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學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
揮拍對建立乒乓球規范技術動作的作用探析
——以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為例
賈建學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摘 要:乒乓球揮拍動作的規范性在乒乓球技術學習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對研究對象進行為期16周、每周兩學時、每學時90分鐘的實驗研究,在實驗前與實驗后分別對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測試,將測試數據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在乒乓球教學中加強揮拍動作練習有助于學生在正手一點攻、兩點攻;反手一點攻、兩點攻;正手一點下旋轉上旋、正手兩點下旋轉上旋這幾項技術上有明顯的輔助作用,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擊球準確性與擊球過網率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同時發現實驗組學生的專項意識也得到了提高。
關鍵詞:揮拍 乒乓球 技術動作 以為“乒乓球揮拍”在中國知網CNKI和CSSCI兩大學術論文搜索引擎對相關學術成果進行檢索、同時大量閱讀與乒乓球揮拍相關的新聞、報紙等紙質媒介,并最終確定研究思路。
乒乓球運動在漫長發展過程當中,由于其超強的對抗性和豐富的趣味性,深受大家的喜愛。但在看似精彩的比賽中,要想獲得比賽的勝利,心理、技術、戰術的動作與發揮起到主要作用,特別是動作技術的高低與動作的規范占重要地位。
在乒乓球教學當中,教師往往只注重了學生的外表動作,卻忽視了揮拍技術在乒乓球運動中的重要性,因為無論是哪一項技術都離不開揮拍的規范性、爆發性和協調性。本文通過對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3級社體系乒乓球普修班學生在乒乓球教學中的學習情況來探究揮拍技術對建立乒乓球規范技術動作的作用。為今后鞏固揮拍技術動作,更好地使技術緊密地、有機地連結在一起奠定基礎。
2.1研究對象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4級社體系乒乓球普修班全體學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14人,在實驗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中,實驗組和控制組全體學生無傷病、請假等缺勤的情況發生。研究對象基本情況如下表1所示。
2.2研究方法
2.2.1實驗法
采用方便抽樣法把全體40名學生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設為實驗組,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傳授揮拍動作的重要性并加強揮拍練習。第二組學生為控制組,對其實行常規教學。時間為16周、每周兩次課、每次課90分鐘。
2.2.2文獻資料法
2.2.3數理統計法
對學生進行分階段測試并運用數理統計法進行數據對比做出分析。數據由Spss15.0得出,并進行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分析。
3.1實驗設計
在實驗教學中,對控制組采用常規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刻意進行揮拍動作的練習。實驗組教學在每節課教學中根據教授的內容,刻意地強調揮拍動作,并在闡述了動作技術后進行徒手練習。以不同的方式增加揮拍的時間與次數。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兩組的教學過程方法、要求、原始水平對比進行(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控制組教學過程要求、方法對比表
每一階段進行各意識培養綜合考試。第一次的原始數據與最后一次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3.2相關技術動作的實驗操作
在乒乓球教學中,實驗組進行專項意識教學的分組,經過實驗調研和專家走訪,把學生的教學內容定為正手一點攻球揮拍技術動作、正手兩點攻球揮拍技術動作、反手一點攻球揮拍技術動作、反手兩點攻球揮拍技術動作、正手下旋轉上旋弧圈球一點攻揮拍技術動作、正手下旋轉上旋弧圈球兩點揮拍技術動作。
3.2.1正手一點攻球揮拍技術動作
在教學當中,對技術動作進行詳細概括,并進行示范。實驗組的著重強調揮拍動作練習,并進行錄像教學,拍攝實驗組學生的訓練錄像。目地是讓學生了解自身技術動作后發現不足,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更加清楚技術動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技術動作的準確性。控制組在教學當中,依照常規模式進行教學。分別在授課結束后與期末進行正手一點攻球考核比較。
3.2.2正手兩點攻球揮拍技術動作
在正手一點攻球技術動作熟練后開始進行兩點攻球的學習。實驗組在教學當中,安排滑步、交叉步、蹲跳、跳繩的專項練習,周而復始。在無球的情況下進行徒手揮拍的練習,然后逐漸加上步伐的練習。控制組進行滑步、交叉步、蹲跳、跳繩的專項素質練習,但不強調揮拍練習。分別在授課結束后與期末進行測試,測試內容為正手兩點攻球。
3.2.3反手一點攻球揮拍技術動作
在反手攻球中強調正確的握拍姿勢,實驗組在學習動作時,增加徒手揮拍動作、持拍揮拍動作和有球揮拍動作的時間與次數。在教學中與正手攻球練習一樣進行錄像教學,拍攝實驗組學生的訓練錄像,從而鞏固技術動作。控制組進行正常的常規教學,不強調揮拍,分別在授課結束后與期末進行反手一點攻球考核比較。
3.2.4反手兩點攻球揮拍練習方法
在反手一點攻球技術動作熟練后開始進行兩點攻球的學習。控制組在教學中,進行常規的步伐學習,包括滑步、交叉步、并步等,實驗組在學習步伐的同時,與揮拍動作緊密聯系,達到規范化,協調化。分別在授課結束后與期末進行考核比較。
3.2.5下旋轉上旋弧圈球一點教學方法
學習技術動作時,注意對拍面的控制。在熟悉球后,體會球與球拍接觸瞬間的摩擦從而加速球的旋轉。實驗組在學習動作時,增加徒手揮拍動作、持拍揮拍動作和有球揮拍動作的時間與次數。控制組進行正常的常規教學。分別在授課結束后與期末對下旋轉上旋弧圈球一點進行考核比較。
3.2.6下旋轉上旋弧圈球兩點教學方法
控制組在教學中進行正常的步伐學習,包括滑步、交叉步、并步等,實驗組在學習步伐的同時,與揮拍動作緊密聯系,達到規范化,協調化,分別在授課結束后與期末對下旋轉上旋弧圈球兩點進行考核比較。
3.2.7初測水平
為了測試揮拍對學生技術指標的影響,本研究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生進行了實驗前乒乓球技術的水平測試(表2)。

