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摘 要: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在上級財政部門的指導督促下,嚴格按照省辦的工作部署,積極開展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探索,認真總結資金監管工作經驗,查找資金監管工作的不足,及實地進行整改,全市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逐步得到了提升。
關鍵詞:鐵嶺市;鄉鎮財政;監管
一、資金監管工作開展情況
(一)工作機構配置合理。開展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以來,各級財政部門按資金監管工作的要求相應的成立了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的、相關部門人員為成員的資金監管工作機構,全面地推進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但是,隨著國家陸續出臺的強農惠農政策規定,對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管項目也發生了增減變化。并且,鄉鎮領導和財政所人員也在發生著變化,資金監管工作變化和人員調整,使原有的工作機構和人員分工已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各級財政部門根據新形式要求,對資金監管工作機構和人員分工及實地進行了調整和完善,保證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有序進行。
(二)強化資金監管平臺建設。2007年全市實行的以“業務上劃、國庫代管、集中核算、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為主要內容的“鄉財縣管鄉用”的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規范了預算管理、收入管理、賬戶統設、專項資金管理等財政管理工作;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向鄉鎮延伸,充分發揮了鄉鎮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的作用,推進了惠民補助資金“一卡通”發放工作的順利進行;西豐縣、清河區鄉鎮預算編制改革試點工作,提高了預算執行力,強化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為推進全市鄉鎮預算編制改革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逐步推進農村“三資“納入鄉鎮財政管理,劃分了鄉鎮財政和經管的職能,使“村財鄉代理”工作由鄉鎮財政間接管理變為直接管理,規范了村級資金管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平臺的建設,加大了惠農政策的落實和使用全過程的監管力度,監督檢查融入到資金籌集分配、撥付、使用、管理的全過程。
(三)實行資金監管工作的考核評價。2013年出臺《鐵嶺市鄉鎮財政規范化建設工作考核評價暫行辦法》(鐵市財發[2013]243號),將考核評價結果與以獎代補資金掛鉤,有效地推進了縣鄉資金監管考核評價工作。各縣將資金監管工作納入年度考核目標,制定了考核評分標準,打分排名,并把考核結果作為政風行風建設評議的一項重要內容,使鄉鎮資金監管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升。通過2015年7月開展的全市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檢查可以看出,資金監管工作有所提升,但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西豐縣工作更加扎實,清河區提升加快,涌現出像金星鄉、陶然鎮、房木鎮、金鉤子鎮、興開街道、老城街道、新臺子鎮、橫道河子鎮、大明鎮、張相鎮等一批工作扎實的鄉鎮,也涌現出了像釣魚鎮、柏榆鎮、明德鄉、中固鎮、慶云鎮、阿吉鎮、白旗寨鄉、調兵山街道、紅旗街道、向陽街道等一批進步較快的鄉鎮。
(四)制度建設得到了加強。各鄉鎮結合當地工作實際,制定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方案,方案內容基本上做到了監管組織健全、范圍內容全面,措施辦法具體,目標任務明確,權限責任清晰;根據方案要求制定了公開公示、抽查巡查辦法及工作流程;完善了預算管理、收入管理、賬戶管理、專項資金管理、村財鄉代理等業務操作規程和業務管理制度;實現了資金監管工作步調統一、規范、完善。
(五)監管臺賬逐步完善。通過近幾年來鄉鎮財政干部培訓,以及各級財政部門的督促檢查,鄉鎮財政人員不僅加強了認識,而且清楚臺賬的設置和處理,補助性和項目性資金臺賬設置趨于完善,記錄內容基本全面,登記時間及時。
二、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信息通達不全面。信息通達到鄉鎮財政所的只有相關政策及部分指標文,在主管部門管理的其他補助性資金的基本信息和資金還沒有到財政所。因此,要按照“指標到鄉、決算到鄉”的原則,將各級財政、部門安排和分配用于鄉鎮及以下的各種財政資金,全部納入鄉鎮財政預算指標管理范圍,建立和完善預算指標管理臺賬。
(二)監管工作底稿不健全。在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過程中,由鄉鎮財政管理的工作底稿比較全,由其他各站辦所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底稿鄉鎮財政沒收集。因此,鄉鎮財政在監管工作中要積極與各部門溝通,及時收集各項監管材料,并積極向鄉鎮領導匯報,以利于工作協調;通過“一卡通”工作的開展,徹底理順信息通達、公開公示、抽查巡查等方面工作程序,以利于監管工作的開展。
(三)監管信息反饋工作滯后。部分鄉鎮財政沒有這方面工作認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對此項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也存在工作指導不力的問題。因此,要把此項工作列入對縣、鄉財政工作考核的內容之中,加強工作指導,提高反饋信息的質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繼續強化資金監管制度建設。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必須以制度為依據,在制度規定的范圍內行使資金監管職責,通過鄉鎮財政職能的合理定位,明確收入、支出、管理、監督等各項職責,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惠農補貼資金管理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以及內部管理制度等,明確財政所在每個監管環節的監管職責,達到“職責明確、制度健全、操作規范、運轉高效”的目的,使財政所在加強資金監管時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從制度上強化資金監管工作。
(二)確保財政信息傳遞告知制度更加通暢。縣(市)區財政局要做到專人負責,確保將上級財政或主管部門下發的資金文件、制度辦法、監管重點和具體要求等及時下發給鄉鎮財政,使其掌握開展監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縣財政要加強與財政所信息的溝通工作,保持上下信息資料統一口徑。
(三)完善抽查巡查考核工作制度。各縣(市)區主管部門每年至少要組織3次以上到鄉鎮抽查資金監管工作,以現場抽查為主,檢查財政所各項監管制度是否健全,監管措施是否到位,提供的基礎數據是否真實可靠,數據庫資料是否齊全,崗位責任制是否落實,監管是否有效。
(四)完善鄉鎮財政監管工作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辦法,對鄉鎮財政所的監管能力建設、提供監管信息、督促相關職能機構履行監管職責、實施有效監管等方面的工作進行考核,并予以獎懲。建議省市財政部門在資金上向縣鄉傾斜,支持基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