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87-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剛剛接觸作文的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和作文經驗,而感到寫作文吃力,往往對寫作文有畏難情緒和厭倦心理。這種現狀使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得不深思:怎樣才能使學生由不會寫作文、怕寫作文,到愿意寫作文、愛寫作文、寫好作文呢?我想只有確實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才能讓學生更好的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下面我“拋磚引玉”就個人探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的幾點所得與同行們共勉。
一、引向生活,自主體驗、積累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因此,教師應引領學生勇敢地沖出藝術家們構筑的超脫社會現實的“象牙寶塔”走向現實生活的“十字街頭”。去感受自己真實的生活、抒寫健康的人格。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自主的到生活中去體驗、積累素材呢?
1、置身挑戰,激發自主體驗的熱情。在教學中我常打破常規設計一些特別的作文題《喜事一籮筐》《動物大通緝》《諺語超級連接》使學生無法抄套,只有去體驗生活才能找到習作的素材。學生好勝心強,他們喜歡挑戰困難、挑戰自我。他們就會自主的去體驗生活,收集素材。
2提供體驗環境,成全自主體驗。教師組織學生上一次網,親自體驗一下網絡查詢、發送郵件的神奇和快樂;讓學生在霧天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田間、小丘、樹林、街道,親身感受大自然的偉大與美麗;組織一次班隊會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體驗的環境,學生獲得體驗的難度降低了,使學生感受到體驗中的樂趣。滿足他們體驗的欲望。
3、記錄體驗,豐富積累。要讓學生學會寫生活札記、日記、隨筆等,讓他們把身邊的新鮮事物及自己的獨特感受及時記錄下來。定期加以整理,使學生的內心感受得到充實,人格得到升華,見識得到拓展。從而豐富學生知識、情感的積累,進一步激發學生體驗生活的自覺性、主動性。
二、創設情境,自主創新、自由表達
寫作訓練是作文教學的核心。加強寫作訓練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那么,如何科學的進行寫作訓練呢?
首先,教師要努力創設寬松、和諧、民主、有安全感的教學環境。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的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 故而,在習作教學中,教師須徹底放棄自己的權威,建立一種民主的教學活動,把課堂空間和主控權留給學生,讓學生感到師生平等、生生平等,允許不會,允許犯錯誤,沒有嘲笑和指責。使師生沉浸在一種和諧、溫暖、博大的氛圍之中。讓學生想說什么就毫無顧忌的說,想寫什么就毫無隱藏的寫。為學生在習作中自主創新提供合適的“土壤”。
其次,教師要探索寫作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自由傾吐,自主創新。
1、鼓勵學生自主擬題、創新立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教學中少給學生《難忘的一個人》《難忘的一件事》等一些老套的學生一看就覺乏味的作文題目。而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喜好自由的擬題、立意。例如:一次關于未來暢想的習作。我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學生們自主設計出了他們感興趣的作文題《2020年的我》《天空之城》《我的家——月球冰川巷8號》《永別了,地球》這些題目想象力豐富極具創意、新意。立意也富有個性,有的寫未來美好、進步,有的寫未來丑陋、落后……
2、鼓勵學生多元化選材,即不受傳統觀點束縛,敢于另辟蹊徑,從不同的方位、角度觀察思考,敢于標新立異,用順向、逆向、縱向、橫向等多樣化的思維來選出新異之材。例如:習作《我的老師》時,學生自主選擇了自己所喜歡的方面來表達,有的選擇寫教學中嚴厲的老師,有的選擇生活中幽默的老師,有的選擇寫別人眼里古怪的老師……這些材料新穎、不拘一格。
3、鼓勵學生自由談吐。淡化文體意識,提倡不拘一格地表達,即不限于寫記敘文,還可自由寫作日記、書記、生活雜感等。放開思想表達的限制,絕不讓學生只去表達“愛”。憎恨的、厭惡的、贊美的、批評的都鼓勵學生寫出來。多想象和幻想,使學生重拾自由表達的樂趣。
再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創新習作表示欣賞、加以保護,這樣學生就會樂于創新,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三、授以方法,有效引導、自主評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評改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地深入思考去凝練作文的過程,因而學生能在此時自主的總結經驗,內化寫作技能。教師絕不能刪刪改改代替學生的深入思考。那么,教師應該怎么做才能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呢?
首先,授之以“改”法,讓學生的自主評改有“法”可依。現簡介幾種:
1、符號標明法。修改文章的方法一般有:批、改、增、刪、調、換幾種。用表示修改的規范符號標明要改的地方、范圍、性質,指示修改的方式和思路。教師通過系統地向學生介紹各種修改符號的用法后,學生便可依照此法修改文章了。
2、劃線標號法。教師可事先將印好的“修改文章八查表”發給學生,即一查中心是否突出,二查條理是否清楚,三查內容是否充實,四查詳略是否得當,五查結構是否完整,六查句子是否通順,七查用詞是否確切,八查標點是否準確。”批閱時,在存在問題的地方分別標以一至八的數碼;供寫者修改時參考。
3、三讀三改法。初讀——修改內容和結構。通過初讀,判斷文章的各部分內容是否安排得當,結構是否合適。從總體上對文章的框架進行剖析,以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
細讀——修改詞句。在細讀時,認真推敲、揣摩文中的詞、句運用是否準確、具體,改正錯、漏的字、詞、句、標點,規范拗口的語句等,使習作語言通順。
品讀——修飾生色。指引學生有感情地品讀習作,運用已掌握的詞匯、句式及修辭手法對習作進行提高性的修飾潤色,以達到更好的質量。
其次,要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評改,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教師應該認真作好準備:習作前引導學生依據作文審題、立意、選材、構思、表達等一般順序及要求,分析習作的具體要求,制定“作文目標”。習作后教師瀏覽學生習作,確定評改重點。按“簡要總評——逐條自評——自主修改——互評互改”這幾個環節進行。指導學生進行自主評改。
總之,教師應該在“習作素材的積累——學生的習作訓練——習作的評價修改”這些重要環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確保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現實生活里自主體驗,在習作訓練中自主創新,在習作前自主評改,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使學生創作出富有個性的、高水平習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