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巖
高校的不斷擴招,專業課程的日漸豐富使得原有師資相對緊張,而互聯網、多媒體等技術的教學融入也客觀上推動教師隊伍的年輕化,因此青年教師成為高校師資隊伍的主力軍。但從近期的青年教師素質調研來看,現狀令人堪憂,繼而影響到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因此從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養狀況來研究分析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養現狀
(一)思想政治素質意識淡薄,對思政缺乏有效關注
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在青年教師引進與培養方面存在認識誤區,對理論知識的過于側重使得青年教師缺乏基本的政治素養與政治關注意識,這種片面性的選拔取向使得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意識逐漸淡薄。青年教師作為學院專業建設的核心力量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更應該關注時政,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目前調查顯示青年教師隊伍整體缺乏思想政治素養關注意識,其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專業職稱的考試及專業教學的準備中,思想政治素養的缺失使得其很難積極主動地關注國家大事,關心社會熱點事件,從本質上說對于思想政治立場服務于誰的態度問題沒有搞清,在長期的思政漠視中逐漸喪失基本的思政關注意識,并形成惡性循環,完全忽略思政學習對自身教學指導作用。部分教師連最起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價值導向都一無所知,無論是正常教學還是自我提升都受到限制,難以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指導自身工作,難以在實際教學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政意識的淡薄還表現為對黨政方針政策的忽視,嚴重者表現出一定的信仰危機,對教學對個人發展都產生消極影響。
(二)缺乏對教學的責任感,愛崗敬業精神嚴重缺失
教師隊伍的日趨年輕化,使得青年教師在高校師資隊伍中占據較大比重,高校青年教師的年齡分段集中為80后與90后,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與優越的物質條件使得其缺乏基本的鍛煉與磨礪,因此其缺乏艱苦奮斗與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在遭遇教學困難時難以從自身做好問題的剖析。此外高校青年教師性格鮮明,極度自信,因此缺少有效自我反省意識。除此以外高校青年教師并是不所有的師范院校畢業生,其在大學學習期間缺乏基本的師范教育系統培訓,因此缺乏教師職業道德認識,對從教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認識。近幾年我國高校綜合性特征凸顯,對高校青年教師的管理相對寬松,部分青年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較少,缺乏自我學習與進取意識,教書育人的本質職能被忽略,更難談具備基本的愛崗敬業精神。
(三)多元思想文化的沖擊,逐漸模糊主流價值取向
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等多媒體信息的劇烈沖擊使得高校青年教師所處的教學環境更加開放多元,因此其受多種思想文化的碰撞沖擊明顯,在多元的思想文化碰撞中逐漸模糊主流價值導向,加上自身利益的驅使使得其思想不穩定不統一。在市場經濟的客觀刺激下高校青年教師價值觀發生深刻變化,部分青年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功利主義趨向明顯,在面對集體利益與學校利益時往往從自我角度出發,缺乏大局意識與團隊整體意識。市場的經濟導向也使得青年教師的價值導向發生偏差,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其受市場利益的影響,將課外輔導及學生談心當作額外工作,敷衍應對,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個人職稱晉升與評獎評優上,因此對于集體性的培訓與團隊性質的活動缺乏主動參與意識,使得原有的正確的價值導向在經濟利益與個人主義的影響下偏離正常軌道。
二、高校青年教師政治素養現狀的原因剖析
綜上所述,青年教師的政治素養整體亟待加強。深入分析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集中于兩大方面。首先是來自青年教師內部的影響。青年教師自我個人主義傾向明顯,忽視集體忽視團隊,加上對現有的思政形勢認識不清,思政關注意識不強使得其單純追求職位的晉升與工資的提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考核與晉升上,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人生引導作用。其次是來自高校方面的外因,如果說來自高校青年教師內部的原因是主導原因,而高校方面的表現欠缺則起輔助影響作用。部分高校對思政關注不夠,加上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思政考核環境的相對寬松,使得部分高校青年教師忽視了思政教育的教學指導作用。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與考核方面方式陳舊落后,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趨于僵化,針對青年教師層面的教學管理側重于專業技能的提升,政治學習流于形式。思政教育引導上以政治說教為主,缺乏基本的人文關懷與情感溝通,教育理性與感性關聯意義不大,思政教育實踐缺乏對應的環境與條件,這些都使得高校青年教師思政素養不強。
三、高校青年教師思政素養提升與隊伍建設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整體綜合培養,增強思政教育實效性
高校青年教師思政素養與教師業務能力關聯密切,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做好青年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必須注重整體性培養。首先要以黨建工作為龍頭,積極引導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與政治信仰,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好主流正統意識的強化。其次要加強師德教育,以榜樣示范帶動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素養與育人意識的提升。最后要以實踐帶動理論鞏固,通過實踐性活動增強青年教師的思政素養體驗,切實增強工作實效性,引導青年教師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全面提升自我。其中最為核心的是理想信念的樹立。理想信念是一個人成長的主導方向,在多元的文化交流與思想碰撞中只有做好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理性地對待問題分析問題,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積極主動地了解國家現行方針政策,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堅定不移地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更好地提升自我思政素養。
