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職院校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就要求中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能夠建立起可行的學科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當下,我國中職院校學科評價尤其是語文學科評價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評價過于功利、評價內容片面以及評價主體單一等,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會嚴重阻礙學校的發展。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新形勢下中職院校語文學科評價的相關模式進行了論述,希望能給相關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中職院校;語文學科;評價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21-01
就中職院校語文學科評價體系而言,必須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此外,還要注重評價的科學性、嚴謹性以及實用性,在不斷的發展中進行改革,繼而實現學生多方面的發展。中職院校不僅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還要通過發揮自身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良好的評價體系能夠幫助教師不斷的反思并改進自身的教學,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此外,良好的評價體系還能周期性的對學校課程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以及評價,在調整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革新的機制。
一、當下我國中職院校語文學科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1、評價過于功利性。在評價教師以及學生的過程中更多的會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學生學習成果又主要體現在書面的考試卷上,這種總結性的紙筆考試最終選拔或者甄選出來的就是那種書面原因能力強的學生,其他方面的表現則令人訝異。卷面分數的高低確實能夠體現學生的素質或者說是能力,但也不能蓋棺定論就說卷面分數低的學生就一無是處。評價中如若過分的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就會與職高學生本身文化形成劇烈的矛盾,最終使學生失去語文學習的信心。
2、評價內容單一。傳統評價方式下,評價更多的會重視對學生非認知領域的調查,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語文與專業之間的關系。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注重應用性的學科,忽視這一點,忽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內在差別,就會對學生乃至學校的發展造成阻礙。中職院校語文考試的范圍很小,將近70%可以找到原題,這樣一種考前死記硬背就能過關的考試機制,帶來的效果可想而知。
3、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實際學習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生閱讀、寫作以及知識應用性的評價,而對這些方面的評價主要的主體都是任課教師,在采用卷面考試形式的同時以批改的成績為定量評價,可見,其評價主體乃至評價手段都過于單一,缺乏多元性以及整體性。
二、新評價模式的理論依據以及原則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優勢,也有屬于自身的智力領域以及學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以及空間,他們就都可以成為可造之材。多元智力理論下,教育評價必須通過多種渠道、采用多種形式,在評價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出初步的精神產品以及物質產品。另一種觀點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傳統的學生評價只考察了學生初級的學習效果,而很少考察學生高級學習效果。可見,在考察學生的過程中必須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著眼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通過在情境中的應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后現代主義教學認為,不能把學習者視為簡單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要將學生視為知識的探索者以發現者,為促進下一步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初步構建語文評價新模式
當前我們說處的時代,是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的時代,對語文學業的評價也主要側重于閱讀、作文、口語以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根據上述評價理論構建的新型評價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閱讀評價。對學生閱讀的評價主要包括課內評價以及課外評價兩種,其中課內評價主要是采用分層評價模式進行。學生首先要學會讀,要能夠認識閱讀中遇到的生字生詞,在讀的過程中還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其次,學生要能夠說。在讀之后要能夠用自己的話表達文章的主要內容、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學生要學會拓展。知識是永無止境的,只有學會拓展,學會舉一反三,才算得上真正的學懂、學會知識。針對課外閱讀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點:其一,建立個人課外閱讀檔案制度。幫助學生隨時的了解自身的閱讀情況;其二,引發諸如“閱讀園地”、“名言名句林”等卡片,明確要求每個學生在每周五必須進行閱讀,教師要做的就是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查,及時發現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2、作文評價。很多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常常將自己的“經驗”作為評價的標準,過分的強調理性,扼殺了學生的一些大膽新奇的想法。就作文評價而言,應當更多的體現作文過程的動態性,體現作者最基本的寫作態度以及寫作能力,此外,還要注重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長,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體的,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自我評價修改。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可以及時的發現自身作文存在的不足并改進,這種做法改變了傳統學生寫、教師改的單一的習作評價模式。此外,還可以采用同學之間互評的方法進行評價,從內容、維度以及表達特征等三方面出發,指出同學作文中存在的優點,再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這對學生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在作文互評之后,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評出學生的成績:(1)錯別字。每改正一個錯別字給4分,漏看則扣4分;(2)病句。發現并修改病句加2分,將正確的句子修改錯誤則扣兩分,發現了加1分。
3、口語評價。針對學生的口語,主要是訓練學生說話以及聽話的能力,繼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職業生活的需要以及社會的發展,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入學階段,主要檢測的是學生能不能有感情的朗讀300字左右的文章。這一階段測試的主要是學生有沒有掌握基本的生母、韻母的正確發音,有沒有了解輕重音并較好的運用,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沒有漏字少字等,此外,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沒有表情的互動。第二階段,幫助學生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在表達時做到高度注重語言的技巧,包括具體的禮儀動作等;第三階段,讓學生有機會充分的展示自己,努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語文學科評價中必須重視“以人為本”,努力實現學生個體的發展。就這種評價而言,其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在實現學生自身價值的同時實現發展性教學評價的目標,這些都是新形勢下學生以及教師努力的方向,也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以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