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軍柳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
職業體能教學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探討
高勇軍
柳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柳州545006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與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高職院校學生所需要的職業體能以及職業體能所具有的特點等進行綜合分析,探討高職院校開展職業體能教學的必要性,并就職業體能教學和訓練在高職院校具體實施的策略進行討論分析與研究,旨在為我國高職教育及其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職業體能教學高職院校體育課程
體育教學是高職院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場所,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職教育注重的是實踐性強的操作技術學習、強調職業針對性和專業技術性,高職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是簡單的專業技能,應該還包含著相應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各項條件。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需要考慮一定的特殊性,即需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職業走向進行與其專業相對應的職業體能教學,促進學生身體、心理、職業能力的提高,使學生掌握職業所需的身體素質和科學鍛煉體能的方法及意識。職業體能教學需要著重把握各個專業的不同特點,以達到服務未來職業作為基本條件,對可以適應未來職業勞動所需的專項體能等相關的教學訓練內容進行選擇性、針對性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職業體能和專業能力,奠定學生參與終身體育的基礎。另一方面,職業體能教學訓練提高了職業人的工作效率以及整體社會的生產水平。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開展職業體能訓練的基本任務是發展職業人的身體素質和職業所需的體能能力以滿足職業勞動所需。在實踐體育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職業去向,加強學生對職業體能的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等思想理念、更新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觀念、合理選擇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以體現高職體育的特色、實現高職體育的價值。
1.1職業體能的內涵
一般將體能稱為體適能,是指身體各部位、各系統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能力,體能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速度、耐力、靈敏、肌肉力量、平衡、協調性等等都是體能的范疇。所謂的職業體能是在“體能”的基礎上發展衍生出來的,是指與職業性勞動有關的各種身體素質能力和心理素質狀況,以及在各種勞動環境中的身體的耐受力、適應能力和調節能力[1]。
高職院校職業體能是指高職院校根據本校的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能夠適應職業勞動所必需的體育技能和運動能力,是一種專門性、針對性的教育過程,目的在于使高職學生獲得耐受和適應各種勞動環境的能力,保證學生為獲得未來職業勞動所需具備的職業能力素質打下基礎。
1.2高職院校職業體能教學的特點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體能教學需要以體育鍛煉為基本手段,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未來從業所需的身心素質和職業體能素質進行培養。鑒于職業體能所具備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因此具有如下特點:
1.2.1教學目標的專業性
為了適應未來所需,高職學生是未來的職業人,其角色除了充分的專業素質外,也包括良好的身心素質,即良好適度的職業體能。這要求在校學習期間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根據各個院校的專業技能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體育教學目標,開展職業體能教學實踐,引導高職院校學生選擇適合自身所從事職業特點的體育技能。
1.2.2教學內容的兼容性
在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結合體育運動技能對學生的職業體能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并且能夠自主的對自身職業體能進行學練和提升。對于具有相同身體勞動姿態的專業類別進行相類似的專業群類體育課程體系,兼容體育教學內容,使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職業體能互補互動。
1.2.3教學活動的實踐性
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目的強調“工學結合”,因此要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在這個教學計劃中盡可能的選擇與學生未來可能職業崗位相關的練習內容進行創造性教學活動。
不同專業崗位對從職業人的職業體能要求各自不同,高職院校的教師、學生應根據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和專業崗位不斷提升自我的職業體能素質。按照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定的職業分類目錄以及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結合同類行業特征、工作環境和職業崗位勞動(工作)時的主要身體姿態進行分類,可分為五類:靜態坐姿類、靜態站姿類、流動變姿類、工場操作姿態類、特殊崗位姿態類[2]。不同類型的職業對從業人員職業體能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職業類別與職業需求對應關系
3.1高職院校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對高職院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調查顯示,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能力呈不斷下滑的趨勢,相關研究調查表明,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存在有一定的心理問題和不同程度的社會適應不良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職業發展。2010年1月至5月,臺灣富士康公司大陸廠區的連續跳樓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思考[3]。高職學生大都是17、18歲的青少年,心智沒有完全成熟,過早的踏入社會,面臨來自社會的壓力,給高職學生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加上長時間、大強度的枯燥而又單調的流水線作業容易造成心智活躍的青少年學生的疲勞、倦怠等問題。加之高職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階段,長時間的專門性技術操作極易造成對學生身體的傷害和身體的畸形發展等一系列的職業病狀。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需要開展針對學生的全面身體訓練以及與專業技術相符合的專門性體育內容教學,增強學生專業學習的同時保證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預防職業病的發生。無論是全面的身體訓練還是專門性的體育鍛煉,都能使學生個體與外界的社會群體產生聯系、互動,促進他們通過身體動作的非語言接觸產生與他人的交往,從而可以改善個體與不同個性人群和不同社會環境的關系。科學研究和實踐表明,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可以起到調節多種心理問題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根據學生專業技術及職業勞動的特點選擇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及以后的體育鍛煉中達到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增強學習勞動效果的目的,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主要途徑。
