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梅
大量輸血治療后患者部分檢驗指標的變化分析
程艷梅
目的 觀察大量輸血治療后患者血小板、血清鈣、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清鉀、血清鈉以及血漿纖維蛋白等部分檢驗指標的變化情況。方法 選取大量輸血治療患者54例,使用Syemex CA70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Syemex XE2100全自動血細胞計數(shù)儀、Roche cobas 6000等相關檢測儀器檢測統(tǒng)計患者大量輸血治療前、輸血治療后24 h時凝血酶原時間(PT)、活血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小板(PLT)、血清鉀(K+)、血清鈣(Ca++)等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 輸血治療24 h后,患者PLT(105.3±48.1)×109/L、Ca++(1.87±0.15)nmol/L相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PT(30.2±9.8)s、APTT(98.4±10.5)s相較治療后顯著升高(P<0.05),K+(4.15±0.45)mmol/L、Na+(138.1±4.5)mmol/L、FIB(3.11±1.4)g/L相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颊咻斞委熀蟮?天,差異檢驗指標逐漸恢復正常,較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大量輸血治療對患者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計數(shù)等凝血功能指標均造成顯著影響,而對患者血清鉀等電解質水平指標則無明顯影響。
大量;輸血;檢驗指標
大量輸血治療指的是患者在12~24 h內接受相當于自身全部血容量甚至更多的輸血治療,美國臨床規(guī)定患者在24 h內接受超過75 mL/kg的血液輸注稱為大量輸血治療[1]。大量輸血治療會引發(fā)患者產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反應,引發(fā)患者產生凝血功能障礙、低體溫、酸中毒等并發(fā)癥,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將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威脅[2]。本次研究將探討大量輸血治療后患者血小板、血清鈣、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清鉀、血清鈉以及血漿纖維蛋白等部分檢驗指標的變化情況以及變化原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yī)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大量輸血治療的5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齡18~80歲,平均(45.1±5.4)歲。本組患者均給予10~18 U的懸浮紅細胞輸注治療,平均輸注量(12.7±1.1)U?;颊哐獫{輸注量均為250~2 400 mL。
1.2 檢測方法 使用Syemex CA70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患者大量輸血前后的凝血酶原時間(PT)以及活血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使用Syemex XE2100全自動血細胞計數(shù)儀以及Roche cobas 6000檢測血小板(PLT),使用Roche cobas 6000檢測血清鉀(K+)、血清鈣(Ca++)、血漿纖維蛋白(FIB)、血清鈉(Na+)等常規(guī)檢驗指標。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患者接受輸血治療24 h后其PLT、Ca++相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PT、APTT相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患者K+、Na+、FIB相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檢驗指標變化情況(s)

表1 治療前后檢驗指標變化情況(s)
時間PLT(×109/L)Ca++(nmol/L)PT(s)APTT(s)K+(mmol/L)Na+(mmol/L)FIB(g/L)輸血前196.2±58.22.15±0.2212.3±3.141.3±7.14.04±0.44138.9±4.83.06±1.35輸血后1 d105.3±48.11.87±0.1530.2±9.898.4±10.54.15±0.45138.1±4.53.11±1.42 t值8.8477.72712.79733.1041.2840.8930.192 P值0.0000.0000.0000.0000.2020.3740.848
大量輸血治療患者治療過程中極易引發(fā)凝血功能障礙、低體溫、酸中毒等并發(fā)癥,同時容易引發(fā)患者循環(huán)超負荷、枸櫞酸鹽中毒、高血鉀、低血鉀、高血氮癥、微聚物、肺微栓塞以及酸堿平衡紊亂、血液傳播疾病等多種并發(fā)癥,嚴重者將直接導致患者死亡[4]。而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患者大量輸血治療過程中的血液指標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血小板簡稱PLT,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由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質裂解脫落下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塊物質[5]。其體積小、無細胞核,具有特定的解剖結構以及生化功能,血小板顆粒內蘊含豐富的凝血物質因子,在人體止血、傷口愈合、血栓形成、血管修復、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6]。鈣離子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陽離子,人體中99%的鈣離子存在于骨骼內,血清鈣則指的是血液中的鈣離子,其可以分為非擴散性鈣以及擴散性鈣兩種,正常成人血清鈣含量2.03~2.54 nmol/L[7]。血清鈣對于維持人體神經、肌肉的應激性,促進腺體分泌以及酶系統(tǒng)運轉的活性、促進血凝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凝血酶原時間簡稱為PT,是人體中缺乏血小板的血液添加大量的組織因子后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引發(fā)血漿凝固的所需時間,正常人體的凝血酶原時間12~14 s。凝血酶原時間是對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敏感性檢測最常用的篩選試驗,能夠依據(jù)其敏感性有效調查出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的正常性,同時凝血酶原時間是反映人體肝腎合成、儲備功能,檢測人體肝腎病變嚴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罨糠帜蠲笗r間則指的是人為添加部分特殊物質以刺激人體內源性凝血途徑,進而凝固血液所需要的時間?;罨糠帜蠲笗r間正常值為35~45 s,而活血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是用來判斷人體內是否缺乏內源性凝血因子一項重要實驗,同時也是檢測人體內肝素含量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8]。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輸血治療后第24 h,患者血小板、血清鈣含量相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而患者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相較治療后明顯提高。同時患者血清鉀、血清鈉等指標與輸血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整體結果說明:大量輸血治療對患者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計數(shù)等凝血功能指標均造成顯著影響,而對患者血清鉀等電解質水平則不會造成明顯影響。分析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大量輸血治療過程中血液不斷稀釋,導致患者體內血小板以及血清鈣含量大量下降,而相應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則由于血小板等凝血因子的缺失而明顯延長。事實上,當大量輸血治療與患者自身血液相互結合后,患者體內造血凝血因子逐漸發(fā)揮功能,血小板數(shù)量開始恢復正常,患者體內相關差異指標也將會逐漸恢復至正常的健康范圍?;诖耍罅枯斞委熤幸欢ㄒ⒁夂侠碛醚芮嘘P注患者生命體征,給予患者對癥處理,避免患者大量輸血治療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劉景福,葉先仁,王娜,等.腫瘤患者大量輸血后臨床檢驗指標變化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5,37(3):75-77.
[2] 陳征,宋文琪,徐擇巍.對輸血后患者檢驗指標變化監(jiān)測與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12:199.
[3] 余士銀,車定琴,袁萍莉,等.50例燒傷患者早期臨床輸血療效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2,25(4):248-249.
[4] 王艷敏.大量輸血患者輸血前后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的變化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5):17.
[5] 王新彩.大量輸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標表達水平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5):108-109.
[6] 馬巧玲,張曉云,鄧文松.大量輸血后不輸注血漿與及時輸注血漿的凝血結果變化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增刊2):43-45.
[7] 王棟,江曉春.大量輸血前、后患者常用檢驗指標的變化[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19):61-62.
[8] 陳碧樂,謝作聽,蔡雪嬌.輸血前患者傳染病指標的檢測分析與臨床意義[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7):4208-42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52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yī)院輸血科(程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