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久
摘 要: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既要在新課程理念下遵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不斷完善教學環節,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還要對教學策略進行持續的改進,對遇到的問題及時處理,多思考反思,勤實踐總結。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寫作教學;新課程理念;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57-01
一、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
1、以生為本,體現學生在習作訓練中的主體地位。在小學寫作教學中也應貫徹“以生為本”這一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及以后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智發展水平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和教學步驟,關注每位學生的個體發展,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創作出具有自我獨特風格的作品。同時,也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采用多種開放性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和積極向上的健康情感,體現學生寫作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在寫作訓練中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首先要讓學生體會到寫作過程中的樂趣,可以通過黑板報展示、朗誦、傳閱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感和自豪感,并對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其次,要呵護學生寫作的信心,不可一味的批評,或者采取重做、反復抄寫、甩本子、諷刺挖苦等粗魯的動作或語言,那樣會使學生產生習得性無力感,不能形成良性的學習心態。如果采用鼓勵性的評價,對學生的進步和優點給予肯定,則會讓學生從寫作中感受到愉悅,從而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以后的學習中。
其次,要讓學生獲得自我學習寫作的方法和向他人學習的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既要不斷地總結反思自己寫作方面的進步和收獲,還要通過各種方式創造機會讓學生向他人學習,感受同伴在寫作方面的優點和長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創設良好交流互動的氛圍,形成良性循環,在螺旋上升的動態激勵下持續培養和強化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掌握各種教學方法,并在實際中能夠靈活地運用,積極開發校本課程,使寫作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緊密,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感受到生機與活力。
3、在寫作教學中樹立大語文觀教學理念。大語文觀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要以開闊的思維,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堂引申到課外,與自然和諧統一,與生活緊密聯系,與學生心理和思維發展特征相符合,引導學生以獨特的眼光觀察自然,以純真的心智去體驗生活,做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有心人,不斷積累寫作素材,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好基礎性的工作。與此同時,加強閱讀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差異等,組織多種形式的故事會、閱讀小組,如漫畫組、童話組、科幻組、古典名著組、詩詞組等,并與口語交際教學結合起來,營造多方位的寫作學習氛圍。在此基礎上,適時、適量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實踐,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資源,形成立體化的寫作教學格局。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寫作教學與數學、科學、音樂、繪畫等科目結合起來,讓學生體驗到寫作能力在其他科目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二、與小學生不同年級學生的寫作心理規律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在寫作心理方面差異較大,而且不同的年級也有比較明顯的差異性,在寫作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順應而變。小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一般遵循“獲取材料一一組織材料一一表達一一修改”這樣一個規律性過程。
1、獲取材料。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體驗生活,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需要做的就是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并教給學生觀察生活和對所獲取的材料進行加工整理的方法。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缺乏精細的辨識能力,教師首先要通過組織學生訪問、參觀等方式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熱情。其次,要引導學生將無意識觀察轉變為有意識觀察,通過提問、討論、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在觀察時需要關注哪些方面,逐步讓學生學會點面結合、細致全面的觀察習慣。最后要教給學生全維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即調動各種感官對一個事物進行全面的認識,如結合《舌尖上的中國》這一電視欄目,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角等方面分別描述媽媽所做的某一道對自己有深刻印象的菜肴,并運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就讓學生有話可說,并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方法。
2、組織材料。小學生的感性認識較強,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在面對大量的各種材料時難以取舍,不會根據一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對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因而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訓練學生養成對片斷性、零散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寫作中心,圍繞中心對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分清主次,明白哪些材料可以一筆帶過,哪些材料應用較多的文字來進行描述。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經過多次的訓練,學生才會逐步掌握,在教學中不可操之過急,以關愛的教育心理呵護學生的自尊心。
3、表達。表達包括語言和文字、肢體和表情等方式,在教學時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小學生的特點開展諸如游戲、故事會、比賽等形式,先讓學生口頭表達出來,或通過表情和肢體語言準確表達一定的情感,或者通過大腦回放、想象再現等方式還原真實場景,然后再讓學生運用文字進行表達。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以通過讓學生寫日記、摘抄短句、造句等形式慢慢熏陶培養。
4、修改。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制力,通過反復的練習,讓學生養成嚴格要求自我的習慣,變被動為主動,逐步養成良好的自我修改習作的習慣。
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要在新課程理念下遵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不斷完善教學環節,并結合實際對教學策略進行持續的改進。