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
摘 要:新疆黑蜂產業不與種植業爭土地和肥料,也不與養殖業爭飼料,更不會污染環境和消耗資源,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生產出“無公害的綠色食品”,為當地農牧民創收。隨著近幾年國家對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以及國際、國內市場對蜂產品需求量的增加,黑蜂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該文針對黑蜂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探討了新疆黑蜂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疆黑蜂;產業;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0-0124-02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Black Bee Industry
Li Yang
(The Grassland Station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49,China)
Abstract:Xinjiang black bee industry which does not take up land,fertilizer and feed,and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and consume resources,can make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with production of pollution-free green food and income for local farmers and herdsmen.In recent years,with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the protec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s resources,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 demand for bee products,the black bee industry has ushered in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black bee industr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black bee industry.
Key words:Xinjiang black bee;Industry;Status;Countermeasures
1 新疆黑蜂產業發展背景
1.1 自然資源及區位優勢 新疆黑蜂種蜂場位于縣城東116km,海拔高度1 560~3 300m;氣候為大陸型北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3.2℃,年日照時數2 807h,年降雨量500~700mm,無霜期90d。東與美麗的唐布拉接壤,南臨阿布熱勒山,博羅科努山屹立在種蜂場北面,喀什河從種蜂場中間穿過。種蜂場具有優質草場2.41萬hm2,該地區有160多種山花植被,占地6.67萬hm2左右的上乘蜜源,其中具有獨特中藥保健價值的花草76種,從早春3月中旬至8月底,百花盛開,可供3萬多群蜜蜂采集、繁殖。水資源、溫泉及豐富的礦產資源,素有“天然蜜庫”之稱。生產的蜂蜜、王漿、花粉無任何污染,是具有一定藥用價值的高級滋補品。
1.2 豐富的蜜源植物優勢 新疆黑蜂種蜂場蜜源植物種類繁多、面積廣闊、泌蜜多、含糖量高。主要的流蜜期為6月下旬至8月底,從5月到9月都有野生花草泌蜜,其中粉蜜較多的主要蜜源植物有油菜、蒲公英、直齒荊芥、牛至、橐吾、老鸛草、黨參、天山貝母、益母草、密花香薷、黃花菜、鼠尾草、牛蒡子、野薄荷、草木犀、大薊、百里香等。
1.3 寶貴的蜂種資源帶來發展機遇 新疆黑蜂是我國最早的西蜂地方品種資源之一,也是當前發現能在我國野生的西蜂品種,其是長期以來在伊犁地區惡劣的氣候和蜜源條件下形成的一個生態型,個體較大、繁殖力強、分蜂性弱、耐寒、抗病、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大宗蜜源,抗逆性能超過其他西蜂品種。2007年,我國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對畜禽遺傳資源進行了全面調查,并搜集整理出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名錄,3個蜂種被列入了保種名錄,“新疆黑蜂”就是其中之一。
1.4 環保和朝陽產業將帶來發展機遇 養蜂業是一項投資少、收益大、不污染環境的生態型農業產業,能推動農業增產及畜牧業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我國人口眾多,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必然追求健康長壽、甜蜜的生活,渴望食用天然的營養保健食品。但目前我國的蜂產品消費水平還比較低,蜂蜜、蜂花粉等都是天然保健食品,正符合人們的追求,因此,各種蜂產品定會隨著經濟發展、時代進步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發展前景良好。