表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初次測試技術水平一覽表
從表2中可以看出:經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生在正手攻球,反手推擋,以及下旋轉上旋弧圈球的測試中六項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性(P>0.05),說明兩個組的學生的基本技術水平在同一水平上。保證了本研究的實驗具有較高的效度。
經過為期16周、每周兩次課、每次課90分鐘的課堂實驗后,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測試成績如下。
閥門出廠前的開關時間均能達到小于10 s的要求,是廠家在受限條件下得到的數據。若在現場模擬廠家的受限條件,令L1=5 m,L2=10 m,Z=2 m,按2.1節的計算方法,閥門開關時間為9.6 s。因此,在與廠家簽技術協議時,務必要求廠家按閥門的實際布置以及環境溫度的變化調整相關參數,并出具閥門開關時間計算書,以確保出廠的產品能在一個很寬的范圍內滿足開關時間的要求。
4.2.1實驗組與控制組正手一點攻球結果分析每位學生有1次機會,每次60個球。各組學生回球命中率計入此表。

表3 正手一點對攻教學考核實驗組與控制組最后測試成績的測試值一覽表
考核內容為教師與學生正手對攻的內容,學生進行對攻次數的測評。對比實驗組和控制組最后測試成績的控制表(見表3 )。
4.2.2實驗組與控制組正手兩點攻球結果分析
考核內容為正手兩點攻球,對正手兩點攻球技術進行擊球能力測試,對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見表4)。

表4 正手兩點攻球揮拍技術動作教學考核實驗組與控制組最后測試成績一覽表
4.2.3反手一點攻球實驗后分析
考核內容為教師與學生反手對攻的內容,學生進行對攻次數的成績。對比實驗組和控制組最后測試成績的控制表(見表5)。

表5 反手一點對攻教學考核實驗組與控制組最后測試成績的測試值一覽表
4.2.4反手兩點攻球教學實驗后分析
擊球能力測試,測試內容為反手兩點攻球(見表6)。

表6 反手兩點對攻教學考核實驗組與控制組初次測試成績一覽表
進行擊球能力測試,測試內容為下旋轉上旋弧圈球定點(見表7)。

表7 下旋轉上旋弧圈球揮拍技術動作教學考核實驗組與控制組最后測試成績一覽表
4.2.6下旋轉上旋弧圈球兩點教學實驗后分析
進行擊球能力測試,內容為下旋轉上旋弧圈球兩點的測試(見表8)。

