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宇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主要圍繞當前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為解決當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 鍵 詞] 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184-01
一、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網絡化對大學生教育的影響
當前,高校大學生多是“90后”,他們多會運用互聯網。在日常學生生活中,大學生依賴虛擬的網絡。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東西,讓大學生可以去認識世界。“90后”在人際交往上多是采用網絡的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比較缺乏溝通,只依靠網絡去滿足自己的需求。在價值觀上與教師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教師在課堂中很難給學生提供方向。網絡上的信息量很大,學生多是為了娛樂,但是信息中存在一定的思想傾向性,導致學生在閱讀信息的過程中不能夠正確分辨信息的真偽。互聯網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存在多元化、個性化以及不確定性。學校一般都是對大學生進行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思想政治上能夠跟上黨和國家的要求,但是時代網絡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二)互聯網削弱了學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
互聯網的出現給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影響,削弱了傳統思想對大學生的教育。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專家、學者進行交流,找到多樣的資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信息。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信服力與影響會被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向學生宣傳當下我國的思想政治。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思想政治方面主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在大學生日常學習中也開設了相應的課程,比如 “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通過這樣的渠道,讓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文化。互聯網影響了傳統的授課方式,互聯網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這種方式能夠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給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課程設置帶來了調整。所以,當前高校要積極應對網絡的沖擊,優化教學方法,解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
二、在互聯網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教師教學與學生管理
高校教學可以把團活、黨課以互聯網教學平臺的方式,讓教師可以在線為學生解答問題。也可以開設網絡課程,利用QQ群、微信群等,開設有關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近代史”的課程,讓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上課,自己選取時間完成教師在線上布置的作業,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對作業進行講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完成教學課程。
(二)實現資源共享,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通過傳統課程與網絡課程實現資源共享,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有效利用教師整合的資源,根據自己的專業選擇相應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灌輸德育知識,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習緊密相連,實現高校的教學目的。除了信息資源的共享,學校還可以利用社團活動,讓師生之間建立聯系,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三)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
高校可以加強對網絡平臺的建設,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可以在一些板塊上加入互動的模式,給參與者一些獎勵,比如積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創新平臺,提供新穎的板塊,吸引學生,加強學生參與的熱情,通過網絡針對通俗易懂的教學內容進行理論教學,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多枯燥乏味,通過網絡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比如通過微課可以縮短教學時間,通過精簡的課程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四)實現線上線下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依靠互聯網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線下的教師教學工作,給網絡提供堅實的基礎。所以,要明確思想政治課程,對其進行變革,讓教師可以研究課程,認真實現線上與線下的合作。隨著時代的變化,應建立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互聯網+”教育的模式。通過科學的方法,對思想政治教學進行改革,順應時代的變革,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綜上所述,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結合互聯網,利用互聯網的功能吸引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思想政治課程,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道德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戈麗萍.全面認知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當代教育科學,2014(23):后插8.
[2]婁曉敏.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與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16(6):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