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彬
摘 要:該文闡述了林苗兩用林發展的背景、造林注意事項等,介紹了宿松縣林苗兩用林的發展成效,并從在政策及技術上給予扶持,在規劃上確保合理、科學等方面總結了該縣發展林苗兩用林應采用的主要措施,以促進林苗兩用林的發展。
關鍵詞:林苗兩用林;現狀;措施;宿松縣
中圖分類號 S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0-0105-02
目前,我國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在此過程中林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新一輪工作的全面實施,為我國林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此前提下,林苗兩用林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林苗兩用林,顧名思義,即不僅能作為用材林,還可用于城鎮綠化的苗木。林苗兩用林的樹種首先要保證為用材林,若最終不能作為綠化苗木,還可作為用材林出售,而如女貞、紫薇等樹種的生長速度慢,用途非常單一,且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則不可作為林苗兩用林樹種。一般作為用材林獲得的效益為基本保障,降低市場風險,而作為綠化苗木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益。
宿松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區,處于長江中下游的北岸,轄區總面積為2 393.53km2,境內氣候宜人,光照時間長,林木、水產、礦產等資源均較為豐富。近年來,宿松縣為了發展林苗兩用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建立典型并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加大市場的引導等方面,大大提高了林農種植林苗兩用林的積極性,不僅增加了當地林業資源的種植面積,而且有效地對林業結構進行了優化,不失為將來林業發展的新思路。
1 林苗兩用林的發展背景及造林注意事項
1.1 發展背景 一般苗木的培育都是在苗圃中進行的,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的發展步伐逐漸加快,加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對居住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一些簡單的綠化苗木就能滿足其要求的。目前我國城鎮發展中使用的綠化苗木直徑至少在8cm以上,這種規格的苗木如果從林中采挖,不僅造成了森林資源的破壞,而且從林中采挖的苗用于移植,效果不理想,很多都無法成活,即使成活了,不少也是長勢較差。在這種背景下,宿松縣積極地采取措施,促進林苗兩用林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綠化的效果[1]。
1.2 造林注意事項 一是造林密度要求。林苗兩用林首先的要求為在適宜高度的范圍內,一定要保證樹干長勢筆挺、通直。其次,要求樹冠完整。對于分枝的部位矮、頂芽長勢差的樹種,可適當采取密植的方式,加快頂芽的生長,以達到樹干長勢通直的效果;以樸樹、合歡、木荷等為例,其在剛種下時,密度宜控制在較大的范圍,平均為6 660株/hm2左右,株行距約為1.0m×1.5m;生長初期的撫育目標主要是培養樹干的高生長,3~5a后,逐漸降低密度至1 660~3 330株/hm2。二是造林地的選擇及管理。林苗兩用林在造林地塊的選擇上,首先是要求土球可以較為順利地挖出;其次,要求交通條件良好。造林地塊的管理水平,會對樹木的生長產生直接的影響。如對于草害嚴重發生的地塊,苗木的長勢不良;而有些造林地經過套種,加上精細管理,苗木的長勢良好,很快即可達到出售的標準。因此,一定要加強在林地的管理,做好撫育工作。三是做好整形修剪。林苗兩用林要求有挺直的樹干、完整飽滿的樹冠,因此造林后的整形修剪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宿松縣林苗兩用林的管理上普遍較為缺乏,發展的速度過快,樹冠的形狀較亂,有嚴重的根萌、同質化等現象,不少為質量不高的低端林分,要在此方面加強管理,做好修剪冠形、除萌等工作[2]。
2 宿松縣林苗兩用林的發展成效
2.1 增加了林業生產的規模 在安徽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實施背景下,為了促進林苗兩用林的發展,宿松縣積極支持林苗兩用林基地的建設。一些林業經營者看到了林苗兩用林的發展前景,采取土地流轉等方法,投入資金用于發展林苗兩用林,大大提高了林業的規模。截至2015年9月,宿松縣林苗兩用林基地的造林面積超過733.33hm2,增加收入超過8 000萬元。發展林苗兩用林的造林大戶或者企業的數量超過20個(總造林面積達到400hm2以上)。
