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琳 張國華
兒童保健中開展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小兒發育的影響
涂琳 張國華
目的 分析兒童保健中開展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小兒發育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行健康體檢的嬰幼兒3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保健,觀察組實施早期綜合發展保健指導。比較2組嬰幼兒的體格發育情況、智力發育情況、常見疾病的發病情況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嬰幼兒的體格發育(體質量、身長、頭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嬰幼兒的適應性(97.8±5.4)、運動(99.6±5.6)、精細動作(98.7±5.6)、社交發育評分(97.9±5.6)均優于對照組適應性(92.3±4.6)、運動(92.7±6.4)、精細動作(93.3±5.7)、社交發育評分(92.3±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嬰幼兒中呼吸道感染(1.33%)、腹瀉(2.00%)、貧血(2.67%)、佝僂病發生率(2.00%)均低于對照組呼吸道感染(6.00%)、腹瀉(10.67%)、貧血(13.33%)、佝僂病發生率(7.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童保健中,對嬰幼兒實施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可以促進嬰幼兒體格發育、智力發育,降低嬰幼兒常見病的發生率,對小兒發育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可以進行推廣應用。
兒童保健;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小兒發育
嬰幼兒時期是人類發育最快的時期,對小兒的體格、智力等發育有較大的影響,也是關鍵的發育時期,會對小兒的性格、體質等產生持續性的影響[1]。對嬰幼兒實施早期綜合發展指導,關注其生長發育階段的身心特點,進行發展指導,可以促進嬰幼兒的體格發育、智力發育等達到或者是最大程度的達到完美的發育狀態[2]。為了進一步了解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小兒發育的促進作用,更好地指導兒童保健門診工作的開展,本研究探討兒童保健中開展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小兒發育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兒童保健科進行健康體檢的嬰幼兒3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中男82例,女68例,年齡0~24個月,平均(10.7±1.3)個月。觀察組中男83例,女67例,年齡0~24個月,平均(10.6±1.4)個月。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2組嬰幼兒家屬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保健。針對本組的嬰幼兒,實施常規的保健指導,如喂養指導、營養指導、疾病預防指導等。并測定嬰幼兒的頭圍、體質量、身高等。
1.2.2 觀察組 早期綜合發展保健指導。針對本組的嬰幼兒實施早期綜合發展保健指導。具體的內容為:第一,建立健康檔案。為本組的每一名嬰幼兒建立一個個人的信息表、智力發育表、體格發育表、常見疾病記錄表等。第二,進行營養與喂養指導和體格監測。對觀察組的家屬進行營養與喂養指導,包括母乳喂養、輔食添加、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等,使其掌握正確的喂養技巧、方法。同時監測體格發育情況。第三,定期進行早期智力發育干預。根據嬰幼兒早期干預大綱[3],對嬰幼兒進行動作、語言、適應性、認知等能力的培養,并根據每一名嬰幼兒的不同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早期發展指導意見,保障嬰幼兒家屬可以對嬰幼兒的智力發育進行針對性的家庭訓練。定期舉辦智護訓練培訓、親子活動,將嬰幼兒家屬以往錯誤的或者是不當的行為進行總結和糾正,保證嬰幼兒心理行為的健康發育。第四,每月進行一次發育情況的測定。使用嬰幼兒GeseII發育量表,對嬰幼兒不同月齡時的發育情況進行測定,其中包含了體格發育測量、智力發育測定(適應性、語言、社交行為、大運動、精細動作等)、常見疾病發生情況的調查等。第五,常見病的防治指導。針對嬰幼兒常見疾病,指導家屬通過合理營養、細心護理、戶外活動、保證睡眠等達到增強體質,減少疾病發生,促進小兒健康成長的目的。第六,開辦育兒講座。為觀察組家屬定期開辦育兒講座,內容包括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營養與喂養、智力發育、小兒常見疾病的預防等,目的是為嬰幼兒家屬提供一個育兒的交流平臺,增強嬰幼兒家屬進行早期綜合發展指導的意識,提高嬰幼兒家屬的育兒技能。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組嬰幼兒的體格發育情況、智力發育情況以及常見疾病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5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小兒體格發育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嬰幼兒體格發育(體質量、身長、頭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嬰幼兒體格發育情況比較(x±s)
2.2 小兒智力發育情況比較 觀察組嬰幼兒的智力發育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嬰幼兒智力發育評分結果比較(x±s)
2.3 小兒常見疾病的發病情況比較 觀察組嬰幼兒中呼吸道感染、腹瀉、貧血、佝僂病的發病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嬰幼兒常見疾病發病率比較 [n(%)]
