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官武
無縫式搶救流程在嚴重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黃官武
目的 探討無縫式搶救流程在嚴重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總結分析急診關鍵要點,以便提高早期救治水平。方法 選擇160例嚴重創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急救流程進行搶救治療,觀察組采用無縫式搶救流程進行搶救治療,觀察2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結果 觀察組的搶救成功率為95.00%,對照組的搶救成功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項搶救、治療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過程中,采用無縫式搶救流程能夠明顯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值得推廣。
無縫式搶救流程;嚴重創傷;搶救成功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通的發達,交通事故的頻發,導致嚴重創傷患者不斷增加,這使急救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由于嚴重創傷具有病情急、病情重、變化快、死亡率和致殘率高等特點,救治工作稍有耽誤就將導致殘疾,甚至死亡[1]。建立合理的嚴重創傷搶救流程、疏通急救綠色通道管理、縮短急救時間,是提高患者預后的關鍵要素,在創傷急救中時間就是生命,特別是創傷“急救時效性”、“黃金1小時”對此類患者意義重大[2]。過去,一般采用分科會診與分科診治的模式來急救嚴重創傷的患者,耽誤了搶救的黃金時間,從而影響救治的效果[3]。安徽廣德縣人民醫院近年來對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進行總結分析,通過以急診科為主導、醫務科為領導、全面協作多科室共同參與的無縫式搶救流程,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縮短了搶救時間,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5年5月本院急診科救治的160例嚴重創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其中男94例,女66例,年齡17~69歲,平均年齡(42.3±7.9)歲。按照受傷原因可分為車禍傷83例,工傷46例,高處墜落17例,打架斗毆11例,其他3例。其中多發傷109例,單一傷51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病種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治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
80例患者給予常規的搶救模式。而觀察組80例患者在常規搶救模式基礎上實施無縫式搶救流程,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 成立搶救小組 由醫務科組織領導,醫務科科長為組長,以急診科為中心,急診科主任為副組長,在醫務科領導下急診科統一協調、調度,同時采用多科協作,各科聯動,各外科主干組成小組成員。明確小組各成員崗位職責,完善綠色通道管理。同時多次模擬演練,提高搶救技術水平。
1.2.2 院前急救 接診醫生接到市120急救中心指令后,通過急救信息網絡平臺,初步了解患者受傷情況,到達現場首先將患者轉移至安全場地,醫護人員應及時對患者的發病原因、癥狀等進行詢問[4],快速進行現場評估。血壓較低、有休克表現者,立刻建立2條靜脈通道,進行液體復蘇。途中持續吸氧、心電監測,詳細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出現心跳、呼吸停止立刻給予心肺復蘇,氣管插管。有家屬者,積極與其溝通,簽訂病危通知書。待患者病情平穩后再次進行傷情評估,評估受傷部位、程度、大致出血量,做好詳細登記,通過車載120信息平臺上傳到醫院急診科。
1.2.3 院內搶救 急診科醫生通過120信息網絡平臺,利用急救車上的GPRS定位子系統,準確查看急救車的位置和患者大致信息[5],提前了解患者大致傷情,及早做好搶救準備。搶救小組緊急待命,提前做好搶救各項安排,使得患者到達急診科前就做好初步評估及治療方案。縮短患者請臨床科室會診的時間。患者入院后啟動綠色通道,再次評估傷情,進行中心靜脈置管,監測中心靜脈壓,繼續抗休克治療。待休克好轉給予相關輔助檢查,收專科治療或手術治療,術后放ICU監護。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對比 觀察組通過無縫式搶救流程進行搶救,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對比[n(%)]
2.2 2組患者搶救、治療時間對比 觀察組急診確診時間、急診到手術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搶救、治療時間對比(x±s)
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關鍵在于如何得到早期救治,時間就是生命,只有及早的救治才能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嚴重創傷患者往往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傷情嚴重來不及搶救和診斷、搶救不及時、以及檢查時漏診等延誤了搶救時間[6]。所以,嚴重創傷的搶救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工作,不能出現任何疏忽而導致不良后果[7]。建立科學、規范、合理、高效的急診搶救流程,進一步提高其嚴重創傷的救治成功率,現代嚴重創傷急救要求建設一條快速、連續、高效的急救醫療無縫式搶救流程,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8]。
從院前急救到院內搶救最終重癥監護系統是創傷急救的3個重要環節,本院急救中心2009年并入市急救中心,市急救中心在全省率先使用急救網絡一體化管理,使全市急救資源共享,全市統一調配。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本院配有7輛救護車,其中監護型救護車4輛,配備有呼吸機、除顫儀、監護儀、心臟按摩儀等高端儀器,所以救護車均配有車載網絡信息平臺,通過網絡平臺與院內急診科、市急救中心保持急救信息暢通,做到院前、院內同步。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急救網絡體系,是搶救成功的一項重要保證,通過急救中心信息化管理平臺,急診科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嚴重創傷的病情,能夠及早安排臨床醫生待命,為搶救早期做好準備。同時,以醫務科為領導,急診科為中心統一調度、調配,急救搶救小組的建立,通過將院前急救、院內搶救、重癥監護等多個環節相互配合,對于嚴重創傷患者給予綠色通道管理,整合醫院急救資源,優化搶救流程,為嚴重創傷患者的急救贏得寶貴的時間,縮短了各環節的銜接時間[9],縮短了患者的搶救時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
綜上所述,在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中,采用無縫式搶救流程能夠明顯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值得推廣。
[1] 李利紅.無縫銜接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在嚴重創傷病人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2015,28(2):449-450.
[2] 李美鳳,馬麗珍,陳榮建,等.急診一體化運轉模式對搶救重型顱腦外傷的意義[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5):38-39.
[3] 曾文莉.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在嚴重創傷患者救治中應用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3,32(8):14,16.
[4] 楊云霞.院前與院內急救一體化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附48例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2):60-61.
[5] 翟運開,孫東旭,蔡垚,等.醫院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模式探討[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4,35(4):20-24.
[6] 戴領,胡強.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在外科嚴重創傷急救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3,6(5):39-40.
[7] 楊波.加強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現代養生, 2014,10(10):156.
[8] 蓋延廷,王建清,賀子建.一體化急救在重型顱腦損傷救治中的應用價值[J].山東醫藥,2013,53(44):54-56.
[9] 陳軼強,孫婓予.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在外科嚴重創傷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12):23-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43
安徽 242200 安徽廣德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黃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