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炎
【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正開啟著教育的“微時代”。很多教育工作者們認為微課吹響了教育改革的號角,讓我們再一次審視課堂,審視師生關系,筆者認為微課就像老師手中的利刃在課改那布滿荊棘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用的好大可大刀闊斧一路向前,但是運用不當則無人問津。
【關鍵詞】自主學習;信息技術;微課
隨著“微博、微信、微小說、微訪談、微電影……”的流行,全世界都在進行著一場“微革命”。隨著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人們之間的交流與學習也變得越來越高效、便捷,與“微時代”的產物應運而生的“微課”也在整個教育界了引起一陣軒然大波。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課”呢?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是這樣解釋的:微課,又稱為微課程,就是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問題的小課程。從2012年開始,我市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教研員的帶領下學習了微課的發展,以及在國內外的廣泛應用。并且組織培訓如何制作一個有效的微課,從此“微課”開始走入了我的信息技術課堂。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逐漸發現要想更好地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用好微課,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處理能力,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的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見解。
1.分析學情,不可盲從
首先我們微課的主體是學生,而微課的優點之一“以便學習者利用零散的時間隨時隨地開展學習”這里的學習時間是個關鍵問題。學生們沒有時間來學習,微課程便開展不起來。在升學壓力日益嚴重的今天,學生課外時間也被滿滿的練習占滿,要求學生課后花時間來學習不考試的“副科”,似乎有點異想天開。而即便是有時間,但是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思維活躍但自覺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在課外缺少教師的引導和監督,學生很難持續性的學習與思考,而缺少監管學生很可能利用手上的工具做一些學習無關的事情,老師辛苦反而好心做了壞事。綜上兩點希望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學習微課變得不太現實。
2.回歸課堂,提升課堂效率
對學生來說,真正學習的核心是課堂上的45分鐘,如何合理高效的運用這個課堂時間把課堂交給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由教師引導,學生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的一種學習過程或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這些都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學生畢竟是我們教育的主體,一切的教育都是為了學生,只有學生能學習到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但是在這個學生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更需解惑,對于重點難點的解惑,但是如果教師干涉的多了,很容易把課堂又帶回到老思路中回去,很快教師又變成為了課堂的主角;干涉的少了學生又對重難點理解不深刻透徹,無法達到課堂的預計效果。微課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所以我們更要充分挖掘出微課的特長為我所用。
(1)微課時長簡短。
微課是一個短小的視頻,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10分鐘,根據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在這段時間里學生的注意力可以保持完全的集中,學習效果自然就得到了保證。
(2)內容單一、目標明確。
微課內容一般是針對某個環節或者是重點、難點的細致的示范合講解,微課把我們的傳統課堂中復雜的教學環節變得更加精簡。
(3)重復性。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重復的觀看微信,進行鞏固與重復學生,加深印象,這樣就不會因為稍稍分神而錯過重要步驟,而學生學習過程中被難點難住時學生也能很好的進行重復學習,加深理解。
(4)資源容量小使用方便。
微視頻及老師的教學分析與反思等配套的輔助資源容量小,便于學生在線觀看和研究,也有便于學生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進行移動學習。
(5)多樣化資源構成學習的情境。
以微視頻為主線并統領了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微反思等相關內容的微課,能夠與具體教學活動緊密相結合,形成真實生動情境化的微教學資源情境。
微課這一事物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它給我們的課改變得更加簡單,它是把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轉向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塊重要的跳板;知識傳授方式由課堂上一師對多生改為一師一生。由于學生個體存在著學習基礎、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個體素質等各方而的差異,所以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起點是不同的,有的同學從小就玩電腦,對軟件操作的領悟力超強;但有些學生,平時很少用電腦,鼠標鍵盤使用不熟練,對于任何一款新軟件,都有懼怕心理。因此信息技術課堂的兩極分化現象更為嚴重,這種教學方式的出現比較好的適應了不同的個體需求。教師錄制好的教學資源上傳至學校服務器,學生在上課時從服務器上下載并觀看教學資源,利用教學資源,學生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他們始終處于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真正實現了個性化學習。
3.利用微課,但不可依靠微課
當然一堂課中,不可能只有微課,我們需要利用微課來完善我們的教學細節但切不可全部依賴微課,由于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思維活躍但自覺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如果老師只是將簡單的把一個整合好的教學資源包(其中可能包括學案、任務、微課、反思等)發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可能很難達到效果,這也是有初中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決定的,他們沒有成人的求知欲和自覺性,很可能會取得非常不理想的效果。因此老師上課的引導鋪墊更顯得重要是整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老師循循善誘,學生才能積極互動,主動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尋找解決方法等雖然現在教育要求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貌似對教師的要求降低了,但實不然輔助的教師卻更顯教師的功底,整個課堂都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干涉,不可過度也不可過少,就是樂團的指揮者,看似輕松無用實則最為重要。
微課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好處,當然對于教師也不是一無是處:首先,通過微課制作,能夠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微課的制作更是教師專業成長和課堂教學經驗積累的一個過程,做微課,其實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在不斷地反思中,教師能夠不斷地成長。微課程便于傳播,教師間可以相互學習好的經驗方法。優秀教師有許多好的經驗,過去缺少好的的辦法總結、傳播,而微課程恰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此外,我們在把重難點做成一個個微課的時候,實際上是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了再加工,讓老師對各個教學要點、知識點有了更細致、更為深度的分析,對教師成長有很大的益處。
站在課改道路上的我們,學習之路依舊漫長,更應該結合每一個學科自身的特點合理的最大化的利用微課,只有因地制宜才能事半功倍,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只是的傳授、技能的模仿、方法的重復,而是對學生智慧的啟迪,只有你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門,學生才能發現里面的精彩,才能欣喜若狂,才能自己去學去要,才能讓學生始終保持熱情。這何嘗不是每位老師的夢想呢,追夢的路很遠很漫長,但只要我們不放棄,夢想的光輝就會有照進現實的時候。
參考文獻:
[1]徐靖程.微課開啟教育微時代[fJl.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 (4).
[2]梁樂明等.微課程設計模式研兄—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開放教育研兄,2013, (1).
[3]蔣翠.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