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新瑞
[摘要]內部審計越來越成為關乎企業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國當前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存在諸多問題:對內部審查認識存在偏差,內部審查機構獨立性較弱,內部審查制度不完善以及審查人員素質不高,等等。企業若想獲得良性發展,就必須重視制度建設,而內部審計作為重要的制度設計,也必須通過如下措施加強:提高企業上下對內部審計制度的重視;內部審計機構應該獨立于其他事務部門;吸納專業人員加入內部審計工作;不斷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關鍵詞]內部審計;企業;預算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05
對于現代企業來說,內部審計制度業已成為其制度建設的重要一環,能夠幫助企業進行有效內部控制、加強內部管理以及規范財政制度以及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等都有著重要作用。它是企業內部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企業加強自我約束的重要環節。作為舶來品,內部審計制度在我國企業應用較晚,但對我國企業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可是,通過比較以及研究便會發現,我國的內部審計制度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從而影響到了內部審計作用的有效發揮。在新一輪的經濟體制改革以及發展期中,企業如果能夠正視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建立起更加完善有效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將促進企業進一步實現良性發展。
1企業內部審計的概念及其發展現狀
我國政府對內部審計工作越來越重視,內部審計制度在我國也有了一個長足的發展。最早確立內部審計是應國家要求不得不去做,而現在的內部審計制度更多的是企業自發的行為;因為企業已經看到內部審計對自我發展、提高自我權益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科學審計方式的引入以及專業人員的介入,目前我國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已經開始規范化,并逐步走向制度化。然而,我們不能僅僅只看到內部審計制度所取得的成績,還應該看到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將決定企業內部審計未來的發展走向。
2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相較于內部審計在西方發展的悠久歷史,我國實施內部審計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因此與西方相比,我國的內部審計制度是不太健全與完善的。其最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對內部審計存在認識偏差
由于我國在最初推行內部審計制度的時候,多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來進行的,這就導致了相較于西方國家企業自發建立內部審計制度,我國企業對內部審計存在著認識偏差。而對于不同的人員來說,存在的偏差也各不相同。對于企業管理層來說,由于對內部審計所帶來的積極作用有一定的認識,或許還能夠很好地進行配合以便完成內部審計工作,但或多或少還是存在著消極懈怠的想法,以為“上級單位”開始要加強對自己的管理或者不信任等。而對于企業下層員工來說,內部審計對其影響不大,最多也只是多了一道“緊箍咒”而已,其消極懈怠情緒更加強烈。對于直接負責審計的工作人員來說,因為很多審計人員并非專業出身,多是財會兼任,一方面由于工作的不熟悉,另一方面也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因此,這也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
2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獨立性差
我國企業目下最常使用的內部審計制度大概有三種:即直接管理、間接管理以及自己管理。這三種模式有著不同的適用主體以及適用范圍。而在不同的內部審計制度下,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也不盡相同。其中,直接管理作為直接由單位主要負責人領導及管理的方式,內部審計有著極高的獨立性。同時,因為領導的重視也導致整個企業上下都相對重視,但也因此會產生諸多問題,比如審計多以領導意志為轉移,導致審計結果不公正等;間接管理體制是指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跟其他部門相并列,由財務主管來領導內部審計工作。但由于內部權限問題,導致審計部門所做工作只能是對財務部門的審核,對其他部門不能夠有效進行管理;而自行管理則是將內部審計機構納入到財務部門里面,作為財務部門的一個下屬部門或者基本職責來進行。無須多言,這一模式的獨立性更弱,導致內部審計力度不夠等問題。
3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不規范
通過對我國現在內部審計工作的考察,就會發現其最大的問題在于事后審計,事前審計幾乎沒有。另外,內部審計的范圍過于狹小,我們的審計更看重財務數據,對數據的真實性以及有效性甚至合法性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對于企業發展更需要的經營數據、營業數據等關注力度不夠,而對于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企業經營環節,內部審計更是鮮有涉足。這也是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跟西方國家有著顯著差距的地方。
24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國一直缺乏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我國內部審計人員多為學歷較低,對專業認識程度較差的人長期擔任。這導致了許多西方先進的內部審計科學不能夠被有效地引入。因為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導致內部審計工作未能夠展現出其應該有的作用,也間接導致了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的不信任,更進一步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無法后續進行,人才培養更加困難。(下轉P107)
孫平:行政單位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行政單位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孫平
(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90)
[摘要]近年來,各級行政單位認真貫徹落實《預算法》等一系列預算法規,積極探索并穩步推進預算管理工作,強化效率觀念和績效理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我國行政單位預算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主要針對行政單位預算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以期更好地實現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
[關鍵詞]行政單位;預算管理;監督機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06
預算的本質是行政單位財政資金管理控制的一項工具,即預算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是為實現行政單位目標所采用的管理與控制手段,從而有效控制行政單位財務管理風險。預算主要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督三個階段。行政單位預算管理就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通過對財政資金產出和結果進行的管理活動,貫穿于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整個過程。預算管理的質量對行政單位總體目標的實現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行政單位預算管理的意義
11符合社會監督的根本需要