2 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新疆黑蜂種群退化嚴重 新疆黑蜂是新疆特有的優良品種,體型大、體能強,抗病能力優于其它品種的蜜蜂,所產蜂蜜所含營養成份也比普通蜂蜜豐富。但是由于近30a與外地蜂種的雜交,新疆黑峰種群已嚴重退化,成為國家瀕危物種。為加大新疆黑蜂資源的保護力度,2011年結合國家新疆黑蜂良種繁育場擴建項目,國家農業部在尼勒克縣種蜂場新建占地面積0.67hm2,建筑面積680m2,總投資193萬的黑蜂育種站。新疆黑蜂育種工作站的建成和使用為新疆黑蜂的培育、推廣和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育種站通過人工授精技術將新疆黑蜂基因保存下來,使這一珍貴的瀕危物種得到保護;采用控制隔離區自然交尾的辦法為廣大蜂農繁育提供純種的新疆黑蜂蜂王,滿足用種需求。目前飼養的純種新疆黑蜂核心育種群300群,通過蜜蜂人工授精、自然交尾培育等技術對新疆黑蜂進行定向選育,使其種群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2.2 養殖分散規模小,管理粗放效益低 新疆黑蜂養殖業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于小規模粗放型的傳統蜜蜂養殖階段,養殖戶分散且規模小,養殖技術落后,蜂產品產量低且由收購商低價收購。結合實際,以蜂產品質量為核心,以增加經濟效益為目標,以特色化、名牌化為突破口,2013年當地啟動實施了新疆黑蜂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打造4個新疆黑蜂蜂群規模達到200群以上的黑蜂標準化示范養殖基地,以基地示范區為中心,輻射帶動了82個放蜂點蜂戶實行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
2.3 養殖專業合作社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規范 進幾年來,在國家惠農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相繼成立了一大批專業種(養)殖合作社,但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范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合作社組織機構不健全,組織章程形同虛設,管理制度不透明,成員關系較為松散,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對合作社成員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不足等。
3 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新疆黑蜂自然交尾隔離區管理 2014年,新疆黑蜂自然交尾隔離區在溫布拉巴溝東經83°25′30″、北緯43°44′18″處建立,共安置黑蜂種群60群,確保了新疆黑蜂自然交尾工作的成功順利開展。結合保護區實際情況,應進一步完善相應的地方法規,嚴格依法管理新疆黑蜂這一珍貴的畜禽遺傳資源。在蜜蜂繁殖季節,可在交通要道路設點,派專人在隔離交尾區管護,堵截、轉移非種用蜂群和異種蜂群進入,保障保護區和交尾區內種蜂繁育的純度。
3.2 加強國家級新疆黑蜂保種場的保護和利用 嚴格落實《新疆黑蜂保護區蜂群黑化實施方案》,以殺王換種、人工受精等方式使部分雜交群、品種退化群的種群結構得以優化,確保保護區內新疆黑蜂基因不退化、蜂種不雜化,進一步提高黑蜂育種站培育新疆黑蜂蜂王效率,為新疆黑蜂畜禽保種發揮積極作用。實時掌握新疆黑蜂種群規模及質量、保種設施設備運行、種蜂系譜檔案管理、保種場技術力量及黑蜂產業發展制度建設等情況,進一步加強國家級新疆黑蜂保種場的保護和利用。
3.3 制定發展規劃,強化產業意識 根據農產品區域特色和規模化養殖情況制定養蜂業發展規劃,參照有關支農惠農政策,因地制宜研究落實鼓勵家庭養蜂蜂業保險、蜂病防治等補助。組織技術推廣部門、相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有關專家加強對蜂農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強化蜜蜂養殖產業化意識。堅持利用與保護相結合,確保天然草原蜜源植物的多樣性;蜜源植物的開發利用必須走綠色、環保、生態的路子,使新疆黑蜂蜜源植物資源的經濟效益和資源效益得到綜合利用,把資源管理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有機結合,使新疆黑蜂產業得以健康、可持續發展。
3.4 強化合作社規范運作,在提質增效上求突破 不斷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明確責、權、利,重點做好職責運行、生產經營、民主管理、產權歸屬、財務管理、利益分配、檔案管理等工作;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平臺,大力宣傳專業合作社相關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規,提高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和科學認知水平;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大力推廣實用技術,逐步統一生產標準和管理制度,有效促進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