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茜
摘 要:我們目前所理解的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行業與傳統的金融業經過時間與實踐的融合,發展到一定階段,兩者相互合并疊加、共同創新的產物。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于第三方支付,2004年12月,阿里巴巴接團CEO馬云創立了首家定位于單子商務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就是我們現在幾乎人人都用的支付寶。2013年,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點亮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元年”。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都必然伴隨著風險,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是不能消失也無法消除,但可以通過監管和一系列措施去避免和減小風險傷害。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大數據;監管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金融互聯網是指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代替物理網點和人工服務,辦理以往需要通過柜臺才能辦理的業務,實現金融服務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而互聯網金融,則是指非金融機構甚至個人,利用互聯網進行各種金融交易,以及金融機構運用互聯網的理念和思維方式,對傳統金融服務業務進行全方位改造以實現客戶關系的無縫對接和深度服務,以及資源使用的最優化。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基金+保險+券商)+(電商+支付平臺)=互聯網金融”前者是金融機構,后者是互聯網公司。互聯網金融利用方便快捷、扁平普惠、多業聚合的優勢滿足了廣大普通百姓利用閑散資金的需求,因此借勢突破,形成一支呼嘯而來的金融力量。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還遠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的進程,比如美國、英國等。國外的互聯網金融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而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是從第三方支付即2004年支付寶的創立開始發端的。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突破發展,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受到熱捧,熱捧的原因有三:其一,社會因素。經濟生活永遠追求更高效地配置稀缺資源的特性,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性,經濟和網絡的快速發展,人們收入不斷增加、網絡依賴性越來越高、理財意識也逐漸提高、財富的管理理念也慢慢轉變,給互聯網金融的旗下理財產品更大的發展空間。互聯網上貼心、個性化的服務與傳統金融服務業相比,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草根階層;其二是制度因素,我國正規金融從來沒有有效的服務小微企業,民間金融又有局限性和很大的風險性,所以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金融格局,使得小微企業得以發展、民間資本得以集聚。我國目前的傳統金融行業實行分業經營,生硬的打斷金融市場與其他市場的聯系,而互聯網金融恰巧運用這一點獲得很多人喜歡。對于互聯網金融這個新市場,法律監管確實有空白和缺少,給了一些機構企業打擦邊球的機會;其三是機制因素,傳統金融以機構為中心,牌照和資金為主,而互聯網金融以用戶為中心,以技術和數據為主。對于目前這個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略勝一籌。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現在
金融行業經過變革有1.0時代即紙幣時代;2.0時代即數字化時代,包括電子貨幣、電子信用卡、電子支票;3.0時代就是如今的互聯網金融時代。目前,我國的已經發展到互聯網金融即3.0時代。我國互聯網金融雖然發端于2004年支付寶創立,但開始蓬勃發展的時間是2012年開始的。原因有四:其一,我國的金融行業現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在覆蓋范圍、技術水平已經跟不上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社會投融資需求,難以滿足現實需求;其二,自從2009年,3G牌照的發放,我國移動互聯網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機,移動職能手機已經成為我們補課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入口,比如現在的很多軟件都有手機APP,人們習慣利用手機APP直接去做一些活動。其三,阿里巴巴的出現以及隨后的淘寶、天貓、京東等網上購物平臺讓我國的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并且還派生了融資與理財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比如余額寶、借貸寶等等;其四,互聯網金融的快速成長,使得我國的監管制度難以更上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步伐,所以監管制度的空白讓互聯網金融發展更加快速。“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這是2014年3月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意見。這說明互聯網金融的存在及其意義在我國國家層面上是得到肯定的,但還要加強監管制度,讓互聯網金融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猛烈又快速發展的一年,各類新興金融產品如雨后春筍一般紛紛冒出市場。但由于互聯網金融比較混亂、平臺跑路,提現困難,平臺停用比比皆是,隨著各種關于針對監管互聯網金融的文件的發行,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開始走上正軌,于是有些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將是互聯網金融的“嚴打年”、“監管年”,此后全國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注冊也會越來越嚴格,我國對互聯網金融的方針政策由2014到2015的“促進”方針為主轉向2016年以“規范”為主旋律。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
互聯網金融2.0時代,科技金融成為了主流,雖然對于互聯網金融這種快速發展又具創新性的事物,想要預測其未來的房展前景是確實比較困難的,但從其發展的方向來看,互聯網未來散打趨勢為連接、惠普、智能。未來可能朝著以下幾個方向發展:第一,更好的運用數據處理以及大數據庫朝著數字化投資方向發展,拓展客戶群,擴大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力為具有公信力的投資人提供種子輪及早期投資,即惠普;第二,加強跨領域跨行業的服務型投資,比如手機支付,出租車平臺,金融機構等,取長補短,拓展業務領域和提升服務能力,圍繞著低成本投資展開的支付服務業即將來臨,即連接;第三,互聯網金融領域行為規范的整合,比如交易流程、標準、經營指標等,這樣使得互聯網金融線上管理服務逐漸自動化,形成職能投資,即智能。
由于中國的東南部沿海要較西部發展快,所以在東南部沿海在經歷PC時代的時候,西部欠發達地區并沒有普及,而等到逐漸普及到西部時,手機時代的來臨并快速發展一度超過PC,西部地區沒有經歷過PC時代的束縛,而且西部的中小企業有信貸需求,而銀行融資卻滿足不了需求,所以網絡借貸也由此發展起來,因此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最大的機遇在西部。
