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鳳玲
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療效
丁鳳玲
目的 評價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105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應用隨機分配法將其分成研究組(53例)與對照組(52例),給予對照組患者文拉法辛治療,給予研究組患者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PDQ-39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HAMA、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采取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可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緩解抑郁、焦慮情緒,可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帕金森病;抑郁;文拉法辛;認知行為;生活質量
帕金森病(PD)為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調查顯示,我國5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PD患者發病率約達到1.07%,且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增長,發病率也在逐年提高[1]。PD患者除去伴有運動功能障礙外,還伴有焦慮、抑郁、便秘、失眠、精神異常、自主神經紊亂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等非運動癥狀。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改善PD運動功能障礙為原則[2]。本研究對PD合并抑郁患者采用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整體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溪鋼鐵(集團)總醫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5例PD合并抑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滿足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學組制定的《帕金森病抑郁、焦慮及精神病性障礙的診斷標準及治療指南》中的相關標準[3]。應用隨機分配法將其分成研究組(53例)與對照組(52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24例,年齡37~69歲,平均(45.5±6.7)歲,病程1~6年,平均(3.1±0.4)年,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分值均超過16分;對照組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
35~70歲,平均(46.9±5.8)歲,病程1~5年,平均(3.0±0.6)年,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分值均超過16分。2組性別、年齡、病程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排除標準[4]納入標準:納入伴有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肌強直以及靜止性震顫等至少兩項癥狀的患者;納入存在兩側不對稱病癥或者體征的患者;納入可主觀配合檢查的患者;納入HAMD評分超過16分以及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排除伴有腦器質性疾病、嚴重軀體及精神障礙、帕金森綜合征以及既往有抑郁癥病史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應用文拉法辛(貴州圣濟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089;50 mg)治療,每天25 mg,此后服用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藥物劑量,每天75~225 mg;每次劑量遞增時間相隔不能少于4 d。
在此基礎上,研究組患者應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詳細治療措施如下。
1.3.1 評估心理模式 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定,發現心理癥結;通過多途徑對患者家庭、社會關系資料進行全面搜集,了解患者出現抑郁情緒的原因。
1.3.2 查找心理缺陷 通過應用引導、提問等方式發掘、識別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并通過應用澄清、記錄、真實性檢驗以及闡述等方法對患者負性情緒、行為進行分析,了解患者心理缺陷。
1.3.3 建立正確認知 通過應用心理實踐、互動等方式協助患者建立一個正確、現實以及具備適應能力的認知模式。
1.3.4 調控情緒 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調控,掌握情緒調控法,如音樂治療、呼吸調控、生物反饋以及肌松訓練等方法,使患者身體、心理處于放松狀態,進而可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
1.3.5 給予心理支持 給予患者積極、正確的評價,引導患者確定自身社會角色,并指導患者應用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來自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困難。
1.4 觀察指標[5]治療后,對比2組患者生活質量、 抑郁焦慮情緒以及不良反應等指標。其中,生活質量評定采取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PDQ-39)進行評定,主要包括運動、情感、自理、認知、病恥、軀體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社會支持等方面,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差;抑郁情緒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定,抑郁情緒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進行評定,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狀態越重。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DQ-39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PDQ-39評分均低于治療前;研究組PDQ-39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PDQ-39評分比較(x±s,分)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患者HA M A、H A M D評分對比均低于治療前(P<0.05);研究組HAMA、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x±s)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1例惡心,1例頭痛,1例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對照組:3例惡心,1例頭痛,2例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5%。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157,P>0.05)。
PD為臨床中一種較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約有
50%的患者伴有抑郁,不僅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而且還加大了患者照顧難度。PD合并抑郁可發病于各個階段,甚至在出現運動癥狀前即可伴有抑郁癥[6]。抑郁癥狀包括輕度、重度抑郁。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長時間伴有情緒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喪失工作與生活興趣、睡眠障礙以及悲觀等癥狀,少見自罪、自責以及自殺等行為。
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PD合并抑郁患者的積極療法進行探討,給予對照組患者文拉法辛治療,給予研究組患者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PDQ-39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HAMA、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中,文拉法辛屬于一種新型抗抑郁劑藥物,為去甲腎上腺素與5-羥色胺再攝取雙重抑制劑,具備較好的抗焦慮、抑郁作用,起效快,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但有研究指出[7],僅應用藥物治療不能獲得理想療效,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采取深入、系統的心理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為一種新型治療方法,主要以改變患者消極思維模式、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以及引導患者實施積極自我心理控制,指導日常行為為目的,最終顯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緒[8]。應用時,通過采用理性情感療法,使患者清晰認識到理性和情感之間存在的差異與關聯性;通過改變極端觀念,引導患者進行自我批評和認知;通過自我對話,指導患者進行積極與消極對立的自我對話,在積極和消極評判下認清事實,選擇最理性的結論。實現兩種療法的結合,可發揮出協同作用,進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采用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PD合并抑郁患者,可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緩解抑郁、焦慮情緒,增強治療安全性。
[1] 杜治軍,昌軍,謝艷.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帕金森癥合并抑郁患者的療效分析[J].河北醫藥,2013,35(9):1328-1329.
[2] 朱崇惠,陳坤,馬敏麟.鹽酸文拉法辛緩釋片與阿米替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比較[J].中外醫療,2013,32(31):1-3.
[3] 秦麗娟,劉丹,蔣興惠,等.文拉法辛抗CUMS致大鼠抑郁行為涉及阻遏海馬TH和TPH表達下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4,19(4):398-403.
[4] 周艷.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帕金森癥合并抑郁患者的療效分析[J].醫藥與保健,2015,12(10):28-29.
[5] 周傳義,路以榮,王帆.文拉法辛聯合認知行為治療帕金森病抑郁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0(17):34-35.
[6] 王卓,王化寧,陳云春.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的早期療效[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2,22(03):188-190.
[7] 劉強,周剛柱,張朝輝.文拉法辛聯合認知療法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療效評價[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3,19(4):356-357.
[8] 陳勇,溫良.探討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帕金森合并抑郁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學,2015,21(28):131-1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27
遼寧 117000 本溪鋼鐵(集團)總醫院(丁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