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摘要]近幾年,互聯網行業與金融產業的結合為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普惠金融以實現公平地獲得金融服務為目標,而互聯網金融基礎性作用突出,因此研究發現普惠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眾多的契合點。文章指出在“互聯網+”背景下發展普惠金融需要處理好三組關系,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保障我國普惠金融的有序推進,健康發展。
[關鍵詞]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050
1引言
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普惠金融列為11項重點行動之一,并從互聯網金融云服務平臺建設、利用互聯網金融拓寬服務覆蓋面、拓展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深度和廣度三方面,明確了行動方向和關鍵環節。普惠金融強調社會各階層群眾都可以平等地獲得金融服務,減少金融排斥,體現社會公平。互聯網金融具有覆蓋范圍廣、便捷高效、交易成本低等特點,其基礎性作用更加突出。互聯網金融可以為欠發達地區提供多種多樣的金融資源和金融服務,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產業的深度融合,為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11降低普通大眾的財富管理門檻
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出現及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金融服務覆蓋面不足的問題。大型互聯網企業利用自身的互聯網平臺開展金融業務,使得金融服務的門檻降低,極大拓展了受惠人群。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金融創新產品余額寶,投資額低至一元,普通老百姓完全可以參與,滿足了普通大眾的投資需求。此后,微信“理財通”、網易“現金寶”、京東“小金庫”等不斷推出,將大眾手中碎片化的資金化零為整,形成分享大眾投資收益。
12開辟小微企業融資的新渠道
小微企業大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信用記錄較少,還款能力難以甄別,因此傳統商業銀行很難對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評估,對小微企業融資產生擠出效應。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金融創新產品如P2P網絡借貸、眾籌模式、阿里小貸模式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在互聯網環境下,商業銀行可以對企業的交易數據、信用數據等大數據進行深度發掘,實現信貸審批模式的創新,提高小微群體貸款的獲得率。
13降低商業行為的交易成本
互聯網技術使得交易成本顯著降低,極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效率的支付系統降低了支付成本,二是方便獲取的信息資源降低了信息使用成本。互聯網金融支付方式以移動支付為基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使得隨時隨地支付成為可能,搜索引擎能夠迅速滿足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而云計算能夠高效處理海量信息,這些都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14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建立更加富有效率的金融市場和更加市場化的金融機構,從而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關鍵和突破口。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可以直接發布資金供給和需求信息,并不需要經過銀行、券商等中介機構,雙方信息公開透明、定價公平,打破現有金融機構的壁壘,加劇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從而使普通大眾受益。
2普惠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契合
發展普惠金融的重點在于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滿足各層次群體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對于傳統商業銀行而言,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成本高、風險大、利潤率低,完全依賴傳統方式發展普惠金融并不可行。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呈現爆發性增長態勢,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信息的日益豐富,與普惠金融的有效推進有著眾多的契合點。
3“互聯網+”背景下發展普惠金融的建議
“互聯網+”背景下發展普惠金融需要處理好三組關系:一是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防范風險的關系;二是處理好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三是處理好政府支持與法律監管的關系。只有處理好這三組關系,才能保障普惠金融體系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穩步構建。
31堅持金融創新,加強風險管理
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多樣化及便捷化能滿足廣大社會群體對金融的訴求,從而實現普惠金融,因此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創新是推進普惠金融的必經之路。互聯網企業應緊緊圍繞用戶體驗,創立創新互聯網金融產品助推普惠金融發展,為廣大用戶提供豐富的差異化增值服務。然而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安全性決定了其在市場的生存空間,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來保障產品服務可獲得的持續性。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以及監管部門都應注重事前風險監測,事后風險管理,確保普惠金融在互聯網環境下可持續發展。
32適應時代變革,加快轉型發展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金融環境發生驟變,傳統金融機構要想在變革中求生存、謀發展,并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就必須學習和借鑒互聯網思維,加快自身傳統業務模式轉型發展。傳統商業銀行自身擁有著規模優勢、網點優勢、信譽優勢、專業優勢等,而互聯網金融在創新能力、數據資源等方面更勝一籌,二者應該優勢互補,實現雙贏。其一,商業銀行應加快手機支付、電話支付等產品的開發,提升客戶體驗,增強客戶黏性。其二,數據是未來銀行核心競爭力之一,商業銀行需與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構建銀行強大的“大數據”能力,為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33支持行業自律,明確法律監管
充分發揮互聯網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有益作用,既需要政府給予適度的發展空間,發揮政策引導和激勵作用,也需要逐步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及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確保金融服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應在對金融創新產品給予一定的寬容的基礎上出臺意見政策,提高互聯網金融行業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意識,實現行業自律。但一些公司創新產品上都存在合規性問題,即還存在法律風險和障礙,因此,必須改進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提高金融服務的安全性,使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從無序競爭走向有序發展。
4結論
我國已將普惠金融列為國家重點政策之一,其對于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內需,改善城鄉二元結構,進而對于我國經濟改革及可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金融作為普惠金融的重要實現方式應健康有序發展,特別是應推進互聯網金融對于普惠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從而助推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升級,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連耀山互聯網環境下普惠金融發展研究——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金融實踐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3)
[2]羅婷婷,張藝互聯網視角下農村普惠金融實現路徑研究——基于重慶農村金融服務的調研[J].金融監管研究,2014(12)
[3]張明哲普惠金融發展難點和創新[J].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4(4)
[4]程智鋒互聯網金融促進小微企業融資[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3)
[5]蔡洋萍互聯網金融: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為目標的普惠金融實現模式[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4(10)
[6]李東榮依靠移動互聯網發展普惠金融[J].中國金融,2014(9)
[7]于海歡關于普惠金融發展情況的調查分析[J].華北金融,2015(10)
[8]潘功勝關于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的幾點思考[J].上海金融,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