3.2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競爭提高了的對人需求
隨著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競爭也與之相應的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步轉向全面綜合的素質發展。在大生產和社會激烈競爭的環境下,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全面,除了要有與職業相關的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體能,使其員工有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職業體能是職業人職業綜合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高職院校的目的在于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這就需要在體育教學中相應的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體能鍛煉,增強學生服務社會生產的技術能力。所以,高職教育要結合社會職業的要求,加強職業體能的鍛煉。
良好的職業體能,可以幫助從業人員根據從事的工作及其需要身體部位,在工作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進而緩解疲勞,預防職業病發生,促進從業人員的職業道路良性發展以及自身的競爭力。因此,需要高職院校結和專業以及職業去向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身體訓練機會,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體能,使學生能夠在充分挖掘自身運動素質的基礎上形成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體能,使他們更加符合工作崗位的需求[4]。
3.3高等院校體育教育改革進程中的需求
目前,我國的高職體育教育改革和發展還比較滯后,主要是由于我們認識上的偏差,造成了高職院校學校體育工作的緩慢前進。近年來,高職院校雖然在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結構缺少彈性,選修項目內容少,實踐性操作缺失,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揮,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第二,高職體育教學內容基本上與大學的體育教學內容一樣無疑,各個地區、各個不同專業特性的高職院校之間基本上也沒有有區別,普遍共性多,專業特色不明顯,無法滿足職業去向的需求。
為了適應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我們需要開展和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即開展與專業特性相結合的高職院校校本課程開發,將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放在首位,形成校本特色、專業特色,滿足職業需求。
4.1針對專業不同進行課程設置,為職業教育服務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之中融合職業體能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未來社會對專業崗位的要求以及學生生存發展的實際需求,在選擇職業體能教學和訓練的實踐活動中須要將學生的職業特點和工作性質進行充分考慮,即要將未來的工作情境還原于學生的體育課堂,發展學生一般性的身體素質,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和體質情況,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與此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特點和身體需要向學生傳授與未來第一職業所需相關的體育知識,技能和心理素質。
4.2考察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和辦學特色,開設特色職業體能體育課程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體能教學應該基于“健康第一”和“強身體育”理念,并很好地把握“職業特色”取向進行合理構建。根據各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和專業特色以及人才培養目標開發適合各高等職業院校職業體能教學訓練的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職業特色,著眼于未來職業發展,開設能促進學生就業后可持續發展的體能體育課程,切實把體育融入職業性體能課程,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
4.3構建課外內一體化的高職院校職業體能訓練課
高職院校職業體能教學旨在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意識和能力,每周次兩個課時的體育教學任務難以很好的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因此,需要破除就有的觀念,進行體育教學模式的革新在高職院校體育課內外的體育鍛煉過程中實施創新性教學,將體育課程教學的范圍向體育課外活動進行合理延伸[5]。不僅在正式的體育教學場所進行教學實踐還需要在學生專業學習場所融入體能訓練,在校外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進行健身活動,建立校與校之間、校與社區之間、專業與專業之間的體育俱樂部開展職業體能教學訓練的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胡振浩.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7):972-972.
[2]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jwc.hbhgzy.com.cn/jwc_old/ news/list.asp?id=337,2004- 08- 23.
[3]王玉擴,陳慶合,李會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7):961.
[4]林清,劉淑慧.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體能課外培養途徑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3):21-22.
[5]張自強.高職院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職業體能訓練模式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4(3):78-81.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Physical Fitness Teaching into Vocational Sports Curriculum
Gao Yongjun
(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6,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 analysis etc,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students’physical fitness and occupation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physical fitness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researched o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physical fitness teaching.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Professional physical fitness teachingVocational college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1—0131—03
作者簡介:高勇軍(1962~),男,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