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新
利培酮與氟哌啶醇治療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的臨床分析
栗新
目的 探討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采取利培酮與氟哌啶醇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按照隨機數字法將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患者80例分為2組,各40例,分別采取利培酮(利培酮組)治療與氟哌啶醇(氟哌啶醇組)治療。觀察記錄2組臨床效果、不良反應,以及治療前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并對比分析。結果 2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72.50% vs 67.50%)、治療后PANSS評分[(59.41±11.39)分 vs (59.72±12.12)分]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利培酮組治療稍好;利培酮組靜坐不能(5.00% vs 32.50%)、肌張力升高(5.00% vs 32.50%)及震顫(0% vs 25.00%)發生率要明顯低于氟哌啶醇組(P<0.05),而其他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采取利培酮與氟哌啶醇治療均有不錯效果,但相比之下利培酮效果稍好,臨床可靈活應用。
酒精;精神;行為;障礙;利培酮;氟哌啶醇
酗酒屬于不良行為習慣,特別是長期酗酒,極易導致肝功能嚴重損傷,進而引發精神及行為障礙[1]。從本院近幾年接診的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患者來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在同期精神疾病患者中的比例也相應上升,需加強重視。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患者多以幻覺、情緒與行為異常及妄想多見,或有暴力、攻擊行為及自殺等[2]。為了進一步探討利培酮與氟哌啶醇治療本病的效果,本文展開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計入選對象80例,全部為遼寧省撫順市第五醫院接診的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患者,入選時間2012年4月~2015年4月。入選患者均有完整臨床資料,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確診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3]中有關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的診斷標準,并排除臟器損傷、精神分裂癥、腦器質性病變所致精神障礙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男31例、女9例;年齡24~71歲,平均(45.6±6.4)歲;酗酒時間5~32年,平均(13.5±5.7)年。研究組:男30例、女10例;年齡25~73歲,平均(45.9±6.6)歲;酗酒時間6~31年,平均(13.8±5.5)年。在前述一般資料上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培酮組患者采取利培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09)治療,即第1天以0.5 mg利培酮口服液口服,分早中晚3次服完,之后根據病情與體質量以(2.7±0.5)mg的均值遞增,1周內使得利培酮劑量達到2~4 mg/d,治療與觀察6周。氟哌啶醇組患者則采取氟哌啶醇(寧波大紅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585)治療,即第1天以5 mg氟哌啶醇口服,同樣分早中晚3次服完,之后根據患者情況逐漸增加藥物劑量,最終達到10~20 mg/d,連續治療與觀察6周。
1.3 觀察項目 2組患者均以連續治療6周為1療程,治療1療程后評價療效、不良反應,以及治療前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并對比分析。其中PANSS評分包括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精神病理評分,總分100分計[4];不良反應則包括失眠、口干、惡心、心動過速、體質量增加、靜坐不能、肌張力升高及震顫等。
1.4 療效評價標準[5]本研究臨床效果根據PANSS評分減分率評價,其中治愈為減分率不低于75%,顯效為減分率不低于50%,有效為減分率不低于25%,無效為減分率不足25%,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治愈率。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相關數據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顧性分析,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比較 利培酮組治療后治愈、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4例、13例、12例、11例,總有效率72.50%,氟哌啶醇組則依次為5例、12例、10例、13例,總有效率為67.5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利培酮組稍高于氟哌啶醇組。
2.2 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PAN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均有明顯下降(P<0.05),但組間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x±s,分)
2.3 不良反應比較 利培酮組靜坐不能、肌張力升高及震顫發生率要明顯低于氟哌啶醇組(P<0.05),而其他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酒精是精神活性物質,若長期大量濫用極易引發精神病性癥狀,除了會有幻覺與妄想等陽性癥狀,同時還會發生精神退縮、情感淡漠及意志減退等陰性癥狀。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屬于精神疾病常見類型,隨著酗酒人群增多,本病發生率不斷上升。本病患者因長期大量飲酒,存有進食不佳、飲食不節等問題,使得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下降,甚至伴有其他系統疾病,長期需服藥,存在一定的經濟負擔[6]。加上一些患者對抗精神病藥物耐受性不高,為此在治療本病時不僅要考慮療效與安全性,還要關注醫療費用等民生問題。傳統抗精神病藥物氟哌啶醇治療本病雖然有一定效果,但錐體外系等不良反應較多,使得臨床應用有局限性。利培酮屬于新型抗精神病藥物,隨著其問世,一方面可緩解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另一方面該藥物也能確保臨床效果。
為了進一步對這兩種藥物治療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患者的效果進行對比,本院展開了研究,從研究結果來看,這兩種藥物治療所得的臨床效果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利培酮治療總有效率72.50%,要稍微高于氟哌啶醇的67.50%;從治療前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來看,治療后均有明顯下降(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利培酮與氟哌啶醇治療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應發生,其中2組在失眠、口干、惡心、心動過速、體質量增加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利培酮組在靜坐不能、肌張力升高及震顫等方面發生率要顯著低于氟哌啶醇組(P<0.05)。該結果也進一步證實利培酮治療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可取得不錯效果,而且安全性良好,在錐體外系方面的不良反應明顯較輕。氟哌啶醇對D2受體有明顯的拮抗作用,從而能很好地改善精神病陽性癥狀,但從長期臨床實踐中顯示該藥物無法顯著改善陰性癥狀與認知功能障礙,甚至會加重這些癥狀,導致一些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功能難以改善[7]。利培酮作為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其口服液可直接放入飲食中應用,從而可避開患者視線用藥,使得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利培酮對D2受體與5-HT2受體均有不錯的平衡拮抗效果[8]。從近十余年的臨床研究來看,利培酮在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中不僅能明顯改善陽性癥狀,同時對陰性癥狀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均有不錯效果。
綜上所述,酒精所致精神及行為障礙采取利培酮與氟哌啶醇治療均有不錯效果,療效比較明確,而且患者臨床癥狀也能得到一定改善,但相比之下利培酮效果稍好,尤其在安全性方面,可更好地減少錐體外系反應發生,臨床可靈活應用。
[1] 楊剛.氟哌啶醇與利培酮治療癡呆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學,2015, 17(30):136-137.
[2] 袁安.利培酮與氟哌啶醇治療酒精所致精神和行為障礙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76):74.
[3]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188.
[4] 趙艷華,王俊.利培酮口服液與氟哌啶醇治療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對照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1):448-449.
[5] 白瑞明.利培酮治療酒精所致精神障礙對照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 2011,13(35):57.
[6] 熊建文,楊遠堅,周朝雄,等.低劑量氟哌啶醇治療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2):28-30.
[7] 謝新年,向剛.氟哌啶醇與利培酮治療癡呆患者精神行為癥狀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4,11(29):137-138.
[8] 黃健.利培酮與氟哌啶醇治療酒精所致精神和行為障礙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14,19(2):42-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87
遼寧 113000 遼寧省撫順市第五醫院(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