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苗苗 方純潔
摘 要:構建“能力導向”的學生評價體系是全面了解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實現情況的有效方式,是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文章從分析應用型高校學生評價的現狀入手,對“能力導向”的學生評價體系的構建提出了建議和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能力導向;學生評價;體系;構建
應用型高?!澳芰颉钡膶W生評價是指依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發展要求,對學生綜合素質、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全面、綜合評價,是檢驗應用型高校學生質量的優劣程度和學校教育結果優劣程度的雙重指標。
一、應用型高校構建“能力導向”學生評價體系的重要性
強化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能力導向”的學生評價體系,是把人才培養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可測量的、行為化和操作化的標準體系,是應用型高校內涵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有機環節,也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效果的重要檢尺。
合理、科學的學生評價是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素質等有一個量化的結果,所反映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真實水平。通過評價結果反饋,可以使學生客觀的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促使他們不斷調整、改進學習行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應用型高校教學改革、質量建設和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通過“能力導向”的學生評價體系,能夠檢查一所應用型高校的整體辦學質量,也可以促使應用型高校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
二、應用型高校學生評價目前存在的誤區
1.評價主體單一
目前,應用型高校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大部分只是在學校的范圍內由授課教師、輔導員進行的評價,用人單位、合作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及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的很少,發揮的作用不足。評價的主體還不夠豐富,有待進一步改進。
2.評價內容片面
應用型高校是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的,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綜合的、全面的。但實際上,很多應用型高校仍存在著以對掌握知識多少的評價代替對綜合能力評價的誤區,過于注重學業成績,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和培養起來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評價被忽視。
3.評價功能失調
不少應用型高校依舊將學生評價的目的定位為評選三好學生、獎學金獲得者,過分強調學生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從而忽視了學生評價的改進、激勵和發展的功能。過分關注教學活動結果,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發展、變化的動態評價,導致了應用型高校學生評價的形式化。
三、對應用型高校“能力導向”學生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考
1.明確“能力導向”學生評價體系的內涵
所謂“能力導向”是相對于“學科導向”或“知識導向”而言的,其目的就在于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澳芰颉钡膶W生評價是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不再以卷面考試為主要方式、以考試成績為指針、以掌握知識多少為標準,而是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評價。要進一步改革評價內容,豐富評價形式和評價主體,加大過程評價力度,才能構建“能力導向”的學生評價體系,科學、全面的評價和檢驗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2.加強應用型高校學生學習特點的研究
在大眾化教育階段,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同于傳統精英教育下的學術型人才培養,其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乃至課程設計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些不同之處,導致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必然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只有加強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特點,并找出影響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效果的關鍵要素,才能為構建“能力導向”的學生評價體系奠定基礎。
3.樹立科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觀
人才培養質量觀是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認識和看法,它主要涉及用什么標準來衡量和評價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2]。不同的人才培養質量觀對學生評價工作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它影響著評價的方向、目標、開展過程等,并最終影響評價結果。對于應用型高校來說,樹立科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觀是形成培養目標和培養標準的先決理念,是構建“能力導向”學生評價體系的首要前提。
4.確定“能力導向”評價體系構建的原則
第一,評價內容上更加重視學生動手、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等的評價,變單一的課程理論考試,實現從重知識向重能力轉變。第二,在評價方式上,改變單一的閉卷考試形式,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第三,改變“期末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傳統做法,推行平時測試、作業測評、課外閱讀、社會實踐、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多個階段,校內考核、社會等級考核、合作企業考核等多種類別的評價制度,加強過程性考核,逐步實現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形成性評價。第四,改變課程授課教師和輔導員為單一評價主體的慣例,邀請實習單位、行業團體和技能鑒定機構,乃至學生本身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綜上,應用型高校構建“能力導向”的學生評價體系,可以使應用型高校的學生評價更具科學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應用型高校的教學水平,保障教學質量,從而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翠英,首珩.試論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學生質量評價.教育與職業[J].2009(9):43-44
[2]孫崇正,肖念,金保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觀的演進與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4):48-53
[3]董波波.探索高校學生質量評價體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