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慶 鐘清梅
外科手術與內鏡下治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
王延慶 鐘清梅
目的 分析比較外科手術與內鏡下治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EGVB)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肝硬化EGVB患者74例,按照數字隨機法隨機分成外科組和內鏡組,外科組采取外科手術治療,內鏡組采取內鏡下治療,比較2組臨床效果。結果 內鏡組急診止血率81.08%,再次出血率10.81%,外科組急診止血率67.57%,再次出血率21.62%,內鏡組急診止血率高于外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內鏡組再次出血率低于外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內鏡組死亡率5.41%,外科組死亡率13.51%,內鏡組死亡率低于外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鏡下治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療效較外科手術更好,并且術后嚴重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是優秀的治療方式。
外科手術;內鏡;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臨床效果
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是一種危險的疾病,患者有著很高的死亡風險,臨床治療方法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由于藥物治療癥狀緩解慢,療效不穩定,因此手術治療更加常用。目前的外科手術以開放性手術為主,但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后可能出現很多并發癥,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1]。本研究觀察內鏡下治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效果,旨在探討微創術式的優勢,為臨床醫師進行手術選擇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自2011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74例,按照數字隨機法隨機分成外科組和內鏡組,外科組37例,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49.2±7.3)歲,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7±0.4)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級:重度8例(21.62%),中度22例(59.46%),輕度7例(18.92%);內鏡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齡在26~70歲,平均年齡(48.9±7.1)歲,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6±0.3)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級:重度7例(18.92%),中度21例(56.76%),輕度9例(24.32%);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納入標準 患者均患有肝硬化,且伴有便血、黑便、嘔血及周圍循環衰竭征象。經過實驗室檢查、病理檢查后,可以確診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在術后24 h內,沒有再次出現出血;沒有合并嚴重的心、肺、腦及其他肝病的患者。
1.3 方法 外科組采取外科手術治療,內鏡組則在內鏡下進行套扎術治療,在術前要禁止飲食8 h左右,給予患者進行輸血、補液、抑酸等支持治療,保證患者在循環的狀態下,進行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嚴格按照規范操作進行套扎,直至患者靜脈曲張癥狀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在療程結束后,1個月進行胃鏡復查,每隔3個月進行胃鏡復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復發,是否需要繼續治療。在內鏡下出血停止,待視野清楚,套扎處未出現活動性出血,則可以再72 h后,確診為急診止血成功。對患者隨訪1年,觀察患者的死亡率。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急診止血率、再次出血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例如感染、肝性腦病、肝功能衰竭等。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專業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止血情況 內鏡組急診止血率81.08%,再次出血率10.81%,外科組急診止血率67.57%,再次出血率21.62%,內鏡組急診止血率高于外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內鏡組再次出血率低于外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內鏡組與外科組患者止血情況比較[n(%)]
2.2 2組患者死亡原因 內鏡組感染0例,肝性腦病1例,肝功能衰竭1例,再出血治療卻無效0例,死亡2例,死亡率5.41%,外科組感染1例,肝性腦病1例,肝功能衰竭1例,再出血治療卻無效2例,死亡5例,死亡率13.51%,內鏡組死亡率低于外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內鏡組與外科組患者死亡原因比較[n(%)]
肝硬化門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是臨床較為難以處理的病癥,該患者者有著很高的死亡率。隨著近年的研究深入,肝硬化門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有效預防治療方法有很多,但目前由于對其病理生理概念未完全摸清,因此特效的根治方法尚且缺乏[2]。藥物治療是治療方法中較為保守的一種,不造成創傷但療效并不穩定,起效緩慢,癥狀緩解需要時間,而手術治療則分為一般外科手術和內鏡下手術治療,兩者有著很大的不同[3-4]。
傳統意義上采用外科手術治療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為直接進行開放式手術,可以獲得良好的手術視野,效果也較為顯著[5-7]。但傳統外科手術的缺陷也相當明顯,開放性術式對患者耐受能力要求較高,并且造成的創傷很大,有著相對較長的術后恢復時間,雖然可以降低出血風險,但肝性腦病的發生率會因此而提升。本研究中所觀察的內鏡下治療是一種微創術式,內鏡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用于臨床各領域均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在肝硬化門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手術治療中,內鏡可提供良好的手術視野,使手術容易獲得成功,并且較之傳統手術具有微創的優勢[8]。本研究結果中顯示,內鏡組再次出血率低于外科組,并且內鏡組患者死亡率更低(P<0.05),說明內鏡提供的良好視野使手術成功率不低于傳統外科手術,并且由于造成的創傷更小,因此導致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相對更低,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綜上所述,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內鏡技術經過發展并在該領域應用后顯示出了其較傳統外科手術的優勢,其在保證了手術視野以及手術成功率的同時,造成的創傷更小,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并且內鏡技術尚具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在經過不斷的改良后,必將在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手術治療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
[1] 文進軍.急診內鏡套扎聯合奧曲肽治療肝硬化合并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療效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2,29(5):938-940.
[2] 張暉,進軍,左凡,等.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治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56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5(2):63-65.
[3] 譚智.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及硬化治療效果的相關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13(19):2911-2912.
[4] 劉云漢.75例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胃鏡下套扎治療的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2(30):140-141.
[5] Orloff MJ,Isenberg JI,Wheeler,HO,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 bleeding esophageal varices in cirrhosi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2012,203(2): 182-190.
[6] 趙純成,周鋼,李遠洪,等.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相關因素分析[J].河北醫學,2013,19(5):706-708.
[7] 王敏,張倩倩,許建明,等.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相關因素的分析[J].安徽醫學,2012,33(6):649-651.
[8] Orloff MJ,Vaida F,Isenberg JI,et al.Child-Turcotte score versus MELD for prognosis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 bleeding esophageal varices in cirrhosis[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12,178(1):139-1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64
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 (王延慶) 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鐘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