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云
微創經皮腎鏡術和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
林傳云
目的 研究微創經皮腎鏡術和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70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采用微創經皮腎鏡術,對照組采用輸尿管鏡術。比較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結石清除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79.1±20.1)min、術中出血量(136.5±35.2)mL和住院時間(10.1±3.1)d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45.2±13.2)min、(68.6±21.3)mL、(5.8±1.5)d,術后3d結石清除率91.4%和術后1個月結石清除率10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8.6%、7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輸尿管上段結石治療中,輸尿管鏡與微創經皮腎鏡手術各有優點,其中輸尿管鏡術手術用時較短,出血量較少,住院時間較短,而微創經皮腎術具有較高結石清除率,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患者具體臨床癥狀選取相應的手術方法。
微創經皮腎鏡術;輸尿管鏡術;輸尿管上段結石
在泌尿外科中,輸尿管上段結石為常見疾病,腰部疼痛、尿急、惡心嘔吐和尿痛等為其主要臨床癥狀,給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1]。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和臨床癥狀的不同可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對于直徑<0.6cm的結石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2],對于保守治療無效或是直徑>0.6cm的患者可通過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進行治療。若患者通過多次碎石術治療后依舊無效,應采用微創術進行治療[3-4],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現對微創經皮腎鏡術和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展開研究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分宜縣中醫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70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均符合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制訂的關于輸尿管上段結石相關診斷標準[5]。按照治療方法將其分為2組,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1~50歲,平均(40.8±6.4)歲;結石直徑1.3~2.4cm,平均(1.9±0.6)cm;16例左側輸尿管結石,19例右側輸尿管結石;18例腰部疼痛,12例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5例體檢發現結石但無任何癥狀。對照組男25例,女10例;年齡32~51歲,平均(41.5±6.7)歲;結石直徑1.4~2.5cm,平均(2.0±0.8)cm;18例左側輸尿管結石,17例右側輸尿管結石;17例腰部疼痛,10例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8例體檢發現結石但無任何癥狀。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輸尿管鏡術,實施腰硬聯合麻醉,選取截石位,并常規消毒鋪巾,在直視下將WOLF F8/9.8輸尿管鏡置入膀胱中,在患側插入導絲實施擴張術,在導絲引導下將輸尿管鏡插入結石部位。用取石鉗直接將小結石取出,用氣壓彈道碎石桿或鈥激光將大結石擊碎并取出。對于粘連或較硬的結石,先將輸尿管壁粘連的結石取出,之后實施碎石,并用取石鉗將碎石取出,通過留置輸尿管將較小的被沖入腎盂的碎石顆粒隨尿液排出。術后叮囑患者選取健側臥位,將枕頭墊在腰部。
1.2.2 觀察組 微創經皮腎鏡術,實施全麻措施,選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在患側插入F4-6輸尿管導管直至結石遠端,之后改為俯臥位,穿刺點選在腋后線和肩胛下角線間第11或12肋緣下。術中B超輔助實施腎中盞或腎下盞穿刺,當尿液外流時,證明穿刺成功。輸尿管導管從F8逐漸擴張到F14-16。在直視下引入WOLF F8/9.8輸尿管硬鏡,成功建立皮腎通道。將輸尿管導管插入腎盂中,發現結石后用氣壓彈道碎石桿或鈥激光擊碎結石,之后將其取出。
2組患者術后均在F3-5留置雙J管作為輸尿管支架,在F14-16留置腎造瘺管。術后1個月對患者復查時拔除雙J管,并叮囑患者多飲水和多運動。
1.3 觀察指標[2]觀察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結石清除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相比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相比(x±s)
2.2 2組患者結石清除率相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3d結石清除率和術后1個月結石清除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結石清除率相比[n(%)]
輸尿管上段結石是由多種因素產生的,主要發生在輸尿管上部近腎端,給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影響。輸尿管上段結石治療方法包含藥物、體外碎石和微創等[6]。輸尿管鏡術具有操作簡單、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和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可有效改善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臨床癥狀。但該種治療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7],如因梗阻近端輸尿管擴張時結石極易被沖入腎內,因梗阻遠端輸尿管迂曲成角或狹窄時輸尿管鏡體端難以接近結石等,導致取石失敗,影響手術治療效果[8]。微創經皮腎鏡術不受上述因素的影響,并且具有較高治療成功率和結石清除率。但該種手術方法具有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因此,臨床上如何提高手術治療效果、縮短手術時間和減少術中出血量等成為研究重點,根據患者具體臨床癥狀制定良好手術方法,進而改善患者預后。本次研究結果發現,這兩種治療方法在輸尿管上段結石治療中應用時各有優點,其中輸尿管鏡術所用的時間較短,手術過程中出血較少,患者術后康復快故而住院時間短。微創經皮腎鏡術的治療效果更為明顯,結石的清除率較高。
綜上所述,在治療簡單輸尿管上段結石臨床上輸尿管鏡術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短優點,而微創經皮腎鏡術具有較高結石清除率,改善患者預后。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根據患者意愿及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1] 李應忠,王健,佟發春,等.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與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嵌頓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4,14(7):631-633.
[2] 歐善際,劉祿成.微創經皮腎鏡和經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9-20.
[3] 羅懷景,陳建德,林超祿,等.微創經皮腎鏡術和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28-30.
[4] 何非平,虞偉星,范曉松,等.微創經皮腎鏡和經尿道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47-51.
[5] 梁金.兩種碎石方法治療上段輸尿管結石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4,20(8):43.
[6] 徐漢新,吳兆春,韓巧軍,等.URL、PCNL、RLUL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對比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4(10):1306-1307.
[7] 謝海龍,關超,谷明利,等.電子輸尿管軟鏡聯合鈥激光治療腎、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效果觀察[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5):619-622.
[8] 徐躍光.輸尿管軟鏡聯合鈥激光治療腎和輸尿管上段結石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22):86-8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022
;江西 336600 江西省分宜縣中醫院外科 (林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