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勍 莊小蘭
新型生物補片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手術中的應用
劉勍 莊小蘭
目的 探討新型生物補片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手術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120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比分析2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殘余尿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2組發生泌尿系統以及直腸損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有1例出現網片侵蝕陰道后壁,對癥處理后好轉。結論 采用新型生物材料盆底重建術相比傳統手術方式,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術后復發率低等有點,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新型生物補片;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手術
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包括盆底器官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在中腦年女性中多發,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常用手術包括陰式子宮切除術、陰道前、后壁修補術等,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癥狀的作用,但不能從根本原因上根治疾病,術后復發率較高,生物補片行盆底重建手術在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逐漸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主要對120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進行新型生物補片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診斷符合美國婦產科學會制定的POP-Q定量檢查的標準[1],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0例,年齡50~75歲,平均(65.1±8.9)歲,盆腔臟器脫垂(POP)30例,壓力性尿失禁(SUI)14例,兩者并發26例,對照組60例,年齡48~74歲,平均(66.2±9.6)歲,POP 32例,SUI 15例,兩者并發23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分類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觀察組 采用新型生物補片進行手術,對前部以及后部分別進行補片,補片為不可吸收聚丙烯補片(由強生醫療器材有限公司提供),補片呈網狀,補片規格15 cm×10 cm。陰道前壁補片是在陰道前壁做1個長度約3 cm的縱形切口,在雙側生殖股皮皺尿道外口水平皮膚上做標記,于此處標記外側1 cm和下方2 cm放置補片深帶,用7號絲線穿刺針從皮膚切口處穿出,固定后退去穿刺針,調整網帶的位置保證補片進入膀胱陰道間隙,縫合固定補片,完成恥骨宮頸筋膜的支持。后部補片的放置:切口位置是陰道后穹窿2 cm處做1個2 cm切口切開陰道后壁粘膜,將修剪的補片吊帶用助推器放置于盆腔內側,用可吸收線縫合固定吊帶在陰道穹窿粘膜。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手術治療,行陰式子宮全切+雙附件切除+陰道后壁修補。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術中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殘余尿量、術中泌尿系以及直腸損傷情況,術后6周門診隨訪,其后每3個月隨訪1次共1年,第2年改為半年隨訪1次共2年。隨訪內容包括:術后有無不適主訴、恢復性生活后有無異常不適、外陰及下肢有無不適感覺。婦科檢查了解陰道創面愈合情況,有無補片侵蝕、感染及脫出等,有無陰道前后壁膨出及陰道穹窿脫垂的復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術中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殘余尿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發生泌尿系統以及直腸損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中情況對比(x±s)
2.2 術后隨訪情況
2.2.1 術后復發 觀察組復發4例,復發率為6.7%,對照組復發15例,復發率為25%,觀察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 性生活方面 由于年齡偏大或喪失配偶,部分患者無性生活,性生活質量下降主要包括性交頻率降低、欲望下降以及性交時發生疼痛等,觀察組12例無性生活,48例有性生活,其中性生活質量下降的有12例,對照組14例無性生活,46例有性生活,性生活質量下降有14例,2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3 補片情況 有1例出現網片侵蝕陰道后壁,性交時丈夫疼痛,切除暴露網片以及涂抹雌激素軟膏后好轉。
盆底功能障礙疾病嚴重影響婦女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盆底支持組織撕裂以及變弱可導致該疾病的發生,如肛提肌、骶主韌帶、膀胱陰道筋膜等,傳統手術主要是采用全子宮切除和陰道前后壁修補,沒有能夠緩解中重度盆腔缺陷,采用新型材料盆腔重建術利用盆底重建手術可以恢復正常的解剖結構[2-3],達到最佳效果同時緩解患者癥狀,改善尿道、直腸、陰道的功能。
本手術采用的新型材料為美國強生公司提供的聚丙烯生物網片,具有堅固、應用方便、伸展性好等特點,采用此種材料的盆底重建手術與傳統手術存在較大差別,傳統手術損害或改變了機體固有的解剖結構,導致陰道喪失韌帶的支持作用,縮窄了引導,容易導致復發,從根本上也并有解決臟器脫垂的現象,而新型聚丙烯重建手術史在盆底整體理論、吊床學說、盆底陰道支持結構的指導下,根據矢狀面將盆底結構分為前盆腔、中盆腔和后盆腔,對盆腔結構進行復位解剖以及恢復功能,Milani AL等[4]研究中對該手術方式與傳統手術方式進行了回顧性研究調查,皆提示傳統手術復發率較高,新型聚丙烯材料用于盆腔重建手術,在治療盆腔臟器脫垂治療明顯優于常規的手術方式,與本研究結果中顯示的結果相吻合,本研究中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殘余尿量均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在以上指標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此種手術方式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聚丙烯材料盆腔重建系統的深帶以及淺帶時可以進行牽拉[5-6],而人工合成才離開修補前盆底手術時需要分離兩側陰道壁粘膜至盆部筋膜腱弓及骶棘韌帶部位[7],造成創傷大、手術時間延長。對直腸膨出修補具有一定的優勢,該新型生物補片具有伸張性好,常規補片在陰道后壁修補時具有一定的難度,術后容易造成性交以及排便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新型聚丙烯生物材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8]。采用生物補片主要的并發癥為侵蝕與感染,所以術后應當常規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9],本研究中僅有1例發生網片侵蝕陰道后壁,在性生活時丈夫發生疼痛感,通過切除裸露網片以及雌激素軟膏涂擦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表明其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采用新型生物材料盆底重建術相比傳統手術方式,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術后復發率低等有點,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李婕娜,李淑萍,陳玲,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相關因素及盆底超聲測定SUI的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4):2147-2149.
[2] 禤曉嵐.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調查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 2013,20(8):168-169.
[3] 胡曉軍,劉玉玲,黨群,等.2 913例婦女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問卷調查[J].重慶醫學,2014,43(17):2181-2183.
[4] Milani AL,Withagen MI,Vierhout ME.Trocar-guided total tension-free vaginal mesh repair of post-hysterectomy vaginal vault prolapse[J].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t,2009,23(10):1203-1211.
[5] 張潔,王影,黃立,等.補片應用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20-22.
[6] 范雪梅.生物補片在盆底重建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3,13(12):1147-1150.
[7] 楊鏵琦,朱鵬,徐惠成,等.生物補片替代材料在女性盆底重建術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雜志,2013,42(12):126-130.
[8] 李琦,王建六.生物源性補片在女性盆底重建外科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14(2):182-185.
[9] 薛蓓蓓,韓麗英,李荷蓮,等.盆底重建術的并發癥及防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41-4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13
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劉勍 莊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