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開放,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1月16日,證監會主席肖鋼在2016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發表題為《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講話,針對備受市場關注的政策改革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發展多層次股權市場。研究制定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相關制度規則,做好啟動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
加快完善“新三板”制度規則體系,優化小額、快速、靈活、多元的投融資機制,更好地發揮對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作用。
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探索建立區域性股權市場與“新三板”的合作機制,引導登記備案、運作規范的私募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
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建立符合股權眾籌“大眾、小額、公開”特點的發行方式。
第二,深入推進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并購重組機制,推動消除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并購重組的障礙,支持上市公司特別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資產注入、引入戰投、吸收合并、整體上市等多種方式做優做強,更好地支持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
第三,規范發展債券市場。研究發展綠色債券、可續期債券、高收益債券和項目收益債券,增加債券品種,發展可轉換債、可交換債等股債結合品種。發展企業資產證券化,推進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試點,研究推出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深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
第四,穩妥推進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發展。適應金融改革和產業風險管理需要,在充分評估、嚴防風險的基礎上,做好原油等戰略性期貨品種的上市工作,完善股票期權試點,推進白糖、豆粕農產品期貨期權試點。
第五,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一步拓寬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渠道,研究解決H股全流通問題。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逐步放寬投資額度,推動A股納入國際知名指數,引導境外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被動指數基金等長期資金加大境內投資力度。啟動深港通,完善滬港通,研究滬倫通。
推進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QFII、RQFII、滬港通和自由貿易賬戶等多種渠道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推動港資、澳資機構在境內設立合資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支持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境外子公司的發展。深入推進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穩步推進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注冊。做好跨境監管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