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盛 楊沛華 黃安余 孫毅敏
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治療巨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分析
張國盛 楊沛華 黃安余 孫毅敏
目的 對應用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術對患有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7例。采用常規開放手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 治療組患者前列腺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前列腺增生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前列腺增生手術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術對患有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術;巨大前列腺增生;治療
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是男性老年人群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良性泌尿系統疾病,也是臨床泌尿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列腺中葉增生是該病的實質改變,伴隨該項病理學變化會隨之產生一系列的征候群,然后是患者的排尿功能出現障礙,對廣大患者的生活、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1]。本次對患有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應用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術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觀察對象為江西贛州市定南中山醫院在2012年9月~2014年9月間收治的獲得臨床診斷的巨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計選擇其中的94例作為研究對象,經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7例。對照組中包括已婚患者34例,未婚患者13例;年齡31~76歲,平均(51.3±0.6)歲;前列腺增生病史1~32個月,平均病史(10.7±1.2)個月;治療組中已婚患者33例,未婚患者14例;患者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51.5±0.7)歲;前列腺增生病史1~31個月,平均病史(10.8±1.1)個月。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年齡、婚姻狀況以及病史等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存在比較價值。
1.2 方法 采用常規開放手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具體步驟為:(1)對外科包膜平面進行仔細準確的尋找;(2)沿所找到的外科包膜平片向中線位置對中葉實施分離剜除處理;(3)將中葉與左右側葉之間的連接位置進行V字形溝狀切斷。使中葉處于完全孤立狀態,進而將中葉完整切除,在左右兩側葉之間的位置都能夠形成一個有效的緩沖空間;(4)沿左中線外科包膜平面位置向左側葉進行剝離,自6點方向以逆時針的順序對腺體組織實施分離和剜除直至12點方向為止,完成全部的左側葉腺體剝離操作,僅將6點位置與12點位置的少許組織與外科包膜的連接位置保留下來;(5)從12點方向外科包膜的位置將膀胱頸黏膜切穿,并安全順時針的方向向6點位置將膀胱頸黏膜切開,使位于左側的旁膀胱頸與葉之間能夠完全分離,僅保留5點鐘位置的少許組織,使其與外科包膜保持連接狀態;(6)從12點方向外科包膜與腺體間實施縱向切除前列腺組織到前列腺部尿道的位置,使位于左側的葉與位于右側的葉能夠被完全分離;(7)將處于孤立狀態下的左側葉切除;(8)采用與上面所述相同的方法將右側葉切除。操作完成后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對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頸部位置進行修正,再次實施徹底止血[2]。
1.3 治療評價標準 無效:前列腺增生癥狀沒有減輕,術后檢查顯示增生病灶大部分殘留,排尿功能仍有明顯異常;有效:前列腺增生癥狀明顯減輕,術后檢查顯示增生病灶的去除程度超過50%,排尿功能與術前比較有顯著改善;臨床治愈:前列腺增生癥狀消失,術后檢查顯示增生病灶完全去除,排尿功能恢復正常[3]。
1.4 觀察指標 研究中觀察指標包括有:前列腺功能復常時間、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療效果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前列腺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前列腺增生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手術治療后(8.39±2.10)d前列腺功能復常,術后共住院治療(13.62±3.48)d;經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術治療后(6.03±1.16)d前列腺功能復常,術后共住院治療(9.52±2.28)d。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前列腺功能復常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發生明顯縮短(t1=11.9680,t2=14.0029,P<0.05)。
2.2 前列腺增生手術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人數 治療期間對照組中發生不良反應者共計9例,治療期間治療組中發生不良反應者1例。該項觀察指標數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2,P<0.05)。
2.3 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療效果 2組患者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2組患者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療效果比較[n(%)]
早在上世紀的90年代,國外的醫學界同仁,就已經將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術技術應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泌尿系統疾病治療的過程中,之后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雙極等離子體汽化技術又逐步的被用于多種疾病的臨床手術治療過程中,并均已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對于一部分疾病而言,該技術已經成為常規手術方式的一種[4]。應用經尿道逆行腔內剜除雙極電切術對患有巨大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主要具有以下幾大優點:(1)手術操作過程中對患者的局部組織造成的創傷范圍和程度較小,手術后的止血程度更徹底,操作過程中的出血少。(2)手術整體對患者機體產生的生理影響相對較小,采用生理鹽水作為沖洗液,可以使相關并發癥出現的幾率明顯降低。(3)手術的愈合創面面積較小,操作的安全性強,手術后的毒副作用少。(4)操作方法較為簡單,電切環與組織之間不會發生粘連,病灶的切割效率較高,手術治療所需的費用較低[5]。
[1] 張祥華.良性前列腺增生診斷治療指南[A]//那彥群,葉章群,孫光.中國泌尿外科疾診斷治療指南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63-212.
[2] 陳文軍,曹靖,趙錦剛,等.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治療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癥95例[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2,14(2):115-116.
[3] 敖勁松,汪波,邱承俊,等.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和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6(4):301-302.
[4] 李三祥,劉春曉.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后早期拔除導尿管初步探討[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4,20(3):249-250.
[5] 張瑞麗,魏素芳,劉建梅,等.高齡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的術中風險評估及護理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34(1):4280-428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038
江西 341900 江西省贛州市定南中山醫院 (張國盛 黃安余 孫毅敏) 341000 江西省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 (楊沛華)
楊沛華 E-mail:yph1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