從生物學和臨床醫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人類的生長發育受到遺傳學和環境的影響,在人類發育的過程中,遺傳學給予人類某些方面的潛能,而環境和后天的教育則影響著人們形象、心理等的塑造和形成[3]。人類從出生開始就受到環境等的影響,而教育對人類的生長發育也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在嬰幼兒時期,需要加強早期發展教育,促進嬰幼兒的發育成長[4]。
嬰幼兒時期小兒的體格、智力、體質等發育非常快,這一時期也是人類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加強嬰幼兒的早期綜合發展指導,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其可以促進嬰幼兒智力的健康發展、降低常見疾病的發生等[5]。當前我國的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教育的方法中針對嬰幼兒的心理教育干預有3種方式,第一,對嬰幼兒進行直接的心理刺激;第二,對其父母進行教育、訓練;第三,與社會上的服務部門進行聯系,提供更好的幫助等[6]。在嬰幼兒生長發育時期,科學地對其實施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可以促進嬰幼兒的智力發育。
本研究對兒童保健中開展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小兒發育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1)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嬰幼兒的智力發育(適應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社交)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與常規保健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嬰幼兒的體格發育(體質量、身長、頭圍)產生的影響不大,與常規保健嬰幼兒的體格發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實施早期綜合發展指導的嬰幼兒常見疾病的發生率較低,而常規保健組嬰幼兒的常見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進一步證實,在兒童保工作健中,開展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嬰幼兒以及其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教育,可以為嬰幼兒后期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嬰幼兒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在兒童保健中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視。在兒童保健中,開展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嬰幼兒的適應能力、認知能力、心理神經等的發展和發育有促進的作用,可以開發嬰幼兒的大腦,提高其智力水平[7]。同時,早期綜合發展指導還包括對嬰幼兒進行營養與喂養的科學指導以及常見疾病的預防,是對嬰幼兒健康的全方位的保健。由此可見,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可以對嬰幼兒實施針對性的發展指導,幫助其解決生長發育中的問題,促進嬰幼兒身心健康發展[8]。
總之,在兒童保健工作中,開展早期綜合發展指導,不僅可以提高嬰幼兒的保健質量,促進嬰幼兒身心發育,滿足嬰幼兒成長需求,還可以提升醫院的兒童保健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因此,可以將其在兒童保健工作中進行推廣應用。
[1] 謝笑英,馬曉麗,林美英,等.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在社區兒童保健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3):67-68.
[2] 巫瑛.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0~24個月嬰幼兒發育的影響[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2):68-70.
[3] Mammen P,Russell PS,Nair MK,et al.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the Brie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Scale for use in low-health resource,high-burden countries[J].J Clin Epidemiol,2013,66(1):30-35.
[4] 姚淑萍.嬰幼兒早期綜合發展在社區兒童保健中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2):188-189.
[5] 麥文英,謝笑英,蘇云鳳,等.兒童早期綜合發展對嬰兒生長發育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2):727.
[6] Foo LH,Zhang Q,Zhu K.Low vitamin D status has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bone mass,bone turnover,and muscle strength in Chinese adolescent girls[J].Journal of Nutrition,2009(5):1002-1007.
[7] 唐瓊.早期綜合發展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4,5(6):67-68.
[8] 肖玉聯,都萍,譚美珍,等.早期綜合發展指導對0~24個月兒童發育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0):1652-16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031
廣東 528415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兒童保健科 (涂琳張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