行政單位的根本職能是服務社會、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為社會謀福利,作為國家設立的組織機構,加強其預算管理可以有效地增進黨群關系,建立起能夠經得起社會監督的行政單位。隨著預算管理工作不斷深化,很多行政單位能夠正確認識準確把握這一政策導向,不斷地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使各項經費支出起到了有效控制,對建設節約型機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2符合建設高效、責任、透明政府要求
加強行政單位預算管理,強化部門的支出責任意識,推進預算信息公開,有利于完善政府績效管理制度,促進公共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改善決策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公共財政體系建設。
13符合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目標
預算管理強化了事前決策、事中監督、事后分析,把績效管理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全過程,更加注重公共部門直接提供服務的效率,促進財政工作從“重分配”向“重管理”、“重績效”轉變,既可有效緩解財政收支緊張的矛盾,又可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是進一步提升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2行政單位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1預算法的執行力度不夠
當前,我國行政單位執行《預算法》的力度還不夠,預算編制的自主空間很大。部分行政單位都是將爭取預算指標和專項經費追加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忽視了預算執行和績效管理。年度工作目標規劃不合理,沒有與總體發展目標緊密結合,沒有考慮到單位長遠發展,只是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全局意識。這樣在一種預算管理機制與我國對行政單位職能定位有偏差。除此之外,預算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建設上也是比較落后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導致預算法律責任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對預算違法案件的處理也較為乏力。
2預算編制缺乏科學依據
在行政單位預算管理環節中,預算編制是基礎工作。預算編制質量對預算管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我國大多數行政單位的預算編制基本上還都是按照增量編制的方法,對上一年度的預算進行適當的調整。一方面,部分行政單位的預算人員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憑借對單位以往情況的了解和對預算法的主觀理解來編制預算,沒有將新的因素變化考慮進去,這種做法常會發生預算編制與實際情況存在差距,造成了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相脫節;另一方面,由于預算編制時間緊、過程短,預算人員與其他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或業務部門不參與其中,存在拍腦門做項目的情況,導致預算項目不細,編制粗糙、隨意性大。
3預算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
我國行政單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預算監督管理制度。很多單位的預算監督工作都只是流于一種形式,不具備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很難真正對預算管理起到約束的作用。行政單位在預算監督的主體和監督的對象上都存在不足之處,審計人員的工作常常會受到一定的干擾,導致審計結果缺乏客觀性、公正性、準確性。被審計單位對檢查出的問題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這樣造成了預算約束力的弱化,達不到預期效果。
3行政單位預算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對預算管理的重視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將繼續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和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在此關鍵時期,各級行政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強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牢固樹立“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的預算管理意識,從“重分配”觀念向“重管理”、“重績效”轉變,堅持把預算管理工作擺在工作全局中謀劃,作為加強財政精細化管理的中心工作來抓。同時,行政單位要成立預算管理委員會,由單位負責人、財務部門、監察部門及預算編制相關的業務部門的有關人員擔任預算管理委員會委員,在充分認識預算管理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認真執行《預算法》等法律法規,科學合理地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監督等工作進行管理,找準方向、明確目標、健全機制、完善措施,抓住關鍵、重點突破,實現預算科學化管理,全面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2明確預算管理的目標
各行政單位要按照財政部門的具體部署,立足事業長遠發展,緊緊圍繞部門職能及事業發展規劃,對履行工作職能、落實改革任務等重大項目進行系統梳理,分清輕重緩急,明確工作重點,科學、合理地測算資金需求。既要立足當前,也要放眼長遠,增強預算的前瞻性和規劃性。要將當前急需與中長期發展統籌,使各項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在中期規劃中得以實現,并通過年度部門預算得到落實。
3加強預算執行的監督力度
預算監督是預算管理和控制的核心內容,關系著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行政單位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內部監督管理機制,讓單位的監察、審計、業務部門等相關人員共同參與到資金使用監督活動中,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監督,使資金的管理更加科學合理規范,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同時,行政單位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積極做好預算信息公開工作,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促進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最終實現預算管理效率效果的提升。
4結論
行政單位的預算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必須以合理科學的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為基礎,以多項完善規范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為依托,采取內部控制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管理手段,逐步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督、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鄭石橋,姚文英,鄧柯行政單位內部控制結構與效果研究[C].青島: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
[2]孫玉棟試論省級部門預算的監督[C]//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佛山:第一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
[3]肖志光深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的思考[C].2004—2005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5
[4]曹林鳳,祁勇,張朝宓預算管理中的沖突和解決——基于F公司案例的探索和思考[C].管理會計與改革開放30年研討會暨余緒纓教授誕辰86周年紀念會論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