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云
[摘 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注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不僅順應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還能緩解就業壓力、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價值。目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存在不足,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措施:強化創業創新目標引導、健全創業創新課程體系、重視創業創新實踐教學,并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關 鍵 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生創業能力;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122-02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發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在增多,這對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時也不能忽視的是,每年眾多的畢業生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在這種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需要成為整個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的提出,對引導大學生更好地開展就業創業活動,努力在就業市場展現自己的才能具有指導作用。同時也對改進和完善課程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產生積極影響。本文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就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出策略,希望能為具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啟示。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意義
創業能力是憑借自己的品質和精神,借助自身知識與經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產生有價值的新方案,創造為人們所關注的新成果的本領,主要包括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技術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發出后,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具有積極作用,應該順應時代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
(一)順應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
當前,創業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普遍關注的話題之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將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作為重要目標,構建知識傳授、知識創造、創業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平臺。但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存在不足,學生創業能力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和目標存在差距,需要采取完善措施,順應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
(二)緩解就業壓力的現實需要
201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超過700萬。調查顯示,約有75%的畢業生畢業后處于全職或半職工作狀態,從事創業的大學生不足2%,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較大。因此,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開展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需要。
(三)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價值
調查顯示,大學生普遍希望提高創業能力,通過創新創業展示才華、實現人生價值。因此,高等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創業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創業活動,對學生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側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進而充分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勇于探索,敢于實踐,有利于大學生追求自我發展,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不足
由于一些任課老師的思想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創新不足,未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對就業市場的關注程度不高,導致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目標引導不足
雖然一些學校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但缺乏明確的目標引導,只是將這些內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講座活動當中,沒有對創業能力培養的內涵、目標、策略等進行整理和疏導,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制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效果提升。
(二)課程體系缺失
創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不健全,現有課程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影響學生對創業教育相關知識的獲取。另外,創業教育的方式方法落后,局限于對相關理論知識講解,成功創業的案例分析不足,啟發式、討論式研究方法應用較少,不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創業意識。
(三)實踐教學忽視
與實訓基地合作不深入,學生創業實訓機會少。事實上,創業能力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活動,但目前該項工作存在不足。例如,開放性的實踐教學平臺缺乏,學生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全面,教學中學生技能訓練不足,難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四)師資力量薄弱
創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綜合素質高、實踐技能強的任課老師。但目前一些任課老師忽視增強自身綜合素質,教學方法創新不足,忽視成功創業案例的引入工作。再加上一些學校沒有為任課老師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創造條件,忽視從企業引進專業人才開展講座,不注重與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交流活動,制約課堂教學效果提升。
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策略
為有效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需要,也為大學生就業創造條件,結合時代背景和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有效對策。
(一)強化創業創新目標引導,提升創業精神
創業能力培養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導向作用,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創業潛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要坦然面對創業中的困難,努力增強創業能力,培養創業精神。例如,通過課堂教育教學活動,深化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認識;利用學術講座、參與科研活動或課外實踐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創業意識。重視大學生自主創業先進典型事跡宣傳,提升大學生創業的自信和勇氣。例如,采用知識競賽、創業技能技巧大賽、創業沙龍等形式,組織“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增進學生對創業的認識,讓學生尋找興趣愛好、特長與創業的結合點,為開展創業活動奠定基礎。
(二)健全創業創新課程體系,培養創業技能
一方面,開設創業教育基礎課程,讓學生明白創新創業的概念和內涵,系統掌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方面的知識,有利于指導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將創新創業教育核心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完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深化對創業能力培養的認識,有利于更好地指導學生將來的創業實踐活動。另一方面,改進創新創業教育方法,采用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法,激發課堂活力,提高學生參與度,深化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認識。設立創新創業導師、設立創新創業基金、開展創新創業講座,加強教學和實踐引導,提高學生創業能力。
(三)重視創業創新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技能
建立開放式創新創業實驗室平臺,讓學生在實驗室開展訓練活動,增進對創新創業活動的認識。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和畢業設計時,鼓勵學生選擇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的題目,關注就業創業,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專題講座,點燃學生創新創業的火花。靈活采用多種途徑和形式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大學生暑假科技下鄉活動等。組織學生到企業參加實訓活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激發創新創業意識,明確創業方向。
(四)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有效開展教學
例如,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充實師資隊伍。完善任課老師進修、訪問制度,提高對任課老師的培養力度,構建創新創業技能強的教學和科研團隊。學校應該組織開展任課老師創業教育培訓活動,深化任課老師對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認識,并將這些內容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定期選派任課老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與新產品研發,增強老師的創業實踐技能。注重兼職他們隊伍引進工作,有效開展校企合作,從企業聘請專家、創業成功人士來學校開展講座,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更好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
四、結束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是不容忽視的內容。大學生會成為今后創業的主力,除了完善課程設置、注重實踐教學之外,為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還離不開政策、企業、家庭的支持。應該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也為他們就業開辟更為廣闊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鄭丹.淺析“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與培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6(7),141-143.
[2]王華偉,蔡曉星.“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問題透視與應對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103-105.
[3]居占杰,劉洛彤.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問題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2):71-75.
[4]王甜甜.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90后”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3(10):103-104.
[5]孫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決策能力培養[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3):17-22.
[6]睢利萍.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6(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