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花
藥物流產在鉗刮術中應用的臨床觀察
張玲花
目的 觀察及分析在10~14周妊娠孕婦終止妊娠中應用鉗刮術聯合藥物流產方案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需行終止妊娠的30例10~14周妊娠孕婦進行臨床研究,通過隨機數字列表法將所有孕婦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5例。對照組孕婦單純采用人工流產鉗刮術進行終止妊娠,研究組孕婦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等藥物聯合進行終止妊娠。觀察和記錄2組孕婦的流產情況、手術時間、陰道出血量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指標,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研究組孕婦的手術時間(3.42±1.57)min與術中出血量(27.84±10.93)mL較對照組的(5.83±2.38)min、(57.25±13.58)m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孕婦的并發癥發生率(8.33)較對照組的(29.17%)顯著更低(P<0.05)。結論 采用鉗刮術聯合藥物流產方案對10~14周妊娠孕婦進行終止妊娠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人工流產;鉗刮術;藥物流產;并發癥;臨床效果
人工流產主要是指在孕婦妊娠3個月之內通過藥物或人工方法對其妊娠進行終止,該方案主要用于對避孕失敗且不想生育的女性進行補救[1]。以往臨床上對妊娠10~14周孕婦主要采用鉗刮術進行流產,雖然該方法具有較好的效果,但其往往易造成宮頸粘連等并發癥,且疼痛顯著,醫療花費也比較高,從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因此,如何采用科學合理的流產方案對妊娠10~14周孕婦進行流產已成為婦科臨床上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次研究收集接診的需行終止妊娠的30例10~14周妊娠孕婦進行臨床研究,施行鉗刮術聯合藥物流產方案進行處理,效果較為滿意,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收集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醫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接診的需行終止妊娠的30例
10~14周妊娠孕婦進行臨床研究,入選標準:(1)均經B超檢查顯示妊娠時間為10~14周;(2)檢查顯示未見陰道炎;(3)無相關藥物禁忌證;(4)胎兒雙頂徑<3 cm;(5)產婦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隨機數字列表法將本組
30例孕婦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15例,對照組中,年齡
17~37歲,平均(27.84±3.48)歲;其中經產婦6例,初產婦9例;均為單胎妊娠。研究組婦中,年齡18~38歲,平均(28.43±4.15)歲;其中經產婦5例,初產婦10例;均為單胎妊娠。2組孕婦的年齡、產次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孕婦單純采用人工流產鉗刮術進行終止妊娠,所有鉗刮相關器械均由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提供,對孕婦施行鉗刮術處理。
1.2.2 研究組 研究組孕婦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等藥物聯合進行終止妊娠,具體操作包括:患者入院確診后,于當天下午或次日清晨8:00給予米非司酮片(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51)2片口服,25 mg/片,之后間隔12 h再口服2片,連服3次,共150 mg,第3天清晨8:00時給予米索前列醇(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73696)400μg,然后留院觀察,注意叮囑患者用藥前后2 h內保持空腹狀態。待患者米索前列醇用藥2 h,無反應則加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再觀察2 h或陰道產生出血后再施行鉗刮術處理。
1.3 觀察標準 觀察和記錄2組孕婦的宮頸擴張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應發生情況,其中宮頸擴張情況將卵圓鉗通過宮頸內口的阻力情況為標準;手術時間指擴宮開始至手術結束花費的時間;并發癥主要指面色蒼白、頭暈、虛汗、暈厥、抽搐等人流綜合征[3-4]。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組數據納入SPSS 20.0統計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服用米索前列醇后15 min后產生陣發性腹痛癥狀,可耐受,孕婦用藥1 h后逐漸產生陰道出血癥狀,鉗刮過程均順利完成。其中5例孕婦的胎兒直接經陰道排出,且無顯著出血,直接施行鉗刮術。鉗刮術過程中8 G擴口器均順利進入,均可使用小卵圓鉗對胎兒及胎盤組織進行直接鉗刮。對照組孕婦的卵圓鉗均進入困難,需先行宮頸擴張后方可進入。研究組孕婦的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孕婦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x±s)
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進步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工流產率亦在逐年上升。相關資料表明,我國的人工流產率約達29%左右[5-6]。以往臨床上對要求進行終止妊娠的妊娠10~14周孕婦主要施行鉗刮術進行流產,但由于此時胎兒與其附屬物已處于較大水平,并且宮口尚未張開,施行鉗刮術的手術時間相對較長,且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導致宮頸受損,往往容易伴發手術合并癥。隨著醫療技術的逐漸進步,藥物流產方法已逐漸取代了鉗刮術在妊娠10~14周孕婦流產中的地位,其有效降低了手術合并癥的發生率,明顯提高了流產的成功率,但因藥物流產易產生流產不完全情況,且陰道出血量較多,出血時間較長,嚴重者甚至會產生大出血癥狀,導致孕婦需行急診清宮術治療,從而對孕婦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7]。相關研究表明,在鉗刮術的基礎上聯合藥物流產方案進行終止妊娠,孕婦用藥后會產生規律宮縮,導致宮頸口充分擴張,且胎盤胎膜部分剝離,此時施行鉗刮術不僅操作簡單、痛苦少,且還可有效減少鉗刮術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出血時間及手術合并癥的發生率[8]。本次研究中采用該方案對研究組孕婦進行流產,結果顯示,研究組孕婦的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孕婦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采用鉗刮術聯合藥物流產方案對10~14周妊娠孕婦進行終止妊娠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 顧永蘭,田凱,魏廣明,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協同鉗刮術終止瘢痕子宮10~14周妊娠的臨床觀察[J].四川醫學,2012,33(2): 311-312.
[2] 李淑彥,王秀卿,王增粉,等.流產藥物聯合吲哚美辛栓應用于10~14周妊娠鉗刮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14(15):74.
[3] 董麗娟,宗立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聯合鉗刮術終止11~14周妊娠臨床觀察[J].淮海醫藥,2011,29(4):358-358.
[4] 朱志紅,李穎,楊春玲,等.不同途徑給予米索前列醇配伍鹽酸丁卡因膠漿用于鉗刮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 21(10):694-696.
[5] 彭周雨,陸靜,青廉,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聯合無痛鉗刮術終止初孕47例效果觀察[J].西部醫學,2011,23(5):941-942.
[6] 王燕平,鄭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0~14周鉗刮術的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4):276-277.
[7] 張曉,馬會賢,伊鳳蕊,等.鉗刮術中應用藥物流產的優勢分析[J].河北醫藥,2013,35(9):1372-1373.
[8] 李金玉,金述偉,張瑩,等.藥物流產聯合無痛鉗刮終止10~14周妊娠98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2):2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33
江蘇 213138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醫院(張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