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贊
摘 要: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風吹遍了全國中小學校。怎樣才能緊跟新形勢,把新課改的理念滲透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呢?為此,在教學中我作了一些嘗試,采用了一些教學方法來豐富我的課堂,從中體會到了新課改帶來的生機勃勃的高中物理課堂。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改;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129-01
高中物理課程的改革,沖擊著我們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師的一些舊觀念,也對高中物理教師本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提出了挑戰。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以學論教”,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一代新人。新課程以創新的思路和方式,沖破傳統思維定勢的束縛,樹立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面對新的課程理念,作為教改第一線的高中物理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適應新角色呢?下面我結合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嘗試,談一點自已的看法。
一、課堂精心準備
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每一節課都要認真備課、上課,認真總結,是課就得精,就得有魅力,能夠激發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注重德育品質的培養。例如,在講解“在流動體中運動”一課時,不僅有利于杠桿制作的雙翼飛機模型,利用電吹風模擬機翼的受力變化情況;而且對于經典的漏斗吹乒乓球試驗,要求做到“口能”也就是說乒乓球能夠懸浮于從口中吐出的持續、穩定的氣流之上,并能做到一定的傾斜而不落。為此,筆者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才練就,讓學生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由逆向思維提出的“磁能否生電”,法拉第用了10年才發現可電磁感應現象;為了一個小小的“供熱當量”,數值1卡=4.2焦耳,焦耳先生用時40年400次試驗才得以成功。學生不僅對老師和古人有佩服之心,更能學到堅強的毅力是每一個人成功必備的品質。而當介紹到我國尚無大型飛機時,很多學生搶著說“將來我去完成”,因情而發,有感而發,催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感;筆者在講授“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時,更是制作了慣性演示器,用以模式從運動(勻速、變速)的物體上落下的物體具有慣性,精巧的裝置及精確的演示。課后,筆者成了講解員,很多學生都有了小制作、小發明、小創新的欲望和行動。這是難得的創作品質。
二、開展物理實驗
物理中的知識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都是我們在實際的生活中不斷地探索出來的,物理知識最終還是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正因為如此,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的掌握,要把實驗作為物理的一部分進行實踐。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可以通過小車實驗來引入知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
三、優化課堂小結
如:在教學《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在師生共同分析并解答好課本例題后,教者隨后乘熱打鐵,作了拓展性的課堂小結。
師:這道例題可以利用牛頓運動定律以及運動學的規律來解答嗎?
生:不可以,因為小球是做的曲線運動。
師:同學們,能說說你從這道例題中受到了什么啟發嗎?
生:在解答一些問題時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要比運用牛頓定律簡潔、方便。
師:能說說理由嗎?
生: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只需考慮運動的始末狀態,不必考慮兩個狀態間過程的細節,對于一些難以用牛頓定律解決的問題,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則容易解決。
師:根據剛才的解題過程以及在解題過程中受到的啟發,誰來總結一下利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一般步驟?
生:總結步驟(略)
師:(與學生進行討論,對剛才學生總結的步驟進行完善補充。)
師:本題可以運用動能定理來解嗎?
生:可以。
師:能說說怎么解嗎?
生:說出解題思路(略)
師:這兩個規律又有什么區別呢?生:(略)
師:(對機械能守恒定律與動能定理解題的異同進行總結、深化。)
在本節例題的教學過程中,教者一改以往的就題講題模式,而是采用了對比分析、前后貫通的課堂小結形式,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了概括和總結,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解答例題,然后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和討論,使學生主動得出機械能守恒定律與牛頓定律、動能定理在解題時的異同,很好地抓住了知識的關鍵點,理清了知識間的內在區別聯系,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四、改善評價體系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課程評價上強調更新觀念,促進學生發展。新課程理念認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不能僅靠一張試卷,一個分數來衡量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方面,并不能很好的、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程在課程目標上提出了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也因該努力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來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進步和發展。
五、運用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正慢慢起步,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多利用多媒體教學,指導學生對試驗過程和原理的實驗結果進行預計,通過特有的聲光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教師可根據情況對原有章節的順序進行調整,對一些實用性強、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平日的教學中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對不合理的地方加以糾正,以利于高中后繼課程的教學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宜盲目地加深課程,也不宜過分地加大難度。在模擬實驗完成后,再進入實際操作,不要超出教學的大綱要求,要幫助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習慣。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傳授知識、激發興趣和提高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教改的關鍵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愛學、樂學、會學。總而言之,一名好的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