表8 下旋轉上旋弧圈球揮拍技術動作教學考核實驗組與控制組最后測試成績一覽表
從學生最終的考核成績可以看出,實驗組的考核成績要優于控制組的考核成績。從表7、表8、表9、表10中可以看出,經獨立樣本T檢驗,也反映出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有較明顯差異,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強調揮拍動作能有效提高實驗組的運動技能。
5.1結論
(1)實驗組與控制組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相同,實驗前對兩組學生的基本技術動作做了差異性檢驗,對于兩組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及相關知識了解做了調查統計,均沒有明顯差異。實驗組相對控制組而言,增加了對揮拍技術動作的重視程度,在平時的教學中更多地進行揮拍動作的練習。而控制組只是采用常規教學,對揮拍的技術動作不太重視。從實驗結果看,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控制組,具有顯著差異。實驗方案的實施比較成功且具有很強的實驗效應,完全可以說明在乒乓球教學中加強揮拍動作練習的效果優越于常規練習。
(2)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教學氣氛有良好的同質性,無論是實驗組還是實施傳統教學的控制組,學生均達到了提高運動技能的教學效果。學生掌握技術技能的程度不僅反映了教師對于兩個組所采用的不同教學方式的運用,更加反映了教師本人的技能水平。通過兩個組學生對揮拍意識水平的比較發現,實驗組的學生在專項意識練習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明顯好于控制組。實驗組的學生在教師指出動作的不足或在觀看完錄像后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明顯高漲,積極地學習主動性促進了運動技能的快速掌握,運動水平的快速提升,而在這種學生自我感覺進步,使得練習積極性很高。控制組的學生在學習中雖然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下也比較認真,但由于沒有具體的目標為之奮斗,雖然付出和實驗組學生同樣的時間來練習,卻沒有達到和實驗組的學生一樣的效果。
5.2建議
5.2.1加強學生揮拍意識的指導
學生在教學的學習中,或多或少的對乒乓球的揮拍動作進行了忽視,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對揮拍動作進行重視,另一方面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一帶而過,沒有進行高度強調。因此在明白了揮拍動作的重要性后,應該先從思想意識上進行關注。只有有了正確的技術動作才會更好的提高技術水平。
5.2.2在揮拍練習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長期揮拍練習中,應該密切關注的心理變化,單一的揮拍將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或抵抗的情緒。因此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及時糾正錯誤動作,避免動作變形等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鄭允勇,張 英.提高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初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4).
[2]宿 磊.淺談乒乓球的動作質量[J].時代文學,2012(12).
[3]徐君偉.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與評價[J].內江科技,2009(1).
[4]肖丹丹,蘇丕仁,胡宗祥.運動生物力學在乒乓球運動中的應用與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0).
[5]宋志敏,關淑人.論乒乓球快攻——增大擊球瞬間擺速的生物力學分析邢臺學院學報,2003(1).
[6]習 羽,周 鑫,楊洪武.乒乓球擊打過程中加速、制動的重要性研究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2).
[7]馬麗波,李貝貝.新形勢下乒乓球運動員體能特征分析及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
[8]郭學眾.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的教學與訓練探討[J].榆林學院學報,2005(03).
The Role of Swing Ac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able Tennis
Jia Jianxu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 041000, China)
Abstract:The normative swing of table tenni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echnological learning. This paper uses T-test to comp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ata and control group data which are taken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s by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The research targets are tested for 16 weeks, two periods per week; each experimental period lasts for 90 minutes. Results show that table tennis swing exercises have significant subsidiary effects on teaching students in forehand attack, two attack; backhand attack, two points of attack; forehand a little rotate the spin rotates two points, the forehand top spin on these technologi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ball-batting accurac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Keywords:swing table tennis technological action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2—0124—04
作者簡介:賈建學(1964~),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