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羽
摘 要:在新時期的經濟發展驅使下,PPP模式作為公共服務于基礎設施領域的嘗試載體已經被市場廣泛接受,PPP的發展將會成為混合所有制下投行業務的創新前沿。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PPP模式;基金;杠桿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提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這不僅預示著混合所有制經濟進入一個全面成熟的發展階段,也意味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將以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勢呈現。在新時期的經濟發展驅使下,PPP模式作為公共服務于基礎設施領域的嘗試載體已經被市場廣泛接受,PPP的發展將會成為混合所有制下投行業務的創新前沿。
一、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PPP模式概述
PPP(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模式的概念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被提出,該模式主要用來解決一系列公共基礎建設資源有限、服務水平低下、能效低的問題。它的實質是一種對公共基礎事業的優化供給制度,同時利用到了政府與社會資本的資源,從而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我國大概是從本世紀開始對PPP模式進行研究。現階段我國對于PPP模式的研究主要包含對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外包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在于投資方通常為政府機構,而私人部門只能夠承包其中一個或者幾項職能,在這種模式之下,政府作為出資方將會面對更多的項目風險,但所得到的項目建設利益是公共的,私人部門所需要應對的風險較小。
二是特許經營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在于投資方私人部門參與的比重較大,有些甚至完全由私人部門出資。在這種模式下,往往私人部門與政府部門之間共同擔負項目經營風險,共同享有項目收益。特許經營項目往往能夠更好的發揮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的主題優勢,確保資源的最大利用,并且能夠有效的節約建設資本,還能夠一定程度的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三是私有化模式,這種模式下私人部門所需要承擔的風險最多,但私有部門所能夠獲取的權益也是最多的,政府部門不具備對項目所有權的追索的權利,其得到實際利潤也是最大。
式,更是管理模式和社會治理機制的創新。
在我國混合所有制經濟背景下,PPP模式的應用不僅能夠進一步的推進我國城鎮化建設工作,緩解目前許多地方政府的巨額負債,同時還能夠將政府對城市對發展規劃戰略與社會資本管理進行游擊隊結合,提升政府的市場意識,進一步的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二、基于PPP模式的投行創新形式
隨著我國相關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并不斷的完善,PPP模式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正朝著更加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一)PPP產業投資基金
當前社會現實下,我國產業投資基金的分類主要根據法律實體的差異來進行差異性的組織形式,主要包括有契約型、公司型以及有限合伙型。現階段,各種不同的PPP產業投資形式不斷涌現,但最為常見的幾種模式歸納為以下三種:
模式一:基金的發起人為省級政府機構,吸引到金融機構資金投入,構成合作關系后監理產業基金母基金。省級以下地區開始進行項目申報,金融機構主要起到審核項目資金需求,政府機構需要審核項目立意。在這一模式下,產業基金母基金通常作為優先級,地方財政做劣后級,PPP模式的引入實際上起到的是金融杠桿的作用,杠桿的比例大多為1(地方財政):4(母基金)。例如在2014年,河南省政府與交通銀行、浦發銀行聯合成立的“河南省信息產業投資基金”合作協議,其母基金高達3000億元,其中可分為3個資金,單只基金的總規模為1000億元。
模式二:國有企業與金融機構作為基金的兩個合伙人,其中金融機構做LP的優先級,而企業通常作為次級,GP通常由金融機構指定,一般指定為股權投資管理人。此種產業基金投資模式的主導為金融機構。例如在2015年由興業銀行與廈門軌道交通集團發起的基金項目,該基金采用PPP模式,基金的投資將會用于廈門城市發展基礎建設,主要為廈門地區的軌道工程建設,資金規模為100億元,其中興業銀行作為金融主導,為優先級有限合伙人出資占70%,而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則作為劣后級有限合伙人,出資占30%。在基金項目運作期間,軌道交通建成并且運營之后,廈門軌道交通集團需要按照相關的約定,定期將軌道交通運營期間的利益按比例的支付給興業銀行,當基金到期時,該集團需要對興業銀行所持有的股份進行回購,在這個PPP模式中,廈門地方政府扮演著重要的杠桿作用,主要為基金的運作提供有效的貼息保障。
模式三:產業投資基金的發起人為單一投資人,一般為具有一定實力的實業資本,該實業資本一般都具有建設運營的資質和能力,在與政府達成框架協議后,通過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立有限合伙基金,對接項目。
(二)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新型投行融資業務
基礎設施項目中的融資業務是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新型投行業務,這一種新型投行業務尚沒有得到較好的普及,但已經初具雛形。例如北京軌道交通4號線的建設項目的項目基金結構,就是一個很好的新型融資業務樣本。該項目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與京港地鐵有限公司合作運營,其中京港地鐵為全部項目出資人,其資金的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的融資,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此PPP模式中擔任擔保人的角色。項目完成后,政府特許京港公司對地鐵4號線的一部分運營管理、維護管理以及站內商業經營的權利,期限為30年,在特許經營期間,所劃定特許經營部分的所有商業利益都為京港地鐵公司所有,政府的權利僅僅表現為對地鐵票價的制定,以及對地鐵經營的監督權利。過了特許經營期限,政府將有權利收回地鐵的經營權。從投資銀行的角度來看,這種新型融資業務將會進一步發展專出門針對基礎設施類PPP項目的直接債務融資工具,形成對PPP特許經營權的證券化業務以及SPV夾層融資。例如2013年銀監會積極試點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該工具的本質就是企業的債券融資。今后或可將這種工具的應用范圍擴容到PPP項目公司的融資(或開發出其他專項PPP債券),推廣到類似北京地鐵4號線這樣的項目,通過國資和民營資本建立混合所有制的PPP架構,資金就不需要進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更能避免流入影子銀行體系。
參考文獻:
[1]賈康等.通過PPP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J].中國改革,2014年第4期.
[2]吳偉,丁承,魯陽晉.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ppp模式與投行創新思路[J].新金融,2014.
[3]和軍,劉洋.積極推動民營企業與國有壟斷企業融合發展的混合所有制經濟[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