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華
結腸鏡聯合腹腔鏡在結直腸腫瘤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王保華
目的 分析結腸鏡聯合腹腔鏡在結直腸腫瘤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128例結直腸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70例)與研究組(58例),前者予以腹腔鏡治療,后者聯合結腸鏡治療,對比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與臨床療效。結果 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時間、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與單純使用腹腔鏡對比,結腸鏡聯合腹腔鏡治療結直腸腫瘤效果更佳,可有效減少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結腸鏡;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效果
結直腸腫瘤屬于消化道常見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故及時的發現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腹腔鏡治療結直腸腫瘤雖可取得一定療效,但因其缺乏觸覺、定位差等缺點,通常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但與結腸鏡聯合應用則可彌補上述不足,達到理想效果[2]。為此,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128例結直腸腫瘤患者分別予以不同治療方案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太康縣人民醫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8例結直腸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70例)與研究組(58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4∶36,年齡22~73歲,平均(46.51±2.14)歲,腫瘤部位:直腸20例,升結腸16例,降結腸18例,橫結腸16例;研究組男女比例30∶28,年齡21~74歲,平均(47.38±2.24)歲,腫瘤部位:直腸18例,升結腸12例,降結腸15例,橫結腸13例。2組上述各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行結腸鏡聯合腹腔鏡治療,具體措施如下:(1)患者均取截石位,氣腹壓13 mmHg,通過氣管插管方式對患者術前進行全麻;(2)初步估計患者腫瘤部位,直徑1 cm套管針插入,并置入攝像探查患者腹腔;(3)經結腸鏡探查到腫瘤后適當調節腹腔鏡燈光亮度,以確定腫瘤部位;(4)于腫瘤漿膜面縫合1針將瘤體固定,然后結合腫瘤部位于腹腔鏡下予以手術操作;(5)若息肉比較小,則可于結腸鏡下通過圈套器進行切除,同時利用腹腔鏡予以監控,避免術中發生穿孔;(6)若息肉比較大,則可利用鈦夾標記出腫瘤所處腸管,之后于體表投影處做小切口,并拉出腸管予以楔形切除。對照組則單純予以腹腔鏡治療,操作步驟與研究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手術相關指標:記錄并對比
2組相關手術指標水平,具體包括:術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療效評價,(1)顯效:治療后經結腸鏡復查,結直腸腫瘤無殘留;(2)有效:治療后經結腸鏡復查,結直腸腫瘤基本無殘留;(3)無效:治療后經結腸鏡復查,結直腸腫瘤全部殘留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3]。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用SPSS 2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且留置引流管時間、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2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出血量(mL)住院時間(d)對照組70209.85±34.577.58±1.97203.59±42.1610.58±4.37研究組58157.48±11.45a5.54±1.42a165.63±33.57a7.52±2.46a留置引流管時間(d)手術時間(min)
2.2 2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對比[n(%)]
隨著近年來腹腔鏡微創技術逐步開展,愈來愈多的傳統術式被腹腔鏡手術取代,其中包括結直腸腫瘤術。于腹腔鏡下予以結直腸腫瘤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感輕、并發癥少及恢復快等優點,但單純予以腹腔鏡較難確定腫瘤部位[4],因此,很大程度上加大手術難度。
本研究對128例結直腸腫瘤患者分別予以不同術式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術中出血量(157.48±11.45)mL、留置引流管時間(5.54±1.42)d、手術時間(165.63±33.57)min及住院時間(7.52±2.46)d水平均優于對照組(209.85±34.57)mL、(7.58±1.97)d、(203.59±42.16)min、(10.58±4.37)d,由此可見,結腸鏡聯合腹腔鏡治療結直腸腫瘤可有效減少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分析原因可能為:由于部分結直腸腫瘤存在未侵犯漿膜層、內向生長、腫瘤部位位于腸管后壁情況,所以單純予以腹腔鏡無法確定其腫瘤部位,很大程度上加大手術難度,而結腸鏡的聯合應用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5]。結腸鏡可以針對性的對患者的結腸部位實際病變情況予以檢查,同時找出更為精準的腫瘤部位,這有利于臨床醫生盡早確定手術范圍,從而使結直腸腫瘤手術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83%,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這與李楚州等人文獻研究結果類似,進一步驗證聯合應用在結直腸腫瘤治療中的臨床有效性、積極性,提示腹腔鏡與結腸鏡聯合應用治療結直腸腫瘤是一種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很大程度上促使患者得以快速康復[7]。由于術中等待腸鏡耽誤手術時間,加大麻醉與手術風險,加之手術室的空間限制麻醉機、腸鏡及腹腔鏡擺放,導致醫師進行操作時困難增大。因此,需嚴格掌握手術指征,解決以上問題,使腹腔鏡聯合結腸鏡治療結直腸腫瘤的應用效果得以提高[8]。關于2組并發癥情況,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驗證。
綜上所述,腹腔鏡聯合結腸鏡治療結直腸腫瘤可有效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并縮短留置引流管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且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1] 曾洋帆.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手術室優質護理配合效果[J].當代醫學,2016,22(11):119-120.
[2] 馮家立,陳小伍,劇永樂,等.腹腔鏡聯合結腸鏡治療結直腸腫瘤的臨床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6):650-651.
[3] 張懷華,徐浩,戚兆營.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的臨床病例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24):32-33.
[4] 付瑞標,劉瑞林.腹腔鏡聯合結腸鏡在結直腸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7):1104-1105.
[5] 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40.
[6] 葉俊文,王輝,譚淑云,等.腹腔鏡聯合結腸鏡治療結直腸良惡性腫瘤48例體會[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3,19(3):149-151.
[7] 李楚州,陳海虹,鄒遠,等.腹腔鏡聯合結腸鏡治療結直腸腫瘤36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1):1647-1648.
[8] 汪泳,程云生,周連幫,等.雙鏡聯合治療結直腸腫瘤32例[J].安徽醫藥,2013,17(6):976-9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31
河南 461400 河南省太康縣人民醫院普外科(王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