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花平
[摘 要] 基于“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形勢,從職業實用性及專業針對性的維度來研究高職英語情境教學,使教學情境與工作情境對接,以培養學生職場環境下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職業能力。
[關 鍵 詞] 就業導向;高職英語;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91-01
高職教育強調職業性和實踐性,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反映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內在要求,模擬職場活動的真情實景,設計與工作崗位對接的具體工作任務,使學生在獲得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自己的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學習情境的選取、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情境任務的設計等方面來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情境英語教學。
一、分析學生的就業崗位需求,設計學習情境以及子情境
《高職英語教學要求》明確指出:“高職英語課程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在工作中的英語交際能力和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高職英語課程應以崗位需求為主線開發和構建教學內容體系。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合作,組建校企合作課程團隊,分析各個專業崗位群對學生英語能力的需求,設計英語學習情境以及子情境。根據學習情境,歸納出英語教學的內容模塊。比如,根據學生的崗位需求,可設計出英語求職面試、辦公室交際、公司介紹、產品介紹、商務會議、商務差旅等學習情境。由求職面試這一學習情境又能設計出招聘廣告閱讀、英語簡歷制作、英語求職信書寫以及英語面試等子情境。而由產品推介這一學習情境又能設計出英語產品描述(對產品外形、功能、特色、價格、售后等的描述)、產品推銷、產品說明書閱讀等子情境。然后,根據學習情境選取所需的英語教學內容,實現英語教學情境與崗位工作情境的對接。
二、模擬工作場景,采用情境教學法,聯系職業展現情境,角色扮演體會情境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情境有利于意義的建構,能促進知識、技能和經驗的連接,強調知識必須在真實情境中呈現。因此,除了以就業為導向設計高職英語教學情境外,英語教師還應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在工作的“真情實景”中獲取英語職業能力。首先,教師可通過職業問題導入而創設情境,利用圖片、視頻、實物、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模擬職業工作情境,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情境化,讓學生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學情境中。另外,教師可采用對話交流,角色扮演等互動式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快速融入角色,協作學習,體驗職業情境。通過把枯燥乏味的語言知識融入職業交流活動中,使之變為工作場景中生動鮮活的交際用語,讓學生在職業情境活動中學習語言,在語言的學習中提升職業能力。比如,在商務會議這一學習情境的教學中,學生小組合作,分別扮演會議組織者發出會議通知,扮演會議主持人致開幕詞和閉幕詞,扮演會議記錄員做會議記錄。在這一系列的模擬職業活動中,不僅讓學生獲得了英語致辭、英語通知的書寫和英語會議記錄等英語應用能力,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交際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快速應變、理性分析的綜合能力。
三、基于校企合作平臺,設計英語職業實踐活動,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體驗職業過程
高職英語情境教學法應靈活多樣。除了模擬情境、角色扮演等課堂互動式情境教學法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和網絡平臺,設計英語職業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體驗職業過程,更好地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的職業實踐性和專業服務性。在EOP通用職業英語教學基礎上,為實現英語教學與學生具體專業的對接,教師可通過搭建校企合作學習平臺,布置企業探究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深入真實的職業情境進行專業拓展學習,從而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情境體驗學習模式。在英語職業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自主進企業調研實踐,搜索并加工所需的英語信息,通過這種職業情境中的主動探索,完成對接專業的職業英語知識體系的建構,實現職業的體驗,語言的應用和自身信息素養的提高。
比如,針對英語求職面試、英語公司介紹和產品介紹等學習情境的教學,教師可以在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中設計英語模擬招聘會、英語模擬展銷會等活動情境,讓學生團隊協作,通過探究學習體驗職業過程,完成職業任務。以英語產品推介為例,為了能夠完成在英語模擬展銷會上推介本專業領域產品這一任務,學生除了在課堂中掌握一般產品的外形、功能、特色、價格、售后等各方面描述的英語詞匯和常用表達,掌握產品推銷、信息咨詢的相關用語外,還應下校企合作企業調研或登錄國內外有關網頁,搜集了解相關產品信息資源。在英語產品信息的搜索、整理和運用中,學生將語言學習與職業體驗相結合,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參考文獻:
王文靜.基于情境認知與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