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春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以及提高其閱讀水平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有效活躍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階段。因此一定要在這一階段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在將閱讀教學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的同時,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夠更好地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興趣;培養途徑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還是挖掘學生自身語言潛能的過程,因此在低年級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推行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的問題。因此使用何種方式和措施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成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
一、小學低年級閱讀現狀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逐漸取代應試教育,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也逐漸被學校、教師等重視起來。學校不僅應重視對學生日常知識的教授,還應加強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然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是在實際成效方面還是不盡如人意。而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能力限制。低年級學生剛開始接受系統性教育,他們自身的基礎都相對較弱,知識儲備也相對不足,因此在閱讀書籍和文章時還需要使用拼音來進行閱讀,在閱讀沒有拼音標注的文章時可能會出現急躁的情況,進而對語文閱讀產生厭煩心理。(2)自制力欠缺。因為小學生的心理以及年齡等特點,使小學生缺少必要的自制力,加之學生個體之間愛好的不同,導致教師不能完全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進而使學生不愿意參與到閱讀中去。(3)教學方式單一。現階段的小學閱讀教學都是教師以提問的方式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長時間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厭煩或恐懼心理,進而對閱讀失去興趣。
二、對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有效培養的途徑
1.貼近教材,提升學生對閱讀的感悟水平
小學階段的教材不僅要內容豐富、簡單易懂,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來選取符合這一階段學生的童話故事等,進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和閱讀享受。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低年級的學生盡可能地與教材接觸,使其真正走入教材中,讓學生在較為寬泛且愉快的課堂環境中進行閱讀和學習,真正的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小小竹排江中游》一課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應的圖像或者視頻課件,更加直觀、明了地對課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深入了解,進而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愛上閱讀。
2.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答案,進而激發閱讀興趣
在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進行閱讀教學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以及閱讀,并按照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文章進行講解,有效引導學生通過良好的閱讀來找到問題的答案。因此教師一定要始終秉持先學后教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盡量不要使用標準答案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且積極地進行學習,進而激發其對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教授《要下雨了》一課時,教師要先提出相應的問題,如,燕子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啊?小魚怎么從河里浮出來了?等,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閱讀,然后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相應的答案,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還讓學生體會到閱讀過程中的樂趣,進而為學生閱讀情趣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3.為學生選取最為適合的讀物,鼓勵學生進行閱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閱讀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因此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然而,受到諸多因素的實際作用,小學生在閱讀能力、知識量、鑒賞方面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課外讀物的選擇也不具備良好的針對性。所以,在選擇讀物時,一定要從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等不同方面著手,進而滿足該階段學生的實際需求,更好地推動學生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發展。此外,還需注意的是,選擇課外讀物時,還要與課本內容相結合,利用課外讀物的多樣性來補充課本閱讀的單一性,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水平,加強情感體驗,還能有效地為以后的發展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成為小學教育完善和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方.也談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小學時代:教師,2012(2)44.
[2]張歡.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5):158.
[3]彭青梅.試論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4(9):3-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