2.2 發展了類型多樣、各具特色的林苗 宿松縣發展林苗兩用林,選擇紫薇、銀杏、樸樹、紅葉石楠、香樟、無患子等樹種作為重點發展的對象,此外輔以發展的樹種還包括櫻花、廣玉蘭、桂花等,種類多樣,有效地促進了當地林業的發展,形成了具有宿松縣特色的林苗兩用林格局,使當地林業的結構得到一定程度的調整,實現了經濟、生態效益的雙贏。
2.3 形成了長期發展的良好趨勢 隨著國家對生態林業發展的重視,宿松縣的一些土地流轉大戶看到了商機,將大部分的資金都投入到其中來,用于林苗兩用林的建設。經過近年來的發展,較好地改善了以前宿松縣林業發展中存在的重栽輕管、只栽不管、林地缺乏、資金不足、樹木種類較少等問題,促進了當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良好的發展態勢[2]。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在政策及技術上給予扶持 宿松縣積極鼓勵廣大林農進行土地流轉,堅持自愿、合理、有償的原則,將土地集中到有較好的經濟基礎、有管理經驗的大戶手中,推行集約化、規模適度的經營方式。宿松縣林業局在政策及技術方面均對造林大戶進行扶持,在實際造林中推廣新技術,結合當前市場上對綠化苗木的需求,采用的育苗方式包括喬木和灌木混交、套栽灌木等,為了使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可選擇生長速度快、周期短的苗木進行培育,取得的經濟效益較為明顯。以宿松縣長鋪鎮橫山村為例,其2011年在縣農業部門的支持下,選擇了紅葉石楠在油茶林間的空地上進行套栽,種植數量約為1萬株左右,當年僅苗木的收入即超過5萬元,加上茶籽等,收入更是可觀;再以長鋪鎮馬塘村的某村民為例,在縣農業部門的支持下,選擇桂花、紅葉石楠、廣玉蘭、櫻花等作為其營林的目標樹種,造林的總面積超過66.67hm2,收益頗豐。
3.2 在規劃上確保合理、科學 林苗兩用林基地的建設,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林業發展的規劃,提前進行布局,確保其科學性、合理性[3]。布局上要選好主線,要求為交通便利、空氣質量良好,一般以道路(省道、國道)、主要河流兩岸等為主,重點區域為城市的周邊地區。對一些拋荒地,尤其要充分利用好。宿松縣積極鼓勵拋荒地集中流轉到造林大戶的手中,進而充分地發揮出效益。林苗兩用林的樹種規劃上,要做好品種的搭配,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一定要確保與當地的實際相符,不可盲目選擇。宿松縣一般選擇在城市和鄉村造林及綠化中均較為適宜的品種,主要包括無患子、海棠、桂花、樸樹、香樟等。林苗兩用林在發展上,堅持造林為主、兼顧苗木培育的原則。對于不同的樹種,要結合其造林要求,規劃好其適宜的造林密度、配置方式、造林的季節等。為了充分利用空間,還可以采取套作等模式,如宿松縣在油茶林內采取套栽紅葉石楠等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而且增加了經濟效益。
3.3 在方法上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規范行為主體的經營行為 宿松縣破涼鎮從浙江省引入藍翔苗木公司,重點發展林苗兩用林,包括桂花、櫻花、紫薇等,目前造林的面積超過200hm2,在櫻花開放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觀賞,示范效果較好。宿松縣佐壩鄉的林業專業村——碧嶺村下沖村民組,目前林苗兩用林建設的面積超過40hm2,每年僅苗木的純收入就超過600萬元。目前,宿松縣在全省開展“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基礎上,重點打造典型,充分地對其示范作用進行發揮,以確保林業實現生態、經濟效益的雙贏。在典型的示范帶動下,廣大林戶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積極主動地發展林苗兩用林。為了達到預定的效果,在林苗兩用林的建設中要加強管理。宿松縣林業部門結合當地的實際,提前與造林主體就林苗兩用林的建設方面簽訂合同,將各方應承擔的責任以文字的方式進行明確,以規范其行為[4]。對于移栽的苗木,若直徑超過5cm,則需要進行報批,獲得合法的手續后才可以進行移栽;且每年移栽的數量不可過大,確保保存苗木的密度較為合理。此外,對要移栽的苗木,為了保證苗木的質量,防止出現殘次苗等,宿松縣林業部門還隨機進行了質量抽檢,以對造林主體起到一定的約束效果,提高苗木栽植的成活率。
參考文獻
[1]廖先金.試論國有林場林苗兩用林培育與經營[J].綠色科技,2015(12):158-159.
[2]余海波.宣城市宣州區林苗兩用林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18):174.
[3]王秀鈞,杜婷.林苗兩用林發展探析[J].綠色科技,2013(8):131-132.
[4]汪厚喜.林苗兩用林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大科技,2016(1):35-3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