(二)尊重個體性質幫扶,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
青年教師普遍缺乏集體意識與愛崗敬業精神,而如果單純從理論上教育引導起不到有效的指導作用,而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以榜樣的先進事跡感染打動青年教師可以引導青年教師做好思想政治意識的轉變,在榜樣的示范帶動下積極投身于思政建設與素養提升的實踐活動中。青年教師導師制是目前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的主導方式,在青年導師的引領下,青年教師獲取有效的思政教育社會實踐環境,借助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切實弘揚時代主旋律,做好愛國主義精神與時代主義精神的有效融合,督促青年教師自我學習不斷成長。此外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教育教學方式與特色的創新要求青年教師的政治素養提升必須與時俱進,只有順應時代發展,契合時代發展背景,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青年教師思政素養提升的有效手段,才能實現創新方式的轉變,并做好個人素養的提升,從而構建優秀的師資隊伍。
(三)發揮激勵機制作用,建構良好的外部環境
思政素養的提升關系到教師的業務能力與教學水平,而教師業務能力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與教學水平的自覺提升得益于激勵機制的激勵導向作用。因此在高校青年教師思政素養培養與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應健全激勵機制,在關注人文關懷的同時形成有效的競爭氛圍。一方面要注重對激勵機制的強化引導,不斷加大激勵機制投入經費,通過師資隊伍的建設,以人性化考慮為出發點,做好實際問題與困難的解決,為青年教師提供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條件,使得青年教師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職業素養的提升上來。另一方面通過激勵導向引導青年教師形成爭先進、學先進的熱潮,青年教師樹立奉獻意識,提升思政教育凝聚力,從而為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建構高效評估機制,推動素質培養系統化
作為教師思政素養考核的一個方面,必須確保合理高效評估機制的建立。在評估機制建立方面應從青年教師的人性化角度出發,以此為核心做好評價體系整體框架的建構。在評估方面應注重評估的多元與綜合性,從多個角度切入做好評估內容的制定完善,賦予評估體系多元綜合性的特征,在自我評估的基礎上引導青年教師相互評估,從而幫助青年教師做好自身的校園定位,從而建構起青年教師科學化與系統化的思政教育評估體系,做好思政培養的客觀引導。
(五)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崇高職業理想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素養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其思政素養,兩者相互結合,相互影響,只有做好職業素養的引導教育,切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才能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實現思政素養的同步提升。高校應該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職責特點,積極引導推廣師德教育與培訓。一方面要加強師德教育與師風培訓,就我國現行的《教育法》與《教師法》進行法律講解,借助形式多樣的師德教育報告會或者師德師風建設講座,增強青年教師的崗位職責感,從而強化其育人理念與職業責任意識,使得青年教師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樂于奉獻。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制度規范,將教師師德考核與評價體系結合起來,重點對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情況、教學責任感、教學態度、師生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核,對于師德師風建設不達標的青年教師進行教育引導,督促其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理想。此外學校要承擔教師職思政素養提升的相關責任,在學校的客觀努力下為青年教師營造思政學習的良好環境,解決其后顧之憂,使其將更多的精力時間放在思政素養提升與專業課程教學中。
青年教師政治素養不足嚴重影響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影響教學水平與質量,并且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關注高校青年教師政治素養培養現狀并做好教師隊伍的優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青年教師思政教育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與協同,因此著眼未來,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政治素養的培養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張時碧.論“中國夢”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J].世紀橋,2014,04:43-44.
[2]張進林,曹必文.思想政治建設: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J].江蘇高教,2014,06:104-106.
[3]霍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上海市部分高校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50:23-25.
[4]王麗.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現狀及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14.
[本論文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機制與培育路徑研究》課題資助]
(作者單位:北方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