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鳳云
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產前情緒及妊娠結局的影響
謝鳳云
目的 分析自然分娩初產婦產前應用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產前情緒及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90例初產婦者隨機分成2組,各45例,均符合自然分娩指征。對照組初產婦給予常規產前護理,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觀察組初產婦在此基礎上給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觀察產婦產前情緒、分娩情況、以及新生兒情況。結果 產前,觀察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分別(42.5±2.6)分和(46.4±3.5)分,低于入組時情緒評分(64.5±2.8)分、(67.6±4.3)分和對照組評分(53.3±2.3)分、(54.6±3.7)分(P<0.05);觀察組初產婦自然分娩成功率達95.6%(43/45),優于對照組成功率77.8%(35/45)(P<0.05);觀察組總產程(562.3±33.8)h較對照組短(663.5±34.2)h(P<0.05),新生兒Apgar評分(9.3±0.5)分優于對照組(8.4±1.3)分(P<0.05)。結論 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緩解初產婦產前情緒,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改善母嬰預后情況。
自然分娩;初產婦;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產前情緒;妊娠結局
初產婦多因生育經驗的缺乏而產生恐懼心理,產前精神高度緊張可對產程、自然分娩成功率以及新生兒情況造成不良影響。產前相應訓練不僅成為初產婦迫切需求,也是產科醫護人員重要工作方向,對自然分娩的初產婦具有重要意義[1]。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種疾病治療領域,為緩解初產婦產前緊張程度,廣東恩平人民醫院也將該模式應用于初產婦產前工作中,本文探討該模式對產前情緒、分娩情況以及新生兒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10月本院住院的90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為初產婦,符合自然分娩條件[2];(2)孕周在28周以上者,產科檢查胎兒發育正常;(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高危妊娠或者非足月分娩者;(2)有抑郁癥病史者或精神、心理異常患者;(3)伴有明顯器質性疾病者。以入院病例號為編號,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初產婦年齡23~35歲,平均(27.6±2.7)歲,其中30歲以上者26例,孕周為28~38周,平均(32.5±2.6)周,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者27例;觀察組初產婦年齡24~35歲,平均(27.8±2.5)歲,其中30歲以上者28例,孕周為28~38周,平均(32.3±2.7)周,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者28例。本研究程序符合倫理學標準,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按照產科常規護理方法對初產婦實施產前護理,給產婦安排責任護士,負責產前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并適當給予產前注意事項的指導。
1.2.2 觀察組 指導和培訓專業訓練人員,將訓練內容制作成音頻,發放給每位孕婦。孕婦根據音頻指導內容每天進行
2次放松訓練(分別于10:00 am和5:00 pm),每次訓練時間為
30 min左右,以孕婦耐受程度為宜。訓練環境確保安靜、舒適,叮囑孕婦訓練前肌松將大小便排空,集中意念,根據音頻指導情況,先使肌群(包括頭面部、肩頸部、胸腹部、四肢)肌肉緊張,并保持
10 s,再慢慢放松肌肉,10 s后重復以上動作,反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3]訓練2周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產前情緒進行評估,均由20個項目組成評價表,每條目為4級評分,標準分=原始分×1.25,取整數部分,分數與焦慮抑郁程度呈反比。并記錄產婦總產程、新生兒情況(Apgar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前情緒情況比較 產前,觀察組SAS評分和SDS評分低于入組時情緒評分和對照組評分(P<0.05)。見表1。
表1 初產婦產前情緒評估(±s,分)

表1 初產婦產前情緒評估(±s,分)
組別例數SAS評分SDS評分入組時訓練后入組時訓練后觀察組4564.5±2.842.5±2.667.6±4.346.4±3.5對照組4564.3±2.653.3±2.367.3±4.554.6±3.7
2.2 母嬰情況比較 觀察組初產婦自然分娩成功率達95.6%(43/45),優于對照組成功率77.8%(35/45)(P<0.05);觀察組總產程較對照組短(P<0.05),新生兒Apgar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多種并發癥。情緒的緩解和肌肉的放松是避免不良預后情況發生的主要途徑。因此,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滿足初產婦需求,并得到產科醫護人員以及孕婦和家屬的高度認可。
表2 2組母嬰情況比較±s)

表2 2組母嬰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總產程(h)新生兒Apgar評分(分)觀察組45562.3±33.89.3±0.5對照組45663.5±34.28.4±1.3
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為有效的非藥物療法,以交互抑制理論為基礎,充分利用肌肉和情緒的相互對抗和抑制作用,以通過肌肉緩解過程達到穩定和舒緩情緒的目的[6]。該種訓練模式可促進孕婦控制自身生理、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有效調節交感神經的活動,助于情緒的控制,并且降低機體異常應激反應[7-8]。本研究結果顯示,訓練后觀察組SAS評分和SDS評分明顯改善,說明肌肉訓練對情緒影響的有效性;同時,情緒的舒緩提高機體疼痛閾值,提高初產婦耐受性,故助于產程的縮短,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初產婦自然分娩成功率達95.6%(43/45),2例初產婦中轉為剖腹產,均為高齡產婦,可能與高齡產婦體質有關;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可能由于良好的情緒助于孕婦機體營養吸收,促進胎兒生長發育,改善新生兒預后。總之,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在初產婦產前應用價值高,值得廣泛推廣。
[1] 蔡麗.優質護理服務對初產婦分娩應對、分娩自我效能及剖宮產率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502-1504.
[2] 畢文香,孫向芹,范凱之.高齡孕產婦對妊娠及圍生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8):18-19.
[3] 沈佩英,胡小霞.體位干預對剖宮產腰麻后產婦血壓和新生兒血氣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1):1023-1026.
[4] 方莉,吳麗萍,王秋明.北京市某三甲醫院高齡初產婦孕期焦慮、抑郁狀況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30-31.
[5] 王敏.舒適護理模式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醫學, 2012,24(1):181-182.
[6] 張海苗,張靜平,彭芳,等.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2):2574-2576.
[7] 余筱慧.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高齡初產婦產前焦慮抑郁情緒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20(6):10-13.
[8] 彭香蓮.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在異位妊娠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6,29(14):321-322.
隨著孕婦以及家屬對分娩相關知識認知的提高,對于具有自然分娩條件的孕婦,多傾向選擇自然分娩。但是由于初產婦對自然分娩經驗缺乏,多因聽說自然分娩疼痛劇烈而心生恐慌和焦慮,尤其越接近產前,初產婦精神越容易緊張,有調查顯示[4-5],高齡產婦緊張程度更為明顯,并且可因產前精神緊張,導致肌肉高度緊張,影響陰道分娩成功率,并可導致新生兒難產、產后出血等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105
廣東 529400 廣東恩平人民醫院產科(謝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