四、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金融行業與互聯網行業都是屬于高風險的行業,而互聯網金融是融合了兩者的優缺點,兩個行業的疊加使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就要高于單純的兩個行業的風險,除了具備傳統金融具有的風險,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行業,也有其自身特有的風險。其一是技術風險,技術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技術的缺陷也帶來了安全與技術選擇層面的風險。在安全方面,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云端金融+大數據金融,計算機和互聯網存在安全漏洞、TCP/IP協議安全性差、防火墻安全性不夠以及對惡意控件的有效控制性差,所以容易被黑客以及病毒侵占,讓使用著會受到隱私以及錢財的損失,甚至整個網絡都會癱瘓,2013年12月11日余額寶被盜刷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技術選擇風險方面,選擇安全穩健的技術事互聯網金融健康運行的根基。在這個互聯網更行速度十分快捷的時代,選擇什么樣的技術方案是很重要的,一旦技術選擇錯誤,則可能失去全部的市場,甚至失去在這個行業生存的基礎;其二是業務風險,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要跨越鴻溝就要在業務上有所創新,但在創新的同時又要讓消費者愿意接受樂于接受,本身消費者就會產生規避風險的傾向,所以現在流行的二維碼,虛擬信用卡就是一步步推行出來。對于目前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業務風險有操作性風險、市場信號風險、信譽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等等。消費者都喜歡操作系統可靠、穩定和安全,所以操作性風險就是源于系統的重大缺陷導致不可靠、不穩定、不安全。這些缺陷可能來自于互聯網金融客戶的疏忽,也有可能來自于換聯網金融本身安全系統的缺陷和操作性失誤。因為網絡上很多仿真的詐騙信息,客戶難以準確辨認,所以就會造成損失。市場信號風險主要存在于信息的不對稱而做出一些不利的選擇,如網絡上的銀行不能真實可靠的了解客戶的信息就不能鑒別客戶的風險水平,而客戶就使用造假的信息做出有利自己而損害別人的事情。在互聯網上,真真假假難以分辨,互聯網機構各客戶就不能樹立和保持良好的信譽關系,從而不能繼續從事金融業務的風險。對于理財產品來說,資產的流動性是最重要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的資產期限是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而資產不能按時滾動,就會發生流動性風險。任何事情,信用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尤其是金融產品,都是以信用來定風險,其信用是由組織、企業、政府和個人的一方來擔保,如若沒有一方來擔保,這些伴隨著收益的風險讓客戶或者整個社會來承擔,著很容易導致金融市場的風險也越積越多。其三是法律風險,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我國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力度還不夠,現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上有很多游走于合法與非法之間的金融產品,如e租寶、3m金融互助等非法集資金融產品,出現這些就是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還處于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缺乏統一的門檻和標準,使得互聯網金融領域魚龍混雜,著很容易導致我國政府過緊的控制,從而抑制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平衡發展。
五、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大數據金融和移動互聯網金融是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的的主要特征,在對互聯網金融探索的過程少不了對金融的監管,金融監管就是金融監督和管理的總稱。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就是以互聯網企業為主,用較低成本服務草根群體,破解傳統資本市場服務小微企業力量不足的問題,但也因此不斷發生風險事件。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給現行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目前我國政策法律環境總體是寬松的,但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不能野蠻的生長,也不是法外之地,必須要納入我國的法律和行業的監管范圍。中國目前進入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更是要全面地依法監管;其次是適度監管,任何事物都要有“度”,對互聯網的監管更是要有“度”,不能因為對其風險和問題監管而束縛了互聯網金融向前發展的步伐。而“度”的把握首先就要遵從“法無禁止皆可為”的原則,其次就是就是互聯網金融不能帶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也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底線。再次就是是分類監管,我國傳統的金融行業實行的事分業監管,而分類監管是與分業監管相對應的即根據互聯網金融活動的分類,將其對號入座地劃入相應的監管主體。分類監管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國現行的三大監管者之間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權限的劃分。協同監管則是與分類監管相銜接的,強調的是不同監管當局在行使監管權力的時候,與其它監管當局之間的協調性。由于目前的分類監管是按照互聯網金融業務活動的分類來劃分監管權限的,但有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會涉及眾多互聯網金融活動,它們事實上涉足到了混業經營,照分類監管,就會導致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要侍候多個婆婆的局面,導致多重監管乃至過度監管。最后是創新監管,指的事監管的手段、措施、監管指標的設定,應當體現互聯網金融活動的特性,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特點來設定新的監管方法。
六、總結
金融行業創新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給我國經濟帶來質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新的風險和問題,并且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是形勢所至,大勢所趨,這也給我國的監管部門和政府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和新的挑戰。要讓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的創新和發展,良好的監管是不可或缺的,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有效監管,是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必要的制度安排。
參考文獻:
[1]馮娟娟.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3(10):20-21.
[2]王國貞.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防范對策[J].經濟縱橫,201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