口貿易與交通因素方面不具優勢,是未來改進的方向。
此外,在利好政策和政府積極性兩個因素方面,“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南昌市提供了政策性機遇,南昌市作為”一帶一路“的節點城市,在此機遇下可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為設立綜合保稅區提供良好的條件。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影響綜合保稅區設立因素的分析以及模型的建立,我們得出結論,南昌市雖然在進出口貿易、交通因素、經濟因素方面不具有很強優勢,但有國家政策支持,政府積極性高,所以具備設立綜合保稅區的可能與基礎。
此外,由于江西省已設立贛州綜合保稅區,南昌設立綜合保稅區必受影響。但安徽省和河南省亦同時擁有一個以上的綜合保稅區,且江西省的基本水平與之較接近,因此認為,江西具備擁有兩個綜合保稅區的前提。而從南昌市與鄭州市與合肥市的分析來看,南昌市也具備申請綜合保稅區的基本因素。由于南昌市在進出口貿易、交通因素、經濟因素方面并不具有絕對優勢,因而在爭取設立綜合保稅區的過程中應